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双宇宙共生博物馆的“全域共生”展区前,一群来自不同星云的孩童正围着巨型全息星图惊叹。星图上,淡白、淡银、淡蓝、深蓝、淡绿、银蓝、淡红、橙红八色光带如同蛛网般交织,将云絮、螺旋、星雾、晶蓝、绿芒、星尘、赤焰、熔火八大星云紧密相连,光带节点处闪烁的光点,标注着已改造完成的生态基地与跨域枢纽。这是“双宇宙生态地图绘制计划”的首份成果——涵盖378颗行星、124个星云的初步生态数据,也是跨宇宙文明联盟首次以可视化方式呈现双宇宙的共生网络。
“这颗是熔火星云的火山平台,我们在那里种了八域共生花!”熔火孩童熔小火指着星图上的橙红色光点,向身旁的星尘孩童星尘语介绍,“那里的花会吸收岩浆的热量,花瓣边缘总是暖暖的,就像抱着小火炉一样。”星尘语则指着星尘宜居星的位置:“我们的六域共生花田已经结籽了,长老说要把种子送到你们的火山平台,让它长出又能耐热又能吸星尘的新花。”
负责星图维护的星络修士星络明,正用星络藤笔在星图上标注新发现的宜居行星。“今日又更新了23颗行星的数据,其中‘冰陨星云’的‘冰陨主星’潜力最大。”星络明向围拢的参观者解释,“这颗行星表面覆盖着千米厚的冰层,核心却有液态海洋,虽然环境极端,但只要用熔火耐热技术融化表层冰,搭配绿芒藻改良土壤,就能培育共生花。”他的话刚说完,星图上便新增一个淡蓝色光点,旁边标注着“待改造”的字样。
双宇星云协作中心内,林越正与跨星云协作理事会成员审议《双宇宙生态地图第一阶段报告》。报告显示,八大星云的生态改造面积已达1200万平方公里,紊乱能量浓度平均下降68%,跨域资源交易量较去年增长120%,83%的居民表示生活质量得到显着提升。更令人振奋的是,地图标注的“潜在协作星云”已达49个,涵盖高温、低温、高辐射等多种极端环境,其中17个已提交入盟申请。
“生态地图不仅是一份数据报告,更是‘万界共生’的路线图。”林越指着报告中的“优先改造区域”,“理事会决定,接下来重点推进‘冰陨星云’的入盟与改造——该星云的低温环境能填补联盟在极寒星域的技术空白,其冰层下的液态海洋还蕴含丰富的水资源,对八大星云的生态灌溉具有重要价值。”
冰陨星云的入盟评估会议随即召开。冰陨长老冰陨通过双宇通讯展示了母星的独特资源:“冰陨主星的冰层中含有‘冰陨晶’,这种晶体能在低温环境中释放温和能量,可作为跨域设备的防冻核心;冰层下的海洋生长着‘冰陨藻’,能在零下100℃存活,可净化极寒土壤中的有害成分。”他还附上冰陨星云的法则数据:“虽然表面温度低至零下200℃,但海洋区域的温度稳定在10℃左右,是天然的生态培育区。”
八大星云代表一致同意冰陨文明入盟。赤焰长老赤焰主动提议:“赤焰文明愿派遣高温技术团队,协助冰陨星云搭建‘冰火复合能源站’——用赤焰能量融化冰层,用冰陨晶稳定温度,为生态基地提供适宜的培育环境。”熔火长老熔火也表示:“熔火耐热藻经过改良后,可在低温环境中保持活性,能与冰陨藻形成共生,加速土壤改良。”
冰陨文明的入盟仪式在冰陨主星的“冰海平台”举行。当跨星云联合舰队穿过厚厚的冰层抵达平台时,冰陨居民们用冰陨晶搭建起晶莹的欢迎拱门,拱门顶端的冰陨藻在温和能量的滋养下,泛着淡淡的蓝光。冰陨长老冰陨捧着一枚“冰陨法则晶”——晶体如同凝固的海水,内部流动着细碎的冰晶,在光线下折射出梦幻的光泽。“冰陨文明愿以冰陨晶与冰海资源为礼,加入跨宇宙文明联盟。”冰陨长老的声音透过防冻通讯仪传来,“我们曾困于冰封的家园,是联盟让我们看到了融化坚冰、拥抱共生的希望。”
林越接过冰陨法则晶,将其嵌入“全域共生碑”——第九枚晶体嵌入的瞬间,碑身释放出九色能量洪流,其中代表冰陨的淡蓝光带与赤焰、熔火的红橙光带交织,在冰海平台上空形成“冰火共生”的奇观。平台周围的冰层开始融化,露出下方清澈的海水,水中的冰陨藻与刚撒下的改良熔火耐热藻相遇,瞬间绽放出蓝红交织的光芒。“这是双宇宙首次实现高温与极寒法则的完美融合!”星尘长老惊叹道,“它证明无论环境多么极端,文明之间都能找到共生的平衡点。”
冰陨生态改造计划随即启动。赤焰与熔火修士驾驶着“冰火机甲”,在冰海平台边缘布设“冰火能量导管”——红色的赤焰能量与橙红的熔火能量顺着导管流入冰层,精准融化出直径百米的圆形区域,而冰陨修士则在区域边缘布设冰陨晶,将温度稳定在20℃,形成适宜共生花生长的“恒温培育区”。“以前我们只能在冰层下生活,现在有了恒温区,终于能在阳光下种花了!”冰陨居民冰陨禾兴奋地说,手中的冰陨水壶正为刚种下的九域共生花浇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