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穿成团宠小公主我用哲学怼翻全朝 > 第28章 农技学堂的启蒙风暴

擂台赛举办结束。

这天楚知夏蹲在打麦场边啃玉米,看着王老汉抱着新收的麦袋,笑得合不拢嘴。

金黄的麦粒从指缝间流下来,像一道滚动的阳光。

她突然把啃了一半的玉米,往石磨上一搁,扯着嗓子喊:“乡亲们!擂台赛完事儿了,可咱的种地学问才刚开始!”

看热闹的百姓们立刻围过来,王老汉抹了把额头的汗:“公主,您还有啥新鲜招?难不成要办磨面擂台?”

人群哄笑起来,楚知夏却一本正经地掏出本卷边的笔记本,上头密密麻麻记满了笔记。

我琢磨着,得开个惠民农技学堂!

她掰着手指头数,就设在城隍庙后头的破祠堂里。

甭管是种麦子、栽菜苗,还是给牲口看病,想学啥都能来!

话音刚落,戴斗笠的汉子就挠着头嘀咕。

公主,俺们庄稼汉整日里刨地,哪有闲工夫听您说书?

楚知夏眨眨眼,突然从袖袋里掏出把野草:张大哥,您认得这是啥不?汉子凑近一瞧:这不是害庄稼的狗尾巴草嘛! 错!

楚知夏变戏法似的,又摸出个小瓷瓶,晒干磨粉能当饲料,根部泡水还能治牲口拉肚子。

学堂第一课,就教大家废物变宝贝!

人群里炸开了锅,有个抱着娃娃的妇人怯生生开口:“公主,俺们大字不识一个,能听懂吗?”

楚知夏三步并两步跳上石磨,扯着裙摆转了个圈:“放心!不讲大道理,只教实在招!比如......”

她抓起把麦粒,“为啥有的麦粒磨面发黏?为啥同样的地,有人收十担,有人只收五担?”

王老汉叼着烟袋凑过来:“公主,你说的这些,真能教?”

楚知夏突然蹲下身,抓起老汉的手按在泥土里:“王叔,您摸这土是干是湿?太干了麦苗会渴死,太湿了又会淹死。”

“学堂里手把手教您看天、看地、看庄稼脸色!”

她越说越起劲,索性脱掉鞋,赤着脚踩在松软的土地上。

“学堂里有活教材,后院开了试验田,种着从南洋弄来的番薯藤,还有西域的甜高粱。

想学嫁接果树的,咱现场拿剪刀教;想知道为啥庄稼生虫的,捉来害虫放玻璃罐里仔细瞧!”

人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有个半大孩子举着胳膊喊:“公主,我能学吗?楚知夏一把将孩子扛上肩头,当然能!只要想学,不分老幼贵贱!学堂不收束修,还管晌午一顿窝窝头咸菜!”

日头西斜时,祠堂的破匾额被换上新木牌,歪歪扭扭写着“惠民农技学堂”六个大字。

楚知夏站在牌楼下,冲围观的百姓们晃着手里的《齐民要术》。

“明儿一早开课!头堂课教粪大水勤,不用问人的门道,来晚了可没座位!”

当晚,城隍庙后头的破祠堂亮起了油灯。

楚知夏蹲在灶台前烧火,灶膛里的火苗映红了她沾着煤灰的脸。

王老汉抱着半袋新麦推门进来:“公主,俺把金穗子留了种,明儿上课给大伙儿瞧瞧!”

火光中,两人相视而笑,窗外的蛙鸣混着夜风,送来阵阵泥土的芬芳。

秋风卷着金黄的落叶,把“惠民农技学堂”的酒旗吹得猎猎作响。

楚知夏踩着青石板,望着学堂门口排起的长队。

白发苍苍的老农拄着枣木拐杖,年轻后生扛着锄头,连裹小脚的妇人都抱着孩子来旁听。

她摸了摸怀里用油纸包着的“秘密武器”,嘴角扬起一抹志在必得的笑。

“咚!”铜锣声响,学堂里顿时安静下来。

楚知夏抱着一摞花花绿绿的册子走上讲台,台下顿时炸开了锅。

“这是啥?年画儿?”

有个光头老汉伸长脖子,“公主莫不是走错片场了,咱可是来学种地的!”

“各位叔伯婶子别急!”

楚知夏哗啦翻开册子,画着腮红的太阳公公正抱着小麦苗“咯咯”笑,旁边配着歪歪扭扭的字。

“太阳晒,雨水浇,小苗吃饱快快长!”

几个认字的后生念出声,哄堂大笑:“这哪是书,分明是娃娃画!”

楚知夏也不恼,又翻到下一页。

戴草帽的蚯蚓举着小铲子,旁边配文:“我是松土小专家,钻来钻去土儿松!”

她学着蚯蚓扭屁股的样子,惹得满堂哄笑:“瞧见没?蚯蚓松土比锄头还管用!这可不是瞎画,去年试验田用蚯蚓肥,亩产多打了半石粮食呢!”

正在这时,后排突然站起个穿灰布长衫的老学究,山羊胡气得直颤。

“荒唐!堂堂农学竟用戏耍之法!这成何体统!”

他抖着袖口的补丁,“老祖宗传下来的《农桑辑要》,哪有用这些花里胡哨的玩意儿!”

楚知夏却笑眯眯摸出本《天工开物》,封皮都磨得起了毛边。

“老先生可知,宋应星写这本书时,特意用白话讲解?

他说:“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就是怕老百姓看不懂!”

她又举起画册,“维特根斯坦说:语言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您念的之乎者也,叔伯们听得懂吗?”

台下的老农们突然七嘴八舌议论起来。

“公主说得在理!俺家娃就爱听画本故事!”

“就是就是,那些书上的字,比俺家的老黄牛还难认!”

老学究涨红着脸,嘟囔着坐了回去。

接下来的课,楚知夏彻底把课堂变成了戏台子。

她戴着稻草编的麦穗头套,和小桃扮演的“肥料精灵”演对手戏。

“我是氮肥小当家,叶子发黄就找咱!”

“我是磷肥小卫士,帮你开花结果子!”

台下的农妇们笑得直抹眼泪,怀里的娃娃也跟着拍手。

课间休息时,楚知夏被里三层外三层围住。

拄拐的老汉颤巍巍摸出块干粮:“公主,这光合作用到底是个啥?”

她蹲下来,捡起片枫叶:“王叔您看,叶子就是庄稼的小厨房。太阳给它送能量,二氧化碳和水当食材,咕嘟咕嘟一加工,就变出粮食啦!”

“原来庄稼吃饭和人一样!”老汉恍然大悟,“那轮作就是给土地换口味?总吃一样饭,土地也腻歪!”

周围人哄堂大笑,记笔记的后生笔尖都跟不上了。

学堂越办越热闹。

有人把楚知夏教的“选种口诀”编成山歌:“籽粒饱满颜色亮,虫眼霉斑不能要;盐水一泡见分晓,沉底的才是好苗苗!”

有人照着画册做了“蚯蚓塔”,用破陶罐装满烂菜叶,引得全村效仿。

连老学究都偷偷来旁听,还把画册上的“节气表”抄了三份。

三个月后,楚知夏微服私访。

刚进李家庄,就听见田埂上传来争论声。

“老张头!你这施肥配比不对!画册上说磷肥要和有机肥混着用!”

“胡说!我浇的是公主教的发酵粪水,肥效顶呱呱!”

两个老农争得面红耳赤,手里都攥着翻烂的画册。

她蹲在田边拔了棵麦苗,根须上密密麻麻的根瘤看得人欢喜。

正在锄地的王婶子认出她,抹着汗笑:“公主!多亏您教的豆粮轮作,我家盐碱地今年收的麦子,磨的面比精白面还白!”

远处传来孩童的歌谣:“太阳公公照,小苗伸懒腰;蚯蚓来松土,丰收乐陶陶!”

夕阳把学堂的影子拉得老长。

楚知夏摸着腰间的豆种香囊,想起在现代大学旁听教育哲学课时,教授说的“教育要扎根土地”。

现在她终于明白,真正的知识从来不该束之高阁。

当哲学思维化作田间地头的大白话,当科学知识变成百姓听得懂的顺口溜。

这场始于菜园的种田革命,正在改变这片古老的土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