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 > 第23章 腰牌入袖 前路未卜

锦衣卫千户孙铭那一句“是否愿入锦衣卫”,像一颗石子投入深潭,在沈砚秋心中漾开层层涟漪。他站在钱塘江畔初霁的晨光里,身侧是已被捆缚结实的赵家护院头目,几名锦衣卫力士正在清理现场,江水裹挟着昨夜的泥沙,浑黄奔流。

孙铭约莫三十五六岁,面容棱角分明,那双眼睛看人时带着惯有的审视与锐利,但此刻看向沈砚秋,却多了几分毫不掩饰的欣赏。他拍了拍沈砚秋的肩胛,力道不轻不重,“沈相公,好身手!读书人里,能这般临危不乱、徒手制敌的,孙某还是头一回见。你这套功夫,路数倒是新奇狠辣,不像寻常把式。”

沈砚秋心中一凛,知道自己情急之下使出的现代格斗技巧引起了对方注意。他面上不动声色,只微微躬身,借着行礼的动作自然地将肩头从对方掌下移开半分,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谦逊与疏离:“大人谬赞。学生不过是求生心切,胡乱挣扎罢了。幼时体弱,跟着一位游方郎中学过几手强身健体的笨法子,登不得大雅之堂,让大人见笑了。”他将早已想好的托词自然说出,同时将话题引开,“此番能脱险,全赖大人及时率众赶到,雷霆手段,学生感激不尽。”

孙铭哈哈一笑,目光在沈砚秋脸上转了一圈,似乎并未深究那“笨法子”的来历,转而看向那面如死灰的护院头目,语气骤冷:“赵万春胆子不小,抄家之后,余孽还敢公然截杀有功名的士子,当真视王法如无物!”他挥手令力士将人押下,又对沈砚秋道,“此人及其同党,我会带回衙门细细审问,必给你一个交代。赵万春的案子,牵扯甚广,你之前提供的那份囤粮清单,亦是关键证物之一。”

他顿了顿,话锋再次一转,回到最初的问题,这次语气更认真了几分:“沈相公,我方才所言,并非全是戏言。锦衣卫并非只要赳赳武夫,亦需通晓文墨、胆识过人之士。以你之才,若肯投身卫中,他日未必不能独当一面,远比在科举独木桥上苦熬要快得多。”孙铭这话带着几分真心,他确实觉得这书生是个可造之材,那份临危不乱的镇定和瞬间制敌的果决,绝非普通读书人能有。

沈砚秋心中念头飞转。锦衣卫,天子亲军,权势煊赫,若能借此阶梯,确是一条通往权力核心的捷径。然而,这条捷径同样遍布荆棘,深陷皇权与厂卫的漩涡,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他穿越而来,所求并非一时之权柄,而是想要真正在这末世做点什么,挽天倾或许太过狂妄,但至少,他需要一块更稳固、更“正”的立足之地。科举正途出身,才是这个时代安身立命、推行己志的根本。

他再次深深一揖,姿态放得极低,言辞却清晰坚定:“孙大人厚爱,学生感激涕零。只是,学生寒窗十数载,志在科举,以期他日能堂皇立于朝堂,为君分忧,为民请命。锦衣卫乃天子肱骨,学生心向往之,却自知才疏学浅,不敢玷污卫中清誉。还望大人体谅学生一点迂腐之志。”

这话说得漂亮,既拒绝了招揽,又给足了孙铭面子,点明了自己“为民请命”的志向,与锦衣卫的职责隐隐划开界限。

孙铭闻言,眼中闪过一丝遗憾,但更多的却是“果然如此”的了然。他混迹官场多年,见过太多心高气傲的读书人,视厂卫为鹰犬,不屑与之为伍。沈砚秋言辞虽婉转,但其意已明。他也不再强求,朗声笑道:“好!人各有志,孙某也不便强求。沈相公既有凌云之志,他日金榜题名,未必不是国家栋梁。”

说着,他从腰间解下一块乌木腰牌,上面阴刻着“锦衣卫北镇抚司”几个小字,并无更多纹饰,却自有一股沉肃之气。孙铭将腰牌递到沈砚秋面前,“此去京城,山高水长。这腰牌你拿着,并非让你行僭越之事,只是若途中再遇今日这等不开眼的地痞宵小、或是地方胥吏刁难,出示此物,或可省去一些麻烦。也算你我相识一场,孙某聊表心意。”

这一次,沈砚秋没有拒绝。他深知这块腰牌的分量,这并非让他加入锦衣卫的凭证,更像是一张“路引”或者说是一层暂时的“护身符”。它代表着孙铭这位实权千户的些许善意,更是一种隐形的威慑。在抵达京城、踏入更复杂的漩涡之前,这东西或许真能派上用场。他双手接过,触手一片温凉,沉甸甸的,郑重收入袖中,诚恳道谢:“大人思虑周详,援手之德,学生铭记五内。”

“举手之劳。”孙铭摆摆手,状似随意地问道,“沈相公此去京城,是准备参加来年的春闱?”

“正是。”沈砚秋点头,“学生侥幸中举,不敢懈怠,欲尽早入京,一来熟悉环境,二来也可拜访名师,请教课业。”他刻意略过了徐光启的推荐信,这是他的底牌之一,不宜过早暴露。

孙铭目光微动,似乎想到了什么,沉吟道:“京城如今……不比地方,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尤其是,”他声音压低了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告诫意味,“如今九千岁(魏忠贤)圣眷正浓,厂卫权势日重,连带着辽东的军饷调度、官员考绩,也多有……嗯,干涉。沈相公是读书人,策论文章,当知有所言,有所不言。”

这话已是交浅言深,带着明显的提醒。沈砚秋心头一凛,知道这是对方释放的最大善意。他肃容再次行礼:“学生谨记大人教诲,定当慎言慎行。”

孙铭见他听懂了,便不再多言,翻身上马,招呼手下押着人犯离去。马蹄声渐远,江畔只剩下沈砚秋一人,以及空气中尚未散尽的淡淡血腥气。

他独立江风之中,看着浑黄的江水奔涌向东,袖中的乌木腰牌棱角分明,硌在他的手腕内侧,带来一种奇异的清醒。孙铭最后那几句话在他脑中回响——“厂卫干涉军饷”、“有所言有所不言”。这无疑印证了他从史书和徐光启零星话语中得到的印象:阉党势力正如日中天,不仅把控朝政,连关乎国本的辽东战事也成了他们揽权敛财的工具。

那么,他精心准备、意图在会试中一鸣惊人的策论,那些关于整顿吏治、改革税制、甚至隐含批评军饷弊端的言论,岂不是正好撞在阉党的枪口上?若真如此,即便有徐光启力保,能否顺利过关也在两可之间。

前路仿佛这钱塘江面,看似开阔,实则暗流汹涌。赵万春的威胁暂时解除,却换来了一个更庞大、更无形的阴影笼罩在前行的道路上。他将腰牌往袖袋深处塞了塞,确保其不会轻易掉落,也仿佛要将这份刚刚获得的人情与警示一同妥善藏好。

赴京之路,看来远非一场简单的赶考。他深吸一口带着水汽和凉意的空气,转身,迈步,继续向北。脚步沉稳,目光却比昨日更加深邃难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