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紫晶星的全彩共生庆典落幕一月后,星宇共生网络迎来历史性时刻——326颗行星、琉璃星、紫晶星及翡翠星域的能量网络实现全域互联,十八色能量流在星宇中形成闭环,任何一处的能量波动都能在瞬间传递至其他星域。在紫晶谷的星宇能量枢纽,凌霄与紫晶长老紫晶共同启动“全宇能流监测系统”,光幕上跳动的数据流如同星宇的脉搏,每一次起伏都代表着某个星域的能量需求与供给。
“系统试运行三日,已成功调配12次跨星域能量支援。”紫晶指着光幕上的绿色箭头,“翡翠星域的能量风暴导致本地能源短缺,系统自动从紫晶星与琉璃星调去了30%的冗余能量,两小时内就恢复了稳定。”凌霄补充道:“这只是开始,等‘星宇能量银行’建成,各星域可将多余能量存入共享池,需要时随时支取,彻底解决能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星宇能量银行的建设在各星域同步推进。磁流沙的分行由磁导材料与紫晶板搭建,储存的磁能可通过星宇网络转化为任何形式的能量;琉璃星的分行则利用七彩能量的特性,将存入的能量转化为固态琉璃,需要时再还原为能量流,储存损耗率降至5%以下。磁小玄的女儿磁琉璃作为磁流沙分行的小小“能量管理员”,正通过意识通讯晶指导翡翠星域的居民操作存能终端:“点击绿色按钮是存能,蓝色是取能,遇到问题就喊我的名字,星宇网络会把你的声音传给我哦!”
技术共享部的“全彩设备标准化”工程取得突破。星磁团队研发的“星宇通用接口”,能兼容十八域的能量频率与设备协议,无论来自极寒星的冰焰设备,还是紫晶星的晶导仪器,都能通过接口实现无缝连接。在紫晶星的联合工坊,十六域、琉璃族与紫晶族的工匠们正用通用接口组装“全彩生态舱”——这种设备能模拟任何星域的法则环境,为培育跨星域作物提供精准的试验场。
“生态舱的温度调节范围从-273℃到1000℃,磁场强度可模拟磁流沙的90%,混沌能量的序化率能精准到0.1%。”星磁调试着控制面板,紫晶族工匠紫晶巧则在舱内种植全彩共生花的变种,“我们要培育出能在所有已知与未知环境中生长的‘终极全彩花’,让星宇再没有不适宜生命的角落。”
生态协作部的“星宇土壤改良计划”成效显着。小石带领团队在紫晶星、翡翠星域建立了“土壤融合实验室”,将326颗行星的特色土壤与新星域的本土土壤混合,加入全彩共生花的花粉与紫晶藤的汁液,研发出“星宇通用土”——这种土壤能适应十八域的法则环境,保水保肥能力是普通土壤的10倍。在翡翠星域的试验田,用通用土种植的冰焰-紫晶麦,产量比在极寒星还高15%,麦穗上同时凝结着冰晶、紫晶与翡翠能量的光泽。
“通用土的秘密在于‘共生菌群’。”小石向参观的紫晶族孩童解释,手中的显微镜显示着土壤中的微生物,“这些来自不同星域的细菌、真菌能相互协作,有的固氮,有的分解矿物质,有的抵抗病虫害,就像我们星宇的各个文明一样,团结起来才能创造奇迹。”孩子们纷纷伸手触摸通用土,泥土在他们掌心散发出淡淡的十八色光晕,仿佛握着一片浓缩的星海。
文化交流部的“星宇记忆工程”正式启动。序云带领团队走访所有星域,收集各文明的口述历史、古老传说与协作故事,用紫晶能量记录在“星宇记忆晶”中,存入新建的“星宇博物馆”。博物馆的核心展区是“共生长廊”,长廊两侧的能量屏循环播放着关键瞬间:老石在荒星种下第一株幼苗的清晨,十六域修士在混沌主星搭建首座序化阵的夜晚,凌霄与紫晶长老在紫晶谷握手的瞬间……
“最珍贵的展品是‘初心种子’。”序云指着玻璃展柜中的一枚种子,那是从老石当年育苗的土壤中提取的,如今被紫晶能量封存,“它虽然普通,却承载着星宇共生的起点。每个参观的孩子都能得到一枚复制品,让他们知道,伟大的事业往往始于微小的坚持。”来自翡翠星域的孩童翡翠芽捧着复制品,种子在他掌心发芽,长出带着十八色纹路的嫩芽,引得周围一片惊叹。
边缘星域的民生福祉持续提升。紫晶星的“晶能交通网”覆盖全星,紫晶藤编织的悬浮轨道上,磁能驱动的晶能车飞速行驶,全程零能耗;翡翠星域的“共生渔村”利用全彩共生花的能量净化海水,养殖的鱼类同时带有翡翠、琉璃与星尘的能量,肉质鲜美且富含营养;极寒星的“冰焰社区”接入星宇能量银行后,居民家中的取暖设备、种植大棚都用上了来自紫晶星的清洁能源,冬季的室内温度比往年提升了10℃。
“以前冬天要裹三层冰绒衣,现在穿一件就够了。”极寒星的老人冰陨爷爷坐在温暖的客厅里,通过星宇通讯仪与紫晶星的老朋友视频聊天,屏幕上,对方正用紫晶能量为他演示如何用通用土种植室内花,“等开春,我也要在院子里种全彩共生花,让它的花瓣告诉远方的朋友,极寒星也有春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