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 > 第44章 衙役离心,暗流汹涌

第44章:衙役离心,暗流汹涌

“沈大人,知府大人手谕在此!”来人一身府衙差官服色,腰间挎刀,下巴抬得几乎要与地面平行,声音像是从鼻腔里挤出来的,带着毫不掩饰的倨傲。他甚至没有下马,就那么端坐在马背上,将一卷盖着知府大印的公文掷向阶前的沈砚秋,动作轻慢得如同打发叫花子。

沈砚秋抬手稳稳接住那卷公文,指尖触到冰凉的蜡封,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他身后的衙役们,刚刚因擒拿王府家丁而激起的些许血性,在这位府衙差官盛气凌人的目光下,迅速消退,不少人下意识地垂下了头,或挪开视线,不敢与他对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的、近乎凝滞的紧张。

展开公文,上面的字句比他预想的更为严厉。“……米脂知县沈砚秋,年少孟浪,不谙世事,擅拘王府仆役,惊扰宗亲,有损官体,更易激起民变……着即释放所拘人等,并向王府管家赵德禄郑重致歉,以息事端。若再一意孤行,本府定当据实参奏,严惩不贷!”落款是延安知府的大印,鲜红刺眼。

那差官等沈砚秋看完,皮笑肉不笑地补充道:“沈大人,知府大人的意思,您可看明白了?赵管家那边还等着回话呢。都是为朝廷办事,何必闹得如此难堪?您初来乍到,有些地方的‘规矩’,还得学着点。”他特意加重了“规矩”二字,意有所指。

沈砚秋缓缓卷起公文,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但声音依旧平静:“知府大人的训示,下官收到了。不过,王府家丁当街殴打苦主,证据确凿,众多乡亲眼所见。若就此释放,恐难以服众,亦有损朝廷法度威严。”

“法度?”那差官嗤笑一声,仿佛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沈大人,在米脂这地界,有些人的话,就是法度!您是个读书人,道理懂得多,可也得明白,胳膊拧不过大腿的道理。知府大人这是爱惜您的才具,才给您留了台阶,您可别不识抬举,自误前程!”

话说到这个份上,几乎是**裸的威胁。沈砚秋沉默着,目光扫过身后那些衙役。他们大多避开了他的视线,只有班头脸色涨红,嘴唇嗫嚅了几下,最终却什么也没说出来。他知道,此刻若强行抗命,这些衙役恐怕没几个人敢跟着他硬顶知府的压力。昨日当街动手的那点勇气,在更高层的权势压迫下,显得如此脆弱。

权衡只在刹那。硬抗,立刻就是罢官夺职的下场,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妥协,虽屈辱,却还能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他深吸一口气,将那卷公文紧紧攥在手里,对着差官道:“请回复知府大人,下官……遵命。即刻放人。”

那差官脸上露出“早该如此”的得意神色,哼了一声:“算你识相!人我就带走了,沈大人,你好自为之!”说罢,调转马头,带着随从径自往大牢方向而去,显然是准备直接提人。

沈砚秋站在原地,看着那差官耀武扬威的背影消失在县衙拐角,握着公文的手才缓缓松开。公文边缘已被他捏得有些褶皱。他没有立刻转身,而是望着衙前街上零星走过的、面带菜色的百姓,以及远处王府那高耸的院墙轮廓。

“大人……”王书吏不知何时来到他身后,声音里带着不甘和忧虑。

沈砚秋摆了摆手,打断了他,声音低沉却清晰:“不必多言。去,让他们放人。”

王书吏叹了口气,应声而去。

放人的过程很快。赵彪等家丁被从牢里带出来时,虽然衣衫有些凌乱,但气焰已然恢复,尤其是看到府衙差官亲自来接,更是趾高气扬,对着押送他们的衙役骂骂咧咧,甚至故意撞向昨日动手擒拿他们的那名班头。

那班头名叫赵铁柱,是个黑壮汉子,此刻拳头攥得咯咯作响,额头青筋暴起,却在那差官冰冷的注视下,死死咬着牙,没有发作。其他衙役也都面露愤懑,却又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看着那群嚣张的家丁扬长而去。

沈砚秋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没有出声呵斥,也没有出言安抚。他知道,有些东西,需要他们自己去体会。

人群散去后,县衙前院恢复了冷清。沈砚秋转身往回走,经过班头赵铁柱身边时,脚步顿了顿,目光落在他那双因紧握而骨节发白的手上,淡淡道:“心里憋屈?”

赵铁柱猛地抬头,触及沈砚秋平静无波的眼神,满腔的怒火和委屈像是被戳破的气球,泄了下去,他低下头,闷声道:“属下……无能。”

“不是无能,是势不如人。”沈砚秋的声音依旧没什么起伏,“但势,不会总站在他们那边。把今天这口气记在心里,总有还回去的时候。”

说完,他不再停留,径直走向二堂。

赵铁柱愣在原地,咀嚼着沈砚秋的话,看着那道年轻却异常挺拔的背影消失在门廊后,心里翻腾的情绪渐渐沉淀下来,转化为一种复杂的、带着一丝期盼的坚定。

回到二堂书房,王书吏跟了进来,脸上忧色未褪:“大人,今日我们退了这一步,赵德禄那厮必然更加猖狂,只怕日后……”

“日后他只会更急着把我们赶出米脂,或者……”沈砚秋坐到书案后,指尖轻叩桌面,眼神锐利,“找个由头,让我永远闭嘴。”

王书吏心头一凛。

“所以,我们时间不多了。”沈砚秋铺开一张纸,“李之藻李御史那边,有回音了吗?”

“有了!”王书吏连忙道,“李御史听闻昨日之事,极为愤慨,已答应联络几位素有清名的乡绅,后日巳时过府一叙。他还暗示,王府和知府在历年赈灾粮和军屯粮上,手脚很不干净,他那里似乎有些线索。”

沈砚秋眼中精光一闪:“好!这才是关键!你立刻去办两件事。”他压低声音,“第一,想办法,不着痕迹地接触一下王府里那些不得志的,或者受过赵德禄打压的下人,尤其是可能接触到账目、仓储的。不必问得太深,先混个脸熟,送些小恩小惠,让他们知道,除了赵德禄,这米脂还有另一条路可走。”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沈砚秋的声音更沉,“你亲自带两个绝对信得过的老伙计,从县衙旧档案库里,调阅近五年所有经延安府拨付到米脂的赈灾粮、军屯粮的文书、账册存根。核对府库出库数目与我县接收数目,重点查勘核验单据、押运人员的画押记录,看看是否存在‘漂没’、‘折色’或者直接短缺的情况。记住,要隐秘,宁可慢,不可错,更不能走漏半点风声!”

王书吏神色凝重,他知道这是在捅一个巨大的马蜂窝,一旦查实,必是惊天大案。他深吸一口气,郑重应道:“大人放心,小人晓得厉害,定会小心行事。”

王书吏领命而去后,书房里只剩下沈砚秋一人。窗外天色渐晚,暮色笼罩下来,将县衙屋宇的轮廓模糊。他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沉沉的夜色。

明处的退让,是为了暗处的进取。赵德禄和知府以为逼他放人是一场胜利,却不知这反而激化了他彻查到底的决心,也让他看清了身边哪些人可用,哪些人需要警惕。那批被释放的家丁,以及他们背后可能存在的粮食贪腐,就像一条隐在暗处的毒蛇,而他,已经开始沿着地面细微的痕迹,去寻找它的七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