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 > 第206章 伏笔铺垫辽东军务

沈砚秋在徐府书房外静立了片刻,深吸一口气,才抬手叩响了那扇熟悉的梨木门扉。门内传来徐光启略带沙哑的“进来”,他推门而入,一股混杂着陈旧书卷和淡淡药草的气息扑面而来。

徐光启正伏在宽大的书案后,就着一盏摇曳的油灯,审阅着厚厚的文稿。听见脚步声,他抬起头,昏黄的灯光映着他愈发清癯的面容和眼角的细密纹路,但那双眼睛在看到沈砚秋时,依旧锐利而清明。

“来了。”徐光启放下手中的笔,语气平淡,仿佛早已料到他的到来,“调任兵部的旨意,下了?”

“是,今日刚接到部文。”沈砚秋躬身行礼,在徐光启示意下,于书案对面的椅子上坐下,脊背挺直,“学生特来向先生辞行,并聆听教诲。”

徐光启没有立刻说话,而是仔细打量了他片刻,才缓缓道:“辞行?你人还在京城,兵部衙门离此不过数条街巷,何来辞行一说?”他轻轻哼了一声,“你此来,是心里没底,想从我这里讨个应对之策,是也不是?”

沈砚秋被点破心思,并无尴尬,坦然道:“先生明鉴。学生自知才疏学浅,骤入兵部此等机要之地,更是阉党视为眼中钉,冯尚书……恐怕不会让学生安稳度日。前路迷茫,恳请先生指点迷津。”

“迷津?”徐光启向后靠了靠,手指无意识地捻着胡须,“路是你自己选的。避开户部那潭浑水,转投看似荆棘遍布的兵部,这份以退为进的决断,倒有几分急智。但光有决断不够,兵部不是米脂县衙,那里的水,更深,更浑。”

他目光如炬,盯着沈砚秋:“冯嘉会此人,能力平平,唯魏忠贤马首是瞻,打压异己却不遗余力。你顶着‘徐某门生’的牌子,又刚得罪了崔应元,他绝不会让你舒坦。你此去职方司,他必会以‘熟悉事务’为名,将最棘手、最易出错的差事丢给你,譬如……核查辽东历年兵籍、清点积压军备库存。”

沈砚秋心头一凛,这正是他预料中最坏的情况之一。兵籍混乱,军备账目不清,是多年积弊,牵扯众多,稍有不慎,便会得罪大批既得利益者,或者被抓住把柄,扣上办事不力的帽子。

“学生明白了。”沈砚秋沉声道,“先生的意思是,学生需从这些看似繁琐,实则关乎军务根本的实务入手,步步为营。”

“不错。”徐光启颔首,“冯嘉会想用这些琐事拖住你,耗死你。但你若能将这些琐事理清,做出成效,便是扎下了根。辽东军备积弊已久,火炮老旧不堪,鸟铳射程不足,铠甲如同纸糊,这是事实,朝野皆知。陛下为此忧心忡忡。你若能在此处打开局面,哪怕只是小小的改良,便是大功一件,谁也抹杀不了。”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记住,在兵部,尤其是在冯嘉会眼皮底下,莫要急于争权,先求做实事的权力。核查兵籍,便要核得清清楚楚;清点军备,便要点到明明白白。过程中发现的任何问题,都是你日后争取话语权的筹码。”

“学生谨记。”沈砚秋将这番话一字不落地记在心里。徐光启这是告诉他,要将冯嘉会丢过来的“绊脚石”,变成自己站稳脚跟的“垫脚石”。

“还有,”徐光启从书案抽屉里取出一份比之前那名录更薄的册子,推到沈砚秋面前,“这是老夫所知,兵部职方司及辽东军中,几个尚存风骨、或可与之一谈的人员名单及简要情况。人数不多,职位也不高,或许能在你核查实务时,提供些许助力,或让你少走些弯路。”

沈砚秋双手接过,册子很轻,但他感觉分量极重。这不仅是几个名字,更是徐光启在军务系统中苦心经营的人脉网络的一角,是其“隐秘人脉”的再次体现。他郑重收好:“多谢先生!”

“不必谢我。”徐光启摆摆手,脸上露出一丝疲惫,“老夫能帮你的,也就这些了。辽东局势糜烂,军备不振乃心腹大患。你若真能在兵部打开局面,于国于民,皆是幸事。好了,去吧,好自为之。”

沈砚秋知道这是送客之意,起身再次深深一揖,不再多言,退出了书房。

回到自己那间位于京城偏僻角落的寓所时,夜色已深。苏清鸢却还在书房里等着他,桌案上堆着几卷刚刚整理好的文书。

“徐大人有何指点?”苏清鸢见他回来,一边为他斟上一杯温茶,一边问道。

沈砚秋简单将徐光启的提醒说了,尤其强调了核查兵籍和军备库存可能遇到的刁难。苏清鸢听完,秀眉微蹙:“果然如此。冯尚书不会让你轻易接触到核心军务调配,定会先用这些陈年旧账来拖住你。”她说着,将桌上一份刚刚整理好的清单推到沈砚秋面前,“这是我根据过往零散记载,整理出的‘辽东军备历年缺口与问题简要’。时间仓促,未必详尽,但大致脉络应该无误。”

沈砚秋接过清单,就着灯光细看。上面条理清晰地罗列了近五年来,辽东在红衣大炮、各类火铳、铠甲、弓弩、战车等主要军械上的请领数量、实际拨付数量、以及反馈回来的“不堪用”、“待修”、“损毁”数量。旁边还有苏清鸢用细密小字做的批注,推测可能的损耗原因及涉及的利益环节。

清单上的数字触目惊心。尤其是红衣大炮和鸟铳,请领与实拨之间差距巨大,而拨付下去的器械,报损率奇高。铠甲一项,标注“铁甲不足,多以棉甲、皮甲充数,防护堪忧”。

“情况比我想象的还要严重。”沈砚秋放下清单,指尖在“红衣大炮年久失修,炸膛频发”那一行上重重划过,眼神变得冰冷。这不仅仅是贪腐问题,这简直是在拿前线将士的性命开玩笑。

“这只是账面能看到的问题。”苏清鸢低声道,“实际状况恐怕更糟。我听闻,辽东一些军堡,甚至还在使用洪武年间铸造的老炮。而且,兵部库房那边,水也很深,历任库官都与阉党、乃至各地镇守太监关系匪浅,想要查清实物的真实情况,难如登天。”

沈砚秋沉默片刻,问道:“我们的人,能接触到兵部库房,或者辽东军械转运的环节吗?”

苏清鸢摇摇头:“暂时很难。我们在兵部几乎没有根基。不过……”她犹豫了一下,“可以尝试从一些不得志的低级官吏,或者负责具体修缮工作的工匠入手,这些人往往知道许多账面上看不到的内情。徐大人给的名单里,或许有这类人。”

“嗯。”沈砚秋点点头,将徐光启给的那份名单也拿了出来,与苏清鸢整理的清单并排放在一起,“明日我便去兵部报到。冯嘉会给我出的第一道题,恐怕就是这军备核查。我们必须做好准备。”

他看向苏清鸢,目光沉静而坚定:“这份缺口清单,要继续完善,尽可能找到数据支撑。另外,我们要开始留意,京城内外,有哪些手艺精湛、或许不得志的工匠,尤其是懂得火器修缮和制造的。将来,我们可能用得上。”

苏清鸢立刻领会了他的意图:“你是想,绕开兵部现有的僵化体系,自己动手改良军备?”

“未尝不可。”沈砚秋眼神中闪过一丝锐芒,“既然旧的渠道已经烂透,那我们就试着开一条新路。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边军将士拿着烧火棍去对抗后金的铁骑。”

他走到窗边,推开窗户,夜风带着凉意涌入。远处,内城的方向灯火依稀,那是权力中心的所在。而他的目光,却仿佛已经越过千山万水,投向了那片黑云压城、烽火连天的辽东大地。

职方司郎中的官袍还未上身,但他已经感受到了那副担子的沉重。冯嘉会的刁难,阉党的敌视,辽东军备的烂摊子,如同一座座大山横亘在前。

然而,他心中并无畏惧,只有一种近乎冷酷的清醒。徐光启的提点如同迷雾中的灯塔,苏清鸢整理的清单则是作战的地图。他已经看到了前路的艰难,也看到了潜藏在艰难之下的机会。

这兵部职方司,便是他的新战场。而整顿辽东军务的第一步,就要从这看似被动接招的“军备核查”开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