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穿成团宠小公主我用哲学怼翻全朝 > 第108章 新老技术融合

正蹲在工地跟木匠大爷掰扯展馆布局呢,楚知夏后领突然被小太监揪住:“公主殿下!皇上宣您即刻进宫!”

她抹了把脑门上的汗,心里直打鼓:该不会是波斯商人的船在海上出事儿了吧?

刚跨进金銮殿,就听见御史台王大人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官服前襟湿了两大片:“陛下!公主成天跟洋人混在一起,又是办万国博览会,这是要把老祖宗规矩,全踩脚底下啊!”

旁边几个白胡子老臣跟着抹眼泪,活像被抢了窝的老母鸡。

楚知夏“扑通”就给老爹跪下了,嗓门比谁都大:“爹!您还记得历史课本......不是,史书里写的赵武灵王吗?当年他搞胡服骑射,满朝文武骂他数典忘祖,结果呢?人家赵国直接成了战国扛把子!”

她攥着拳头,“我搞这些发明,抗旱水车能多浇十亩地,新药救了多少得瘟疫的百姓?那些骂我的人,有本事也整点实用玩意儿出来啊!”

王大人“蹭”地跳起来,手指抖得像筛子:“公主莫要狡辩!洋人那套奇技淫巧,怎配和我大楚千年礼仪相提并论?”

楚知夏心里翻了个三百六十度白眼,面上却换上痛心表情:“王大人,您总说洋人东西不好。可他们算赋税的法子比咱们快十倍,造的滑轮能吊起千斤巨石。

这就像吃饭,不能因为爱吃红烧肉,就把清蒸鱼都倒了吧?”

皇帝揉着太阳穴直叹气:“知夏啊,爹知道你是好心。但老臣们的面子......”

“有了!”

楚知夏眼睛一亮,“咱博览会设个“古今大擂台”!

让老手艺人和新发明!织布机和绣娘比速度,新灶台和御厨比做菜,保证比庙会还热闹!

既能让老臣们显摆传统手艺,又能让大伙见识新科技,双赢!”

朝堂瞬间安静得,能听见大臣咽口水的声音。

王大人吹胡子瞪眼:“老祖宗传的手艺,怎能和铁疙瘩比高低?”

“您放心!”

楚知夏拍胸脯保证,“咱们不比输赢,只秀绝活!

绣娘的牡丹能掐出水,织布机一天织十匹布。就像包子和饺子,各有各的香,谁也代替不了谁!”

散朝后,楚知夏被老臣们团团围住。

礼部侍郎阴阳怪气:“公主这擂台要是办砸了,朝堂上可不好收场。”

她立马掏出小本本记重点:“您就瞧好吧!我最会搞活动了,保证把解说词写成段子,逗得观众拍烂手掌!”

回到筹备处,楚知夏直接站桌子上指挥:“‘古今擂台’必须c位出道!左边摆老手艺,右边放新发明。

对了!得找几个嘴皮子溜的解说员,不能光让展品干瞪眼!”

“解说词咋写啊?”小官员挠头。

“这还不简单?”

楚知夏兴奋比划,“介绍绣娘就说‘这双手绣了五十年,针线在她手里比活鱼还欢实’;

夸织布机就喊‘别看铁疙瘩笨,转起来比八匹马拉磨还快’!

保管把观众听得一愣一愣的!”

接下来的一个月,整个筹备组跟打了兴奋剂似的。

楚知夏带着人满世界挖民间高手,今天去苏州蹲守绣娘,明天跑杭州堵木匠大师。

有个做竹编的老爷子听说要上博览会,激动得直拍大腿:“活了七十岁,终于能让洋鬼子见识咱老祖宗的手艺!”

但工匠们先炸锅了:“凭啥要和老古董比?咱们发明明明更牛!”

楚知夏搬来小板凳,跟唠家常似的劝:“兄弟们,咱们不是争高下,是让大伙知道科技和传统凑一块有多香!

就像炖肉得放葱姜蒜,缺了哪样都不是味儿。”

她翻开《格物新说》,“书里早说了‘取长补短’,老手艺里藏的门道,说不定能让咱们的发明更厉害!”

楚知夏抄起个没编完的竹筐比划:“你们琢磨琢磨,就说这竹编老爷子,他编的鱼篓漏水不?”

负责改良灌溉机的李铁蛋瓮声瓮气:“那肯定不漏啊,漏了咋装鱼?”

“这不就结了!”

楚知夏把竹筐往他怀里一塞,“他编篓子的时候,竹篾咋交错、孔隙留多大,那都是祖祖辈辈试出来的门道。

你们做水管接头的时候,不正好能学学这密封的巧劲儿?”

李铁蛋摸着后脑勺笑了:“哎?听着还真有点道理。上次做的铜接头总漏水,说不定就是没这竹子搭得严实。”

旁边烧玻璃的王二麻子凑过来:“公主,咱这玻璃透亮是透亮,可老炸。那些做瓷器的老师傅,他们烧窑咋就那么稳当?”

“问得好!”

楚知夏往地上啐了口茶叶渣,“这就跟咱现代......呃,跟咱老辈人说的‘隔行不隔理’一个意思。

烧瓷讲究火候三分急七分稳,你们烧玻璃不也得拿捏这分寸?

回头找景德镇来的张师傅聊聊,他保准能告诉你,窑里温度咋看火苗颜色,跟你们看玻璃熔没熔化,道理差不离。”

正给织布机上油的赵小四嘟囔:“可那些绣娘总说咱机器织的布没灵气......”

“灵气那是手艺,效率是咱的长项啊!”

楚知夏拽过他手里的油布擦了擦手,“就像你娘包饺子,捏褶子比机器好看,但机器能供一整条街的人吃。

上次我见苏绣的刘大姐,她绣的凤凰眼珠子,用的是三层不同颜色的线叠着绣,才显得活灵活现。

你们琢磨琢磨,能不能在织布机上装个换线的小机关,让机器也能织出这种渐变的花样?”

赵小四眼睛一下子亮了:“对啊!我咋没想到?

要是能让机器织出带渐变的锦缎,那不得卖疯了?”

蹲在角落磨镜片的周眼镜推了推滑到鼻尖的镜片:“那......那洋人的望远镜,跟咱老木匠做的老花镜,能扯上关系不?”

楚知夏“啪”地拍了下他后背:“这你就问到点子上了!老花镜是凸透镜,望远镜是凹凸镜组合,本质上都是玩光的折射。

就像打麻将,单张牌没啥用,凑成对子、顺子才能和牌。

老木匠磨镜片靠手感,你们测焦距靠尺子,把这俩凑一块儿,说不定能磨出更清楚的镜片。”

李铁蛋突然拍大腿:“我懂了!这就跟熬粥似的,光用米煮是白粥,加点豆子就成八宝粥,喝着更有滋味!”

“哎哎,这比喻到位!”楚知夏笑得直点头,“咱搞发明不能像狗熊掰棒子,捡了新的扔了旧的。

你看那水车,咱加了齿轮是比老水车转得快,但老水车那弧形的水斗设计,那是多少代人看水流方向试出来的,这咱能随便改吗?”

王二麻子挠挠头:“那博览会咱跟老手艺同台,真不丢人?”

“丢啥人!”

楚知夏往起一站,拍得竹筐砰砰响,“就说咱新做的轧花机,一天能轧两百斤棉花,抵得上十个壮汉。

但那些弹棉花的老师傅,人家能把棉花弹得跟云朵似的,这手艺咱机器学得来不?

到时候让观众看看,机器解放了手,手才能腾出功夫做更精细的活计。

就像以前人用算盘算账,现在咱有算筹改良的计算器,但账算得明白,靠的还是脑子,不是工具。”

她忽然想起啥,从兜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刚买的糖火烧:“来,都尝尝。这玩意儿是老手艺吧?

但咱给面里加了点酵母,发得更松软,这不就是老法子掺了新门道?”

工匠们接过糖火烧,边吃边点头。

李铁蛋含混不清地说:“公主,您这么一说,我倒想跟做木牛流马模型的老先生讨教讨教了,看他那齿轮咋咬合的。”

“这就对喽!”

楚知夏笑得眼睛眯成缝,“记住喽,新的不代表就比老的好,老的也未必就比新的强。

就像咱走路,左脚迈出去,右脚得跟上,俩脚配合着才能往前走。

回头你们多跟老匠人拉拉家常,保准比闷头画图强!”

赵小四啃着糖火烧乐:“那我先去问问绣娘,她那线咋穿的那么匀......”

楚知夏看着大伙摩拳擦掌的样子,心里直乐:这不就是现代说的“跨界融合”嘛,换个接地气的说法,果然就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