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辰将手机倒扣在桌面上,起身关灯。办公室陷入昏暗,只有电脑屏幕还亮着,显示着那个未保存的圆形标记。他站在门口,回头看了眼地图上的C区停车场,转身拉上办公室门。金属门锁发出清脆的“咔嗒”声。
次日清晨七点二十分,林辰已坐在会议室靠门的位置。桌上摆着四份打印整齐的《河东新村供热系统升级协作备忘录》,每份封面右上角都贴有不同颜色的标签,对应参会单位。他将录音笔轻轻放在茶杯左侧,金属外壳在顶灯下泛出冷白的光泽。不到八点,住建局科长、供热公司技术负责人、测绘公司法人郑文昭陆续到场。和平街道办的主任周伟最后进来,坐下时朝林辰微微点头。
会议开始前五分钟,住建局科长翻了两页材料便合上:“林局长,这个非破坏性勘测,程序上没有依据。老旧小区改造不在年度计划内,财政也没列支,我们没法配合。”
林辰没有回应,而是打开投影仪,调出一张手绘草图扫描件。“这是1978年城东仓储区拆迁报告附图,标注了‘原内务府附属仓廒遗址’,民间称‘旧京外仓’。”他用激光笔圈出C区停车场位置,“该区域地下结构复杂,存在历史遗留建筑的可能性。若后续施工不慎引发塌陷或管线破裂,责任由谁承担?”
住建局科长皱眉:“这种说法从何而来?地方志里可没提过。”
“档案馆《青州城建志》原始档案有记录。”林辰语气平稳,“我们已向政协申报文化课题,正在组织专家论证。为避免施工风险,提前进行地质扫描,是必要的前置程序。”
周伟接过话:“城市更新不能只看地面。文化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本就该同步推进。街道办可以协调社区配合,也希望专业部门支持。”
住建局科长沉默片刻,改口道:“那就先做个评估,但资金得另想办法。”
林辰点头:“工信局可提供临时技术协调经费,用于本次勘测启动。费用由我直接对接,不走住建口。”
会议室气氛松动。供热公司技术员翻开笔记本:“我们愿意提供近三年施工日志,但勘测范围必须限定在供热管网沿线,不能随意扩大。”
“当然。”林辰说,“勘测目的明确——排查现有管网下方是否存在结构性隐患,确保维修工程安全实施。”
郑文昭一直未发言,此时才开口:“地下作业涉及产权问题。没有产权单位书面授权,我们不能进场。”
林辰看着他:“郑总,贵公司承接的是区住建局转拨的‘应急维修款’项目,合同编号1799。现在连基本配合都不愿提供,是否会影响后续审计?”
郑文昭眼神微动,手指在桌面上轻敲了一下。
“我们不是要追责。”林辰语气放缓,“而是想解决问题。只要你方配合完成此次扫描,工信局在技术改造补贴申报中,可优先推荐贵公司参与。”
郑文昭沉默数秒,终于点头:“可以签备忘录。”
四人依次在文件上签字。林辰注意到,郑文昭落笔时钢笔出墨不均,签名“昭”字末笔拖得极长,形似刀锋。他不动声色,用手机拍下签字页,存入加密相册。
会后,林辰立即致电张涛:“张科长,四方协作备忘录已经签署,C区停车场今天下午要进场勘测,请街道办出具施工许可函,越快越好。”
张涛在电话那头迟疑:“这种事,是不是先报周主任批一下?”
“周主任已经列席会议,全程见证。”林辰语气果断,“这是区级多部门联合行动,文化课题有备案,经费有来源,手续齐全。晚一个小时,群众就多冻一小时。”
张涛沉默两秒:“我马上处理。”
中午十二点四十分,施工许可函送抵办公室。林辰叫上刘伟,携带备忘录原件和许可文件,驱车前往C区停车场。
物业值班室门口,两名保安拦住去路。“没接到通知,不能施工。”年长的保安抱着手臂,“你们这设备一看就要破地,出了事谁负责?”
林辰递上文件:“这是四方签署的协作备忘录,街道办正式许可函也在这里。勘测采用雷达扫描,不破地、不留痕,全程摄像记录,结束后提交报告。”
保安翻看文件,仍犹豫不决。刘伟打开摄像机,对准自己:“我们现在开始全程录像,包括与物业沟通的过程。如果因阻拦导致项目延误,相关责任也会如实记录。”
林辰补充:“贵公司作为小区运维方,有义务配合公共设施安全排查。若因拒绝配合造成后续事故,住建局安全监管科会介入调查。”
五分钟后,围栏打开。大型地质雷达车缓缓驶入指定区域,技术人员开始布设传感器阵列。林辰站在控制台旁,看着屏幕逐行刷新数据。
下午四点十八分,设备完成初始化。第一波扫描结果显示,地下六米至八米为常规管网层,信号清晰。继续下探,十二米深处出现异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