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辰把手机从充电器上拔下来时,屏幕还亮着一条未读消息。是区府内网系统自动推送的舆情简报,标题加了红色感叹号:“关于‘信用评价体系涉嫌数据滥用’的网络讨论持续发酵”。
他没点开,先把公文包里的加密U盘取出来,插进电脑,核对了一遍昨日删除的日志备份。文件路径、操作时间、访问记录,全都对得上。没有外泄痕迹。
他退出加密系统,打开舆情简报。五小时内,本地论坛、短视频平台、微博话题共出现十七篇同源文章,标题清一色带着“**泄露”“权力越界”“内部人士爆料”等字眼。其中三篇附有截图,显示某个后台界面正在调取居民水电缴费记录和出行轨迹。
林辰盯着那几张图看了十秒。界面样式是假的,字体、布局、按钮位置都不对。但普通人看不出来。
他拨通刘伟电话:“你现在去大数据局,找技术合作方的对接人,绕开正式流程,查这五篇文章的发布源头。我要注册主体、服务器位置、资金流向,二十四小时内给我结果。”
“要不要报网信办?”刘伟问。
“不走流程。”林辰说,“你用私人关系,查完直接来我办公室。”
挂了电话,他转头拨给陈雪:“你马上联系区大数据局法务和网信办的技术员,以政策评估调研的名义,调取过去七十二小时所有数据接口的调用日志。重点查测试端口,尤其是非工作时间的访问记录。”
“需要说明用途吗?”陈雪问。
“就说为下一步系统升级做合规预审。”林辰说,“别提舆情,别留书面申请。”
陈雪顿了顿:“明白。”
中午前,刘伟先回来了。他站在办公室门口,手里的文件夹压得很低。
“五篇文章都来自同一个内容工厂,注册公司叫‘智言文化’,空壳公司,法人是外地身份证,没实缴资本。服务器在境外,但支付结算用的是国内第三方平台。每篇文章发布后,都有大量账号同步转发,阅读量在两小时内冲到十万以上。”
林辰问:“有没有追到资金链?”
“暂时没打通。”刘伟说,“但有个细节——其中一篇被省媒下属的资讯号短暂收录过,十分钟不到就撤了。可那时候已经有三百多个自媒体号转载了。”
林辰眼神一沉。
省级媒体的子平台不会随便收稿。能进去,说明有人递了条子,或者买了通道。
他让刘伟把资料留下,又让他继续盯资金流,特别留意有没有流向本地某些关联企业。
下午两点,陈雪带着数据日志过来。
林辰亲自比对。在昨晚十一点十七分,区政务云测试端口有一次非常规调用,持续四分三十八秒,调取了居民基础信息库的字段结构和接口说明文档。IP地址归属显示为内部测试段,但登录账号是临时权限,操作后已自动注销。
这个端口本该封闭。只有技术对接和系统调试时才会临时开启,且需双人授权。
“这个账号是谁批的?”林辰问。
“系统记录是自动审批,走的是预设流程。”陈雪说,“但审批人留的联系方式是空号。”
林辰靠在椅背上,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三下。
有人在演戏。先用内部权限偷数据结构,再伪造界面截图,配合水军矩阵发稿,制造“林辰滥用职权”的假象。手法专业,节奏紧凑,背后必有技术内应和媒体资源。
这不是普通的舆论炒作。是冲着让他停摆来的。
手机响了。王为民秘书打来的,说区长让他准备一份情况说明,明天上午交。
林辰回了个“收到”,转头对陈雪说:“你联系本地日报和电视台,找他们负责政经报道的记者,安排一次专家访谈。主题是‘智慧城市中的**保护边界’。稿子不用现在写,先把案例备好——上个月东湖社区智能门禁帮独居老人报警的事,还有西城街道通过数据分析提前发现管道泄漏的案例,都放进去。”
“现在就铺稿?”
“先埋着。”林辰说,“等风再大一点,再放出去。”
他又让陈雪拟一份技术自证报告,主动请求纪委和审计部门介入,核查信用评价系统的所有数据调用记录。报告里要强调三点:所有数据脱敏处理、群众可自主关闭授权、系统设计经第三方合规评审。
“主动申请审查?”陈雪有点意外。
“他们想让我被动解释,我就主动亮底。”林辰说,“清者自清,但得让人看见清。”
陈雪点头走了。
傍晚六点,刘伟又来了。这次他带了张纸,上面画着资金流向简图。
“查到了一点。”他压低声音,“‘智言文化’的收款账户,经过三层转账,最终流入一家叫‘恒信咨询’的公司。这家公司注册地在本地,法人代表是孙宏远的表弟。”
林辰盯着那名字看了两秒。
孙宏远是青州高新科技集团的副总,智慧社区项目的合作方。上一轮谈判,他让步了监管条款,但财政分摊和激励机制被林辰压得很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