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奏折上臣女已经奏请,调任翰林院的徐大人为封地的内史兼作中尉,待寻得合适的中尉人选,再行剥离职权。”
齐皇沉吟了会,嘴里嘀咕了声,
“徐大人,徐彦修吗?去年的状元?来自……”
齐皇未说完,也许是在想,大长公主接上了话,
“父皇,徐彦修徐大人,来自西北的安平县。他也是徐女侯的亲大哥,他们一路从西北逃难过来,”
大长公主面露回忆,
“据臣女得来的消息,这一路上他们几次想要落下脚来,却又几次被迫再次迁徒,最后绝大部分都走到了现在的红枫村。”
大长公主悄悄看了眼威严日重的父皇,
“据臣女得来的小道消息,他们还曾到过星月谷。之后他们便突然横穿了夷黎山脉,而后横跨了韩地,突入到楚境,
也未有停留,而是绕过了楚皇的凌城,这次他们跨越了谷牛山。再之后,父皇应该清楚了,他们突然到了现在的红枫村,在那里再次扎下村寨。”
大长公主躬身行礼,
“臣女也曾看过徐大人的状元卷子,十分有见地,且想法与寻常文人士子颇为不同。
也许跟他那一路的经历有关,他在村中兴建女学,并不阻止女子习文练武。红枫村内文武学堂,在那周围相当有名。”
大长公主言谈间,对于徐彦修竟是颇为称赞之意。
“你是看在徐清如的面上,才有如此态度吗?”
齐皇转身,看向大长公主,目光中有审视。
大长公主摇头,
“不,父皇。我在看到那篇文章之时,女侯在我营中,远没有现在这么出色。”
大长公主略一沉思,决定还是进一言,
“父皇,您没有发现,跟随在徐家兄妹身边之人,都是非同一般吗?即使是如陆青青、徐春花、董娟,这样的普通女孩,也有上佳的表现呢。”
“好,便让徐彦修去你封地历练一番,也未为不可。他的见识、远见,经过一番风浪,也许会让他走得更远。”
“多谢父皇。女儿还有一事相请,希望可以允许徐大人,带家眷随行。听说徐大人的父亲与弟弟,亦是不可小觑。”
齐皇一时没有回应,站在窗前望着外面黑沉沉的天色,眸光中的闪烁无人得见。许久,才出声,
“好!没了后顾之忧,他才能更好地办事!”
徐清如此时正在红湘军大营的自己营帐中,亲兵胡星禾刚刚送太医离开,便端了煎好的药进来,
“女侯,这是太医特意开给你的。对女侯的身子只有好处,您趁热喝了吧。”
徐清如笑着接过,看了眼碗中的汤药,脑中还响着太医的话,
“女侯身上无伤,但曾经久处寒凉之地,胞宫略有寒凉,恐将来于子嗣之事上有碍。”
她轻摇头,想自己功法无双,竟是没能逃过此劫。
次日清晨,徐清如带了自己的锋月队,出了大营,骑马直奔红枫城外红枫大营。
这里是这附近最大的营盘,最近一个月的任务,就是让这里的将士熟练掌握三人阵。
“站住,什么人!”
营门前,她们被拦住了。
胡星禾催马上前,扔过去一块令牌,
“看清楚了,这是女侯大人,带队过来训练三人阵,可看清楚了。”
营门前的官兵,仔细看了令牌,还悄悄地打量女兵,神色轻佻,不屑之意溢于言表。
徐清如手中的大枪举起又放下,这样的兵丁,在她逃荒路上,她不知击杀了多少。
只是,现在并不合适。
念头转动,她将大枪挂回马鞍桥上。
“参见武安侯,手下不懂事儿,还请女侯见谅。”
一员身穿金甲的将军跑马而出,急忙跳下马向清如拱手行礼,口中致歉。同时抬脚就给门口兵士一人一脚,
“瞎了你们的狗眼,这是刚刚从横城回来的武安侯,还不磕头行礼。”
忽啦啦跪了一地的人,清如在马上低头看去,声音愈发清冷,
“若在之前,你们那种眼神,不待你们有所行动,已经是我枪下鬼了。”
说着,她打出一道气劲,营门前的大石已经碎成了渣。
“记住了,你们也是娘生父母养的,家中也有爹娘兄弟姐妹。做某些事情的时候,多想想你家的娘亲、姐妹。”
徐清如声音清冷,带着寒气,打马入营。
董娟经过那些兵丁之时,瞧了他们好几眼,
“别不把武安侯的话放在心上,下次让她碰见你们不轨,定是不会饶过的,莫要做那兵匪之事。”
说完她给那将军行了一礼,
“将军,请吧,武安侯已经入营了,咱们还有要紧的军务。”
红枫大营中军帐内,清如见过了这里的主帅,对方很不客气,
“女侯,万岁说你们的三人阵很厉害,难道还能凿穿我的千军万马吗?”
清如看过去,心中有些波涛,看来事情不会很顺利了。
“阎帅,这是想要看看三人阵的厉害了。那么安排吧,咱们一千对一千,就让我的三人阵凿穿你的铁血汉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