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辰把笔帽拧上,合上合同审批单,窗外那辆黑色商务车已经看不见了。办公室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轻响,还有空调低频的送风声。他没动,手指在桌沿敲了两下,像是在等什么人。
门被推开,陈雪抱着一叠材料进来,看见他还坐在那儿,愣了下:“林区长,审计局刚回函,云智联补交的履约保函符合要求。”
“放桌上吧。”林辰点头,“明天发财政走流程。”
陈雪没走,犹豫了一下:“您刚才在会议室说的‘战术演练’……是认真的?”
林辰抬眼:“哪一句?”
“就是团建。”她语气有点紧,“我们不是企业,搞这个,上面会不会觉得不务正业?”
林辰没答,从抽屉里抽出一张纸推过去。是审计局刚传来的笔迹比对报告,技术负责人签名和关联企业投标文件一致,红圈标出的三个字迹特征点并列排开。
“今天他们让步,不是因为我们口才好。”林辰指了指报告,“是因为我们所有人,从数据归档到评审留痕,一步没漏。可要是谁临时请假,谁手里的材料没更新,这个链条就断了。”
陈雪低头看着报告,没说话。
“我不信一个人能扛下所有事。”林辰把文件收回来,“但一个能互相补位的团队,能把规则变成刀。”
他站起身,绕过办公桌:“下周六,城郊拓展基地,全员参加。不打卡、不写总结,只做三件事——反应、信任、补位。”
“您真打算搞团建?”
“不是团建。”林辰看着她,“是战术预演。我们刚赢了一仗,不代表以后不会被人从内部拆掉。”
陈雪抿了抿嘴,终于点头:“我通知大家。”
周六上午九点,六个人站在拓展基地的草坪上,穿的都是便装。张涛穿着运动夹克,手里还拎着保温杯,皱眉看着教练布置任务。
“第一个项目,盲阵行走。”教练指着前方一片用绳索围出的区域,“一人蒙眼,其余五人用语言引导,全程不能肢体接触,目标是把蒙眼者带过障碍区。”
“这设计不合理。”张涛脱口而出,“信息传递链太长,指令容易偏差。”
“那就试试看。”林辰已经主动把眼罩戴上,“我第一个。”
五分钟后,林辰站在障碍区中央,左脚卡在一根低矮的横杆上,差半步就要踩进模拟“雷区”。
“左移十公分!再左!”陈雪声音急了。
“不对,是右!”刘伟喊。
“别吵!”张涛沉声,“按原计划来,三点钟方向直行。”
林辰停住,没动。
“林区长?”刘伟声音发虚。
林辰摘下眼罩,回头看着三人:“你们刚才说的,我一个都没听清。三个指令,三个方向。我不是机器,没法同时执行。”
没人说话。
“在办公室也一样。”林辰把眼罩递给下一个人,“文件传到你手里,你是按流程走,还是看前一个人怎么批的?是等领导开口,还是主动补上那句话?”
中午吃饭时,气氛松了些。烧烤架上肉串滋滋作响,刘伟主动给林辰递了瓶水。
“林区长,上午那个项目,我反应太慢了。”他低头,“我总想着别说错话。”
“错话不可怕。”林辰翻着肉串,“可怕的是没人敢说。户部清账那年,九个司郎中各管一摊,账面平,底下亏空百万。最后是和珅让每人轮岗三天,才发现有人用假印模套领库银。”
张涛抬头:“您拿我们比户部?”
“比不了。”林辰笑了笑,“你们比他们强,至少还愿意站出来指挥。但一个团队,不能只靠一个人指挥。”
他看向陈雪:“下周开始,搞个‘角色互换日’。每人去同事岗位待半天。不是体验生活,是看看谁在扛重活,谁在真补位。”
陈雪没接话,低头剥着玉米。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林2辰给她递了双筷子,“怕浪费时间?可人心也是资源。磨合好了,每人省半小时,全月就是两百小时。”
陈雪抬眼看他。
“我不需要你们喜欢我。”林辰语气没变,“但我需要你们在我没开口时,就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
晚饭后自由活动,林辰走到营地边缘的凉亭,看见陈雪一个人站在那儿看手机。
“还在查合同条款?”他走过去。
“不是。”她把手机收起来,“我在想,角色互换……我是不是该先去你办公室试试。”
“随时欢迎。”林辰点头,“不过提醒你,我桌上那堆待批文件,分类全按颜色标签,绿色是紧急,黄色是需协调,红色是等上会。你要是看不懂,别硬撑。”
陈雪难得笑了下:“我还以为你会说‘相信直觉’。”
“直觉救不了人。”林辰看着远处,“规则能。但规则,得有人守。”
回程车上,天已经黑了。教练让每人说一句“今天最意外的发现”。
刘伟第一个:“原来张科长爬绳比我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