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穿成团宠小公主我用哲学怼翻全朝 > 第93章 破局之道,联合力量

这天,天气下着小雨,楚知夏扒着窗户静静的看着外面的雨滴,心中若有所思。

这阵子可把她愁坏了——好端端办起来的女子学堂,女子互助会,愣是被一群老古董盯上了。

解决了个王大学士,这事儿还没完,礼部那几个老头天天在朝堂上念叨,说女人读书是“母鸡打鸣坏规矩”,时不时的还有人往学堂扔石头,把窗户砸得稀碎。

她在现代当老师那会儿,总给学生讲“团结就是力量”,这会儿自己遇上事儿,倒把这茬给忘了。

一拍脑门想起来,赶紧抓起毛笔在纸上狂写:“拉队伍!找帮手!人多才能办大事!”

墨点子溅得到处都是,跟她乱糟糟的心情似的。

第二天雨刚停,楚知夏套上件素色衣裳,带俩丫鬟就往李府跑。

要说这李老太太,在京城老太太圈里可是出了名的暴脾气。

当年她为了逃婚,差点从墙头翻出去,老了也没消停,天天拄着拐棍儿在胡同口跟人唠嗑,逮着机会就吐槽封建礼教。

”李姨!救命啊!”楚知夏一进院门就喊,远远看见老太太坐在葡萄架下嗑瓜子,三步并两步扑过去握住她的手,“您可得拉我一把!不然这女子学堂可要关了!”

李老太太把瓜子一扔,嗓门比打雷还响:“啥?反了天了!”

她拍着楚知夏的手背,眼眶都红了,“想当年我眼巴巴扒着私塾墙头,就盼着能进去听堂课。我爹抄起扫帚追着我打,说‘姑娘家读什么书’。现在好不容易有学堂了,他们还想使坏?”

楚知夏趁热打铁:“您在老太太堆里说话最有分量!要是能把老姐妹们都叫上,咱们组个‘老太太联盟’,看他们还敢不敢乱嚷嚷!”

“就这么干!”

李老太太噌地站起来,拐杖戳得青石板咚咚响,“我这就写请帖,把胡同里王婶、张姨全叫来!”

这边老太太们要组局,楚知夏也没闲着。

她揣着自己烤的点心,一家家拜访支持新思想的官员。

见着人就掰扯:“大人,您想想,班昭续写《汉书》,蔡文姬弹《胡笳十八拍》,哪个比男人差?现在让姑娘们读书,以后说不定能出女状元,给朝廷添多少人才!”

没几天,李府院里热闹得跟菜市场似的。

二十来个老太太拄着拐棍、坐着藤椅全来了,有个王老太太,还特意包了两屉包子,说是边吃边聊。

“姐妹们!咱们年轻时没赶上好时候,现在孙女辈有学上了,能眼睁睁看着黄了?”

李老太太站在石桌上,花白头发被风吹得乱飘,“我提议,咱联名给皇上写信,把心窝子话全倒出来!”

“算我一个!”

张姨掏出老花镜,颤巍巍摸出毛笔,“我孙女天天缠着我要去学堂,我拼老命也得给她争个机会!”

老太太们说干就干,葡萄架下的石桌立刻成了写字台。

王老太太刚蒸好的包子还冒着热气,张姨的老花镜滑到鼻尖上,李老太太把拐杖往旁边一戳,撸起袖子就研墨。

有认字的老太太凑在一块儿琢磨措辞,不认字的就坐在藤椅上念叨:“就说咱年轻时想认字有多难,求着先生教个字,被街坊指着脊梁骨骂‘不守本分’”“我那丫头当年偷偷藏了本《女诫》,被她爹发现当场就给撕了,孩子哭了半宿”“现在学堂能教姑娘们算算术、写文章,这是积德的好事,凭啥不让办?”

楚知夏站在旁边看着,眼眶有点发热。

这些老太太的皱纹里藏着的,不都是她在历史书里读过的、那些被“三从四德”捆了一辈子的无奈吗?

这会儿她们握着笔的手虽然抖,可眼神里的劲儿,比朝堂上那些摇头晃脑的官员们亮堂多了。

李老太太把众人的话攒到一块儿,又让楚知夏帮忙顺了顺句子,最后由写字最工整的周老太太誊抄。

信纸用的是最普通的纸,墨迹有的浓有的淡,还有个老太太不小心滴了滴茶水在上面,晕开一小片浅黄。

可就是这封看着不那么“规矩”的信,字里行间全是掏心窝子的话——

“......臣等皆是白发老妪,活了大半辈子,见够了姑娘家裹小脚、藏深闺,明明心里跟明镜似的,偏要装作不识丁。今有公主办女子学堂,教姑娘们读书明理,不是要她们抛头露面惹是非,是想让她们日后遇着事,能自己写封家书,能算清柴米油盐账,能知道仁义礼智不只是男人的学问......”

末了,二十来个老太太挨着个按手印,红泥印在白纸上,像一朵朵倔强的花。

李老太太把信折好塞进信封,用浆糊封了口,又在封口盖了自己的私章,拍着胸脯说:“这信我让我儿子亲自递上去,他要是敢耽误,我打断他的腿!”

过了三天,宫里还真有了动静。

小太监来传旨的时候,楚知夏正在学堂给姑娘们上算术课,讲“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

听见“皇上召楚知夏进殿”,她手里的算盘珠子差点掉地上,赶紧换了身得体的衣裳跟着小太监走。

御书房里,皇上正拿着那封老太太联名信看,旁边还站着几个礼部的官员,一个个耷拉着脸,跟谁欠了他们钱似的。

楚知夏刚跪下请安,就听见一个白胡子老头嘟囔:“女子无才便是德,皇上,此风不可长啊!”

皇上没理他,反倒冲楚知夏笑了笑:“起来吧。这信你看过了?”

“回皇上,看过了。”

楚知夏站直了身子,心里倒不怎么慌了。

她当老师那会儿,跟难缠的家长辩论过无数次,知道对付这种认死理的,光喊口号没用,得讲逻辑。

“朕问你,”皇上把信往桌上一放,“你办这学堂,到底让姑娘们学了些什么?朕不是说要多教一些实实在在的本事吗?难道真像他们说的那样,是学些‘牝鸡司晨’的本事?”

楚知夏琢磨着,跟皇上说“男女平等”太超前,得找他能听懂的话。

她顿了顿,说:“臣在乡下见过不少农家女,精打细算能让一家子吃饱穿暖;也见过绣娘,一针一线能绣出江山图。她们不是笨,是没人教。现在给她们一个学堂,教她们认字、算术、懂道理,将来她们在家能教好子女,出门能凭手艺吃饭,既不抢男人的差事,又能让家里更和睦,这对朝廷来说,是少了麻烦,多了助力啊。”

旁边的礼部尚书急了:“胡说!女子读了书,心思就野了,还怎么安分守己?”

楚知夏转头看他,笑了笑:“大人,您家女儿认字吗?”

老尚书脸一红:“小女......略通文墨。”

“那她心思野了吗?”

楚知夏追问,“她是不是更懂规矩,更知书达理了?”

老尚书张了张嘴,说不出话来。

皇上在旁边看得直乐,拿起那封信晃了晃:“你看这些老太太,个个都盼着孙女能上学。她们活了一辈子,最知道姑娘家缺什么。

礼部的心思,朕明白,是怕坏了老规矩。

可规矩这东西,就像脚上的鞋,合不合脚,得穿鞋的人说了算。”

他站起身,走到楚知夏面前:“朕看这女子学堂,办得挺好。那些扔石头、砸窗户的,让顺天府去查,该罚的罚。礼部以后也别总在朝堂上说这事了,有那功夫,多想想怎么让百姓日子过好点。”

几个礼部官员脸都绿了,可皇上金口玉言,他们只能低着头应“是”。

楚知夏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刚想谢恩,皇上又说:“不过,你这学堂也别只教读书。朕听说你会些新奇法子,教她们算算术、辨草药,甚至还有人说你教她们怎么保护自己......这些都好,接着教。但有一条,得让她们知道,读书是为了明事理,不是为了争高下。”

楚知夏眼睛一亮,皇上这话,跟她在现代讲的“教育不是为了攀比,是为了成长”简直不谋而合。

她赶紧磕头:“记住了!一定让姑娘们明白,学问是用来让自己活得体面,让日子过得更好的。”

从宫里出来,阳光正好,楚知夏抬头看了看天,觉得空气都清新了。

她没直接回学堂,先往李府跑,想把好消息告诉老太太们。

刚进胡同,就看见李老太太正跟几个老头吵架。

那些老头大概是听说了联名信的事,堵在胡同口说闲话,李老太太拄着拐杖站在中间,嗓门洪亮:“你们懂个屁!我孙女昨天背了首诗给我听,说得是‘海阔凭鱼跃’,你们这辈子听过姑娘家念诗吗?”

楚知夏跑过去,拉着李老太太的手喊:“李姨!成了!”

李老太太一愣,随即眼泪就下来了,抬手抹了把脸,对着那些老头喊:“听见没?皇上都说是好事!你们再嚼舌根,我让我儿子把你们拉去衙门!”

老头们灰溜溜地走了,胡同里顿时热闹起来。

王老太太从院里端出刚熬的绿豆汤,张姨拉着楚知夏的手问东问西,连隔壁卖豆腐的王大爷都跑过来,说要给学堂送十斤豆腐,算是贺礼。

楚知夏看着眼前这一幕,忽然想起自己写在纸上的那句话——“拉队伍!找帮手!人多才能办大事”。

原来这道理,不管在现代还是古代,都是一样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