林辰放下笔,看了眼桌上的文件。陈雪刚走,脚步声在走廊里渐渐远去。他没起身送,也没多说什么,只是把那句话说出口后,他反而觉得轻松了些。十年沉疴,终究要有人掀开盖子。那份保护预案的初稿翻到第一页,用镇纸压好。
办公室门开着,外面的光线照进来一半。走廊上有几个人影走过,说话声低得几乎听不清,但能感觉到节奏变了——比平时慢,也比平时轻。
他站起身,顺手整理了下袖口,走出办公室,径直往茶水间去。
几位科员正在里面倒水,见他进来,原本的交谈戛然而止。有人低头看手机,有人转身去拿杯子,动作都有些僵。
“材料编号改了。”林辰像什么都没察觉,语气平常,“刚才会上说的,别再按老系统打错了,不然财务那边又要退回来。”
“哦对,我差点忘了。”一个年轻女科员连忙应道,“已经通知打印室了。”
“嗯。”林辰点点头,给自己倒了杯热水,吹了口气,“最近事多,大家盯紧点。养老驿站那个项目,明天要上会汇报,数据不能再出纰漏。”
“明白。”另一人接话,“我们下午就把终版核一遍。”
林辰笑了笑,没再多说,端着杯子走了出去。
回到办公室,他把水放在桌上,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打印好的方案,起身走向陈雪的工位。
“这个你看看。”他把文件递过去,“养老驿站的服务流程优化部分,数据口径有没有问题?明天要用。”
陈雪接过,快速翻了两页:“整体没问题,就是第三页的覆盖率计算方式,可能需要加个备注,避免被问住。”
“加上。”林辰说,“今天下班前给我一版定稿。”
正说着,刘伟从门外探头:“领导,您找我?”
“台账更新一下。”林辰转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所有进度节点重新核对,三点前发群里。”
“好嘞。”刘伟应声就要走。
“等等。”林辰叫住他,“顺便把上周社区反馈的三个问题也列进去,标红处理。群众提的意见不能拖。”
刘伟点头记下,快步离开。
陈雪抬头看了眼林辰的背影,欲言又止。
林辰没停留,回到自己位置坐下,打开电脑,调出下周民生服务周的安排表。五分钟后,他起身走到会议室门口,敲了敲敞开的门框。
“都过来一下。”他声音不高,但足够清晰,“十分钟,开个短会。”
综合科的人陆续走进去。林辰站在白板前,拿起笔,写下“服务周筹备”五个字。
“时间紧,任务重。”他开门见山,“宣传物料陈雪负责,明天中午前出样稿。刘伟对接三个试点社区,确保场地和人员到位。其他人按片区包干,每个点至少安排两名工作人员驻守。”
他顿了顿,扫视一圈:“谁要是迟到,罚请全组喝奶茶。”
有人笑了,气氛松了一瞬。
“这不是形式主义。”林辰收起笑意,“群众来办事,不能让他们等。尤其是老人和残疾人,服务必须前置。现场设咨询台、应急医疗点,这些细节别漏。”
会议结束,大家起身往外走。林辰叫住陈雪:“留一下。”
其他人走后,他靠在墙边,声音压低:“刚才有人问你什么了?”
陈雪没回避:“小李问我,您是不是被什么事牵连了。说档案馆查得严,风声不对。”
“查档案是常规程序。”林辰语气平稳,“每一项文物保护申请都要溯源。我们做的都是阳光下的事,不怕查。”
“可他们……总觉得您最近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
“太稳了。”陈雪看着他,“别人遇到事,要么慌,要么躲。您反而更往前冲,任务一个接一个地下,像是在抢时间。”
林辰沉默两秒,嘴角微动:“那就让他们看。只要工作不停,事情不断,流言就不攻自破。你不用解释,越解释越像有问题。”
陈雪点头:“我懂。只要您还在推事,我就敢跟。”
“去忙吧。”林辰拍拍她的肩,“定稿记得发我。”
下午四点,阳光斜照进走廊。林辰正在整理桌上的文件,准备下班。
张涛从门外经过,停下脚步:“林区长,忙完了?”
“差不多。”林辰抬头,“您还没走?”
“陪区政协的同志聊了会儿。”张涛笑了笑,“听说你们最近在搞那个老民居的文物申报?动静不小啊。”
“常规流程。”林辰合上笔记本,“F-7号房那边发现了一些早期建筑构件,有保护价值,所以走紧急预案。”
“哦?”张涛眉毛一挑,“我还听说,档案馆那边调阅记录特别频繁,是不是有什么大动作?”
林辰站起身,拎起外套:“每一笔审批都要留痕,查清楚才能推进。我们做事,不怕回头看。”
“也是。”张涛点点头,语气缓了些,“不过现在风声杂,有人嚼舌头也正常。你这边要是有什么需要协调的,尽管开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