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穿成团宠小公主我用哲学怼翻全朝 > 第167章 新的挑战

本来工盟成立后,大家天天忙着卷科技,日子过得比蒸汽火车还带劲。

结果有天,天机阁的白胡子老头,抱着本破书冲进会议室,手哆嗦得像筛子:“楚盟主!大事不好!《天机图谱》里藏着个终极**oSS——百年后要有场超级大地震!”

会议室瞬间炸锅了。

大食国代表揪着头巾喊:“我们的清真寺都是石头砌的,震起来不得全塌?”

扶桑国武士,把刀拍得叮当响:“我们木屋经不住晃啊!”

连平时最淡定的威廉,都推了推眼镜:“这预言...靠谱吗?”

楚知夏盯着古籍里“地龙翻身,山河移位”的鬼画符,突然想起在现代讲过的,灾变理论——宁可信其有,不可当段子听!

当天晚上,楚知夏把工盟的技术骨干,全拽到会议室。

楚墨抱着一堆零件钻了进来,脑袋上还沾着机油:“老妈!我觉得能用磁石搞个地震报警器!”

楚知夏赶紧在黑板上画思维导图,粉笔灰扑簌簌往下掉:“听好了!咱们分三步走——先搞定抗震房,再整预警系统,最后研究灾后重建!”

说到建房,各国专家差点吵起来。

大楚工匠拍胸脯:“榫卯结构老祖宗传了几百年,绝对结实!”

波斯建筑师直摇头:“穹顶设计才能分散压力!”

楚知夏灵机一动,抓起楚墨的玩具积木搭了个模型:“你们看!把框架结构和榫卯结合,像搭乐高一样建房,地震来了不就晃而不倒?”

众人眼睛一亮,当场开始画图纸。

这边建房方案刚敲定,楚墨那边已经带着几个小孩,捣鼓起预警仪。

这群“天才少年团”,把实验室折腾得像战场,满地都是齿轮、磁石和电线。

有天楚知夏进去一看,差点被吓一跳——楚墨居然把磁石绑在铜铃铛上,接了根绳子连到水缸里。

“原理超简单!”

他擦着鼻涕解释,“地震前地磁会变化,磁石一动就扯铃铛,水缸还能显示震动方向!”

楚知夏半信半疑试了试,结果用力跺了下脚,铃铛“叮铃哐啷”响成一片,连隔壁的老母鸡,都惊得飞上了房梁。

改良了七八版后,最终成品不仅能提前预警,还能用不同颜色的灯区分震级。

方案有了,接下来就是全民大练兵。

楚知夏带着威廉,搞了个“抗震建筑培训班”,用沙盘演示房屋怎么加固。

最绝的是,在大楚都城搞了场“抗震房挑战赛”,让工匠们现场盖房,再用蒸汽装置模拟地震。

有个不服气的老师傅,盖了座传统木楼,结果模拟八级地震时,房子晃得像筛糠,差点把评委席掀翻。

另一边,威廉带着团队跑遍各国,安装预警仪。

在扶桑国,他们把仪器装在寺庙的钟楼上;在西域,直接埋进沙漠监测地层变化。

最搞笑的是大食国,贵族们非要把预警仪镶上宝石,威廉气得直跳脚:“这是救命的玩意儿,不是装饰品!”

那段时间,工盟的工坊24小时不熄灯。

蒸汽锤的敲击声、齿轮转动声,混着此起彼伏的“这个参数不对”“再加固点”,活像个疯狂的科技工厂。

楚知夏每天像个救火队员,一会儿给建房组讲解力学原理,一会儿帮楚墨调试仪器。

有次实在太累,靠在图纸堆里就睡着了,梦里还在和柏拉图,讨论地震哲学。

最让人感动的是,各国百姓的参与度。

大楚的老太太们,自发组织起来,教大家用旧布料做简易担架。

大楚边境的猎户,扛着整棵百年老檀树,堵在工盟门口:“这木头比铁还硬!给娃娃们做预警仪的底座!”

猎户身后,还跟着背着竹篓的山民,里面装着的不是猎物,全是从深山里挖来的天然磁石。

扶桑国的百姓更是把“民参与”玩出了花。

京都的艺伎们,放下三味线,组团跑到工房帮忙组装预警仪的外壳,还非要在金属板上雕刻纹样。

威廉举着图纸急得直冒汗:“这是精密仪器!不是工艺品!”

结果第二天,他发现自己的办公桌上,摆着几十个雕工精美的小铃铛——原来艺伎们连夜改良了楚墨的设计,用铃铛共振原理,让预警声传得更远。

大食国的商队,直接把驼队改成了“移动工坊”。

沙漠里的驼铃,不再是单调的叮当声,而是混着“叮叮当当”的打铁声。

商人们白天赶路,晚上就在绿洲支起熔炉,把从各国运来的废铁,重新熔铸,做成抗震房用的钢筋。

有个胖商人,摸着圆滚滚的肚皮笑得直喘:“以前运货怕被抢,现在带着钢筋,劫匪见了都得喊大哥!”

最让楚知夏破防的,是普通百姓的智慧。

西域有位老牧民,牵着骆驼送来个羊皮卷,上面画着,密密麻麻的骆驼脚印:“我养了半辈子骆驼,发现地震前,它们会朝着同一个方向跺脚。”

楚墨眼睛瞬间亮了,拉着老牧民,研究了三天三夜,愣是把动物预警的原理,融进了仪器里。

现在的预警仪,不仅能监测地磁,连牛羊异常躁动,都能提前报警。

工盟总部,每天都像赶集似的热闹。

大楚的木匠们扛着刨子、墨斗来教榫卯技术,结果被扶桑的铁匠拉着,切磋锻造工艺;

波斯的建筑师,抱着穹顶模型刚进门,就被西域的商人,拽去讨论沙漠建筑的隔热问题。

楚知夏干脆在院子里支起黑板,每天下午开“工盟大讲堂”,用“盖房子就像搭乐高”的比喻,给大家讲力学原理,台下坐着的,既有白胡子老工匠,也有扎羊角辫的小女孩。

最离谱的是,大食国的贵族们,原本嫌弃预警仪不够华丽,现在却争着当“科普大使”。

某个戴着红宝石戒指的王爷,天天举着预警仪,在市集上吆喝:“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玩意儿,比先知的预言还准!”

还有位夫人突发奇想,把预警仪的警报声,改编成了舞曲,结果大街小巷都在跳“地震预警操”,连茶馆说书先生的开场白,都改成了:“列位看官,先检查家里的预警仪再听书!”

楚墨的实验室,彻底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各国的小孩,都爱往这里跑,有的帮着调试仪器,有的用废零件做创意发明。

有个扶桑国的小武士,把预警仪和自己的玩具刀鞘结合,做成了便携式警报器;

大楚的小姑娘,用丝绸给仪器做了保护套,还绣上了“平安”二字。

看着满院子,忙得热火朝天的孩子,楚知夏突然想:“原来不管哪个时代,只要给大家一个目标,普通人爆发的力量,比任何理论都震撼。”

看着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楚知夏想起在现代课堂讲过的,西西弗斯神话——明知巨石会滚落,依然奋力推上山。

而我们现在做的,不就是用科技和智慧,对抗那看似不可战胜的天灾吗?

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拼尽全力,这大概就是人类最了不起的浪漫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