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 > 第218章 线索挖掘找漏洞

沈砚秋坐在书案前,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一卷《孙子兵法》的扉页,目光却并未落在字句上。窗外,锦衣卫值守的身影在晨曦微光中拉得细长,如同牢笼的栅栏。被软禁已近两日,与外界的音讯彻底断绝,这种绝对的孤立,足以让任何心智不坚者陷入恐慌。

但他没有。恐慌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他强迫自己将所有纷乱的情绪压下,如同将散乱的棋子一颗颗归位,脑海中清晰地复盘着整个事件。

“通敌书信……”他低声自语,眼神锐利。这是阉党构陷的核心,也是最容易击破的环节,只要找到那个关键的、他们无法完美伪造的“点”。

他开始逐字逐句地推敲那封被呈递给崇祯的“通敌信”可能的内容。魏忠贤既然要坐实罪名,信中必然会有足够“劲爆”的承诺,比如献城、比如求封……

“平西侯?”他眉头微蹙。这个封号在脑海中一闪而过,带着一丝荒诞感。他沈砚秋,一个深知历史走向的穿越者,怎会去向皇太极求取一个在原本历史轨迹中数十年后才因吴三桂而“闻名”的爵位?这封号本身,就透着一种基于后世认知的、不合时宜的嫁接感。当然,这一点无法作为证据,但加深了他的判断——伪造者试图用看似“合理”的厚赏来诱人相信,却忽略了时空的微妙差异。

更大的疑点在于沟通渠道。后金与明廷高层之间,岂是那么容易频繁秘密通信的?每一次联络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需要周密计划和可靠渠道。他沈砚秋入京以来,根基尚浅,何处得来这等通天手段?若他真有这等本事,之前运作粮饷、推广玉米时,为何不见使用?逻辑上根本说不通。

他的目光落在书案角落那方被查验后放回原处的私印上。印文“沈砚秋印”,侧边刻着“经世致用”。他之前刻意在“秋”字末笔加深的那道微痕,在东厂番子拿着印鉴与所谓“书信副本”上的印迹比对时,他敏锐地注意到,对方手中的“副本”印迹,似乎……过于完美了,完美得没有那道他亲手留下的、几乎不可察觉的瑕疵。当然,距离较远,他不能完全确定,但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线索。

然而,这些细节层面的疑点,需要近距离查验原件才能确认。他现在被困于此,无法接触核心证据。

“必须找到一个他们无法伪造,或者说,伪造了也极易被戳穿的硬伤。”沈砚秋站起身,在狭窄的书房内缓缓踱步。他的思维如同精密的地图,在“后金”、“官职”、“制度”这些区域细细检索。

突然,他停下脚步,脑海中一道闪电划过。

“总兵……?”他想起之前翻阅辽东军备档案时,曾看到过一些零散的、关于后金政权架构的边角资料。此时的后金,努尔哈赤虽已去汗号,但其政权组织形式仍带有浓厚的部落联盟和八旗制度色彩,官制并未完全仿明。重要的军事职位是固山额真、梅勒额真等,何时有了“总兵”这一典型的明朝高级武官职衔?

至少在目前这个时间节点,皇太极麾下,似乎并无“总兵”这一正式官职设置!若那封伪造的信中,出现了“后金总兵多尔衮”之类的称谓……

想到这里,沈砚秋的心跳微微加速。这是一个常识性的、却极易被忽略的漏洞!伪造者习惯于大明自身的官职体系,想当然地给多尔衮等人套上了大明对应的官职,却忽略了后金政权自身的发展阶段和官制特点。这个错误,对于真正了解辽东局势、研究过对手的人来说,堪称致命!

他需要将这个疑点传递出去!传递给一个有能力、有资格在御前指出这个错误的人!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轻微的响动,是老管家送早饭来了。依旧是那名沉默寡言的老仆,提着食盒,在两名锦衣卫的监视下,低头走进书房,将清粥小菜一一摆放在桌上。

沈砚秋看似随意地坐回桌前,目光扫过老仆。他发现老仆摆放碗筷时,手指在盛放咸菜的碟子边缘,极快地、有意无意地敲击了三下——这是他与苏清鸢约定的暗号之一,表示“已有接触,正在设法”。

机会!

就在老仆收拾好食盒,准备躬身退出去时,沈砚秋忽然抬手,看似不经意地拂倒了手边的笔洗。清水瞬间漫出,浸湿了摊在桌角的那几页他平日练笔写的、关于辽东风物杂记的草稿。

“哎呀!”沈砚秋低呼一声,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懊恼,“这……快,拿下去想法子晾干,看看还能不能救回来几页。”他随手将那几张湿漉漉的、墨迹有些晕开的草稿纸拢起,递给老仆。动作自然,仿佛只是处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意外。

老仆愣了一下,立刻躬身接过,连声道:“是,是,老爷,小的这就去处理。”

旁边的锦衣卫警惕地看了一眼,但见只是几张被水浸湿的废纸,上面写的似乎是些无关紧要的游记杂谈,便没有过多干涉,任由老仆将湿纸带了出去。

沈砚秋看着老仆消失在门外,心中稍稍一松。那几张草稿纸上,混杂在关于辽东山川地貌、部落习俗的描述中,他之前曾用极淡的、需要特定角度才能看清的墨迹,写下过一些关于后金官制的零散思考。其中,就包括“虏酋官制迥异于我,尚无总兵、参将等职,多以额真、章京统兵……”之类的字句。希望苏清鸢的人能发现这个被水渍偶然“凸显”出来的信息。

这只是一个微小的信号,一个指向。他无法传递更详细的信息,只能寄望于苏清鸢的机敏和她所能调动的资源,能够顺着“后金官职”这个线索去查证,并最终将这个关键的破绽,通过徐光启或者其他可靠的途径,上达天听。

老仆离开后,书房重归寂静。沈砚秋慢慢喝着已经微凉的粥,味同嚼蜡。他知道,这步棋风险极大,若被识破,便是罪加一等。但他更知道,坐以待毙,只有死路一条。

窗外天色大亮,阳光试图穿透冬日的云层,却只带来一片灰白的光晕。沈砚秋放下碗筷,重新坐回书案前,拿起那卷《孙子兵法》,仿佛刚才的一切从未发生。

他能做的,已经做了。剩下的,便是等待,以及在这令人窒息的寂静中,继续磨砺自己的意志,准备迎接下一轮,或许是更凶险的较量。那封伪造的信,就像一条精心编织的毒蛇,而他,必须精准地找到它的七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