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星宇本源之树扎根星宇的第三个满月,24个星域的能量网络首次实现“本源共振”——全星宇的全彩共生花与星尘共生花同时释放24色能量波,顺着本源之树的根系流淌至星宇各处,在银星的星尘母矿与极寒星的冰原间形成闭合能量环。凌霄站在“同心号”的观测台,望着光幕上流动的能量轨迹,这些轨迹如同发光的血脉,将所有星球紧密相连。
“共振峰值达到99.9%,星宇各星域的能量差缩小至0.1%以内。”紫晶航调出能量平衡报告,“这意味着,星尘之海的原始能量能实时补给极寒星的冰原,翡翠星域的富余能量可瞬间支援星尘族的星尘工坊,星宇真正实现了‘能量无界’。”凌霄点头,目光投向本源之树的全息投影——这棵覆盖全星宇的巨树,此刻正释放着柔和的白光,24色叶片在光流中轻轻摆动,仿佛在呼吸。
星宇能量银行借此机会推出“本源能量池”,将24域的能量转化为纯净的本源能量储存,各星域可按需支取并自主转化为本地能量形态。在磁流沙的能量银行分行,磁琉璃正指导星尘族居民操作终端:“点击这个本源能量图标,输入需要的星尘能量数值,终端会自动完成转化,比之前节省60%的能耗。”星尘族居民星尘小粒的星尘身体在操作时泛起白光,转化完成的星尘能量在他掌心凝聚成一颗闪亮的光球,引得周围一片惊叹。
技术共享部的“本源设备链”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星磁团队研发的“本源接口”能直接对接本源能量池,让24域的设备无需转化即可使用本源能量,效率提升80%。在紫晶星的联合工坊,工匠们用本源接口组装的“本源生态舱”,能模拟星宇任何星域的法则环境,且能耗仅为之前的十分之一。“生态舱的温度调节范围扩展至-300℃到1500℃,混沌能量序化率精准到0.01%。”星磁调试着控制面板,紫晶巧则在舱内种植“本源共生花”——这种由24域共生花基因融合而成的新物种,花瓣呈现纯粹的白色,能在任何环境中保持稳定生长。
“本源共生花的根系能直接吸收本源能量,花瓣会根据周围环境自动演化出对应星域的色彩。”星磁向参观的孩童们解释,舱内的本源共生花在模拟银星环境时,花瓣浮现出银白纹路;切换至极寒星环境,又泛起淡蓝与淡红的光晕,“它就像星宇的使者,告诉我们所有环境都能孕育生命,关键是找到共生的方式。”孩子们伸手触碰生态舱的舱壁,壁面泛起与花瓣相同的色彩,仿佛与花产生了共鸣。
生态协作部的“本源土壤计划”在全星宇推广。小石团队将24域的特色土壤与本源能量混合,研发出“本源通用土”,这种土壤能适应所有已知法则环境,且富含本源能量,能加速任何植物的生长。在星尘之海的试验田,用本源通用土种植的冰焰-紫晶麦,生长周期缩短至原来的三分之一,麦穗上凝聚着24色的微光,蕴含的营养是普通麦的五倍。
“本源通用土的秘密在于‘本源菌群’。”小石在给老石的通讯中展示着显微镜下的微生物,“这些来自24域的菌群在本源能量滋养下,形成了完美的协作网络,能根据不同环境自主调整功能,就像星宇各文明的协作一样,灵活而高效。”老石此刻正在星宇种子库,将本源共生花的种子存入新建成的“本源储藏室”,储藏室的墙壁由本源能量晶打造,能永久保存种子的活性。
“这些种子是星宇的未来。”老石小心翼翼地将种子放入低温舱,舱门关闭时,自动刻上“本源元年”的字样,“等探索到更远的星域,就让它们告诉那里的文明,星宇的本源是协作与共生。”储藏室的智能系统生成《星宇共生图谱》第二十五版,图谱中央是本源之树的影像,24色光带从树的根部延伸至各星域,如同一张立体的生命网络。
文化交流部的“本源记忆工程”全面启动。序云团队用本源能量将24域的历史、传说与协作故事记录在“本源记忆晶”中,存入星宇博物馆的“本源馆”。馆内的“本源长廊”用全息影像还原了星宇共生的关键历程:从荒星第一株幼苗的破土,到本源之树的扎根;从十六域的首次协作,到24域的能量共振……长廊尽头的“本源之镜”能让参观者看到自己与星宇各文明的连接——每个参观者的影像周围,都会浮现出24域文明的虚影,象征着所有生命的同源性。
“最珍贵的展品是‘初心本源种’。”序云指着展柜中的一枚种子,这是用老石当年育苗的土壤与24域的本源能量培育而成,“它虽然微小,却承载着星宇共生的起点与本源。每个孩子都能领取一枚复制品,让他们记住,伟大的旅程始于微小的坚持,而所有生命都源于同一个星宇。”来自星尘之海的星尘小粒捧着复制品,种子在他的星尘手中发芽,长出带着24色纹路的嫩芽,引得孩子们阵阵欢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