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 > 第21章 锦衣卫解围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 第21章 锦衣卫解围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7 08:49:40

马蹄声如擂鼓,瞬息即至。五六骑剽悍人马卷着烟尘冲上坡地,呈半扇形倏然散开,动作整齐划一,瞬间便将沈砚秋与地上三名歹徒围在中间。来人皆着赤红色绢布甲,外罩如云纹的青色罩甲,腰佩绣春刀,帽檐下眼神锐利如鹰隼,周身散发着一股混合着血腥与权势的凛冽气息——正是令人闻风丧胆的锦衣卫!

沈砚秋心头剧震,握着匕首的手指关节微微泛白。他飞快地扫视一眼,这群锦衣卫显然训练有素,绝非偶然路过。是敌是友?若是赵万春余党买通的……他不敢细想,全身肌肉瞬间绷紧,脑海中残页上的搏命招式疯狂闪动,准备应对最坏的情况。

为首一名千户模样的军官,约莫三十许岁,面容冷峻,目光如刀,先是扫过地上呻吟的护院头目和昏迷的另外两人,最后才落到持匕而立、衣衫略显凌乱却眼神沉静的沈砚秋身上。他并未立刻拔刀,反而微微抬手,止住了身后下属可能有的动作。

“何人在此械斗?”千户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目光锁定沈砚秋,“看你像个读书人,为何与这些江湖匪类纠缠?手中利刃,又从何而来?”

沈砚秋心念电转,从这千户的问话和并未立刻动手的态度来看,似乎并非赵万春一伙。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眼下绝不能露怯,更不能让对方误以为自己是行凶之人。他缓缓将匕首刀尖朝下,以示并无敌意,但并未松开——在这完全陌生的力量面前,必要的自保手段不能丢弃。

“学生沈砚秋,绍兴府新科举人,欲赴京参加会试。”他声音清晰,尽量保持平稳,同时伸手指向地上那痛苦蜷缩的护院头目,“此人乃是绍兴粮商赵万春昔日护院头目,因学生此前揭发赵万春囤粮抬价、致其抄家而怀恨在心,纠结同党于此钱塘江畔‘望潮亭’设伏截杀,欲取学生性命。学生被迫自卫,方才将其制服。至于这匕首,乃是从那昏迷歹徒手中夺来。”

他语速不快,但条理分明,直接点明自身身份、对方来历及冲突缘由。举人的功名是一层护身符,而“赵万春”这个名字,更是他抛出的关键。

“赵万春?”那千户眉头微不可察地一挑,眼神中锐光更盛,“可是那个因囤粮、勾结山贼已被抄家处置的赵万春?”

“正是此人!”沈砚秋捕捉到对方眼神的变化,心中稍定,知道赌对了方向。他立刻趁热打铁,从怀中取出那份原主珍藏、之前用于指证赵万春的“囤粮清单”副本(离绍前他特意抄录了一份以备不时之需),双手呈上,“此乃学生之前收集的赵万春囤粮部分证据,请大人过目。地上此人,学生认得,确是赵家护院无疑。学生怀疑,赵万春虽已倒台,但其残余党羽并未肃清,仍在为非作歹,甚至可能涉及更深的勾结!”

他这番话,半真半假,既陈述已知事实,又将话题引向“更深勾结”,旨在引起锦衣卫更大的兴趣。他知道,对于锦衣卫而言,地方豪绅的罪证或许寻常,但若涉及“党羽未清”、“更深勾结”,则可能牵出更大的案子,这正是他们立功的方向。

千户接过那张墨迹清晰的清单,快速扫了几眼,上面罗列的粮食种类、数量、仓库地点一应俱全,绝非临时伪造。他再低头看了看地上那护院头目,虽然因肩骨碎裂痛苦不堪,但其衣着体貌,确实带有豪绅家养打手的痕迹,与寻常山贼流寇迥异。

“哼,赵万春的案子,本官亦有耳闻。没想到还有漏网之鱼敢如此猖狂,竟敢截杀有功名的举子!”千户冷哼一声,将清单折好收起,目光再次投向沈砚秋时,少了几分审视,多了几分探究,“你说他们在此设伏,你一人如何制服这三个持械凶徒?”

这才是关键。一个文弱书生,面对三名明显有备而来的凶徒,不仅毫发无伤,反而将对方打得一重伤两昏迷,这实在有悖常理。

沈砚秋心知这个问题避不过去,他早已准备好说辞。他微微躬身,脸上适当地露出一丝后怕与庆幸交织的神情:“回大人,学生自幼体弱,为强身健体,曾偶得一游方道人指点过几手粗浅的擒拿技巧,多是些借力打力、攻其不备的笨法子。”他避重就轻,绝口不提现代格斗术,“加之这些匪类以为学生必无还手之力,心存轻视,学生才侥幸利用地形,先以石子扰其视线,再趁其不备,近身突袭为首者得手。若非大人及时赶到,学生恐怕……已是凶多吉少。”

他这番解释,将胜利归因于“粗浅技巧”、“对方轻视”和“侥幸”,既解释了结果,又不过分凸显自身武力,符合一个“偶得机缘”的书生形象,不至于引人过度怀疑。

千户盯着他看了片刻,似乎在判断他话语的真伪。沈砚秋坦然与之对视,眼神清澈,带着劫后余生的些许慌乱,却又努力保持镇定。半晌,千户嘴角似乎勾起一丝极淡的弧度:“粗浅技巧?能瞬间放倒三名持械悍匪,你这‘粗浅技巧’倒是不凡。”他并未深究,话锋一转,“不过,临危不乱,思虑清晰,倒是块好材料。”

他挥了挥手,对身后下属命令道:“将这三个匪类捆了,带回衙门细细审问!看看赵万春还有哪些余党,背后是否另有主使!”

“是!”几名锦衣卫轰然应诺,利落下马,拿出绳索便开始捆绑地上三人,动作干净利落。

那千户这才转向沈砚秋,语气缓和了些:“沈举人受惊了。本官姓陆,忝为锦衣卫浙江清吏司千户。近日正在查办几起粮商勾结地方、滋扰民生之案,赵万春旧案亦在核查之列。今日巡至附近,听闻线报此处或有异动,故而赶来,没想到正遇此事。”

沈砚秋心中了然,原来如此!李嵩的示警,这陆千户的“恰巧”出现,恐怕并非全然巧合,背后或许有李嵩或其人际网络的运作,意在借锦衣卫之力为他扫清障碍,同时也顺势清理赵万春的残余势力。他再次躬身:“原来如此!学生多谢陆大人救命之恩!”这一次,感谢真心实意。

陆千户摆了摆手,目光在沈砚秋身上又转了一圈,忽然道:“沈举人胆识过人,应变机敏,可有兴趣入我锦衣卫效力?虽非科举正途,却也是报效朝廷、肃奸惩恶的一条捷径。”

沈砚秋心中一震,没想到对方会直接招揽。他立刻收敛心神,没有丝毫犹豫,拱手婉拒,言辞却极为恳切:“陆大人厚爱,学生感激不尽。然学生寒窗十载,志在科举,以期他日能牧民一方,解民生之困。若侥幸得中,为官一方,必与大人同心,共治奸邪,还地方清明。”他巧妙地将未来的合作可能性点了出来。

陆千户闻言,非但没有不悦,反而哈哈一笑,眼中欣赏之意更浓:“好!有志气!读书人若都能如你这般,心中有民,手中有策,何愁天下不定!”他不再提招揽之事,从腰间解下一块非金非木、刻着繁复花纹的腰牌,递给沈砚秋,“此乃我锦衣卫信物,你带在身上。赴京路上,若再遇不开眼的宵小阻拦,出示此牌,地方官府及驿递关卡,当会行个方便。”

沈砚秋双手接过,只觉腰牌入手微沉,带着一丝冰凉的金属质感。他深知这块腰牌的分量,这不仅是护身符,更代表着一条直通大明特务中枢的潜在人脉。他郑重收好,再次深深一揖:“学生拜谢陆大人!”

“不必多礼。”陆千户看了看天色,“此地不宜久留,沈举人还是尽快赶路吧。这些匪类,自有本官处置。”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补充了一句,“京城水深,举子尤需谨言慎行。望你好自为之,他日若有缘,京城再见。”

说罢,不再多言,勒转马头,指挥着手下押解着三名俘虏,蹄声嘚嘚,很快便消失在暮色渐沉的官道尽头。

江畔再次恢复了寂静,只余风声浪声,以及空气中尚未完全散去的淡淡血腥味。沈砚秋独立原地,指尖摩挲着怀中那块崭新的锦衣卫腰牌,冰凉坚硬的触感不断提醒着他刚刚发生的一切。赵万春的临死反扑已被化解,甚至还意外结下了锦衣卫的善缘。然而,陆千户最后那句“京城水深,谨言慎行”的告诫,却像一块沉重的石头,投入他心湖深处。

他看着锦衣卫人马消失的方向,眉头缓缓蹙起。这赴京之路,方才渡过一劫,前路的波澜,只怕会更加汹涌莫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