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侦支队的审讯楼外,秋日的雨已经下了三天。李锐站在二楼办公室的窗前,指尖夹着的烟蒂积了半寸灰,目光却没离开楼下那辆银灰色的别克——那是电梯维修公司的车,十分钟前,张师傅被周航请了上来。李队,张卫国还是不松口。周航推开门,雨水顺着他的警服下摆滴在地板上,晕开一小片湿痕,问了半小时,只说案发前一天的维修全按规程来,连传感器型号都记不清了。
李锐掐灭烟,指腹揉了揉眉心。三天前,陈氏集团CEO陈明在公司总部电梯里坠亡,初步勘察定为电梯制动系统故障引发的意外。可他总觉得不对劲:那部三菱电梯刚做过年度维保,维修记录上写着所有部件正常,但技术科从电梯残骸里拆出的制动传感器,却是个早该淘汰的旧型号——像是有人故意把新零件换成了废品。走,再去会会他。李锐抓起外套,声音沉得像窗外的雨,这次别问规程,问他女儿。
审讯室里的灯光是冷白色的,张卫国坐在铁椅上,双手攥成拳放在膝盖上,蓝色的维修服袖口还沾着机油。看到李锐进来,他的肩膀明显缩了一下,眼神飘向墙角的监控。张师傅,你女儿今年该上高三了吧?李锐没坐对面的审讯桌,反而拉了把椅子坐在他旁边,声音放轻,周航查了,在市一中,成绩不错,想考医科大学?张卫国的手指动了动,喉结滚了滚,没说话。
我也有个女儿,跟你家孩子差不多大。李锐从口袋里掏出张照片——是他女儿去年生日的合影,照片里的小姑娘举着蛋糕笑,做父母的,都想给孩子留个干净的底子,对吧?要是将来孩子考公务员、进国企,政审时看到她爸跟一桩命案扯不清,你说她得多难受?我……我没杀人。张卫国的声音终于响了,带着颤音,我就是……就是怕丢工作。李锐身体微微前倾:怕丢工作,所以刘凯让你换传感器的时候,你没拒绝?
这句话像根针,扎破了张卫国紧绷的神经。他猛地抬头,眼睛里满是慌乱:“你……你怎么知道?那枚旧传感器上,有你的指纹。李锐语气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技术科比对过了,维修记录上写的是更换新型号A320,但我们从电梯里拆出来的,是早就停产的B118——这种传感器的制动响应速度,比新的慢0.8秒,刚好能在电梯载重超过800公斤时,触发制动延迟。
张卫国的脸瞬间没了血色,双手捂住脸,指缝里漏出呜咽声:是刘总……是他找我的。案发前三天,他在地下车库拦住我,塞给我一个纸包,里面是那个旧传感器,还有两千块钱。他说张师傅,帮个忙,把电梯里的传感器换了,就用这个,后续我让采购部补新的。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公司最近资金紧,先凑合用,别声张……我当时就觉得不对劲,可他是集团副总,我不敢得罪啊!案发前一天,你去做维保,是不是故意在维修记录上改了型号?周航适时递过一份打印好的维修单,放在张卫国面前。
张卫国点点头,眼泪滴在纸上,晕开A320那几个字:我改了……我想着,等采购部补了新的,我再偷偷换回去。可谁知道……谁知道第二天就出了事。陈总他……他就那么没了……李锐拿起那份维修单,指尖在刘凯的签字栏上顿了顿。刘凯是陈氏集团的联合创始人,也是陈明最信任的副手——案发当天,他是第一个赶到现场的高管,还对着媒体痛哭流涕,说陈明是我最好的兄弟,这是公司的重大损失。
刘凯还跟你说过别的吗?比如他什么时候要坐那部电梯,或者谁会坐?李锐追问。张卫国努力回忆着,眉头拧成一团:他没明说,但他跟我强调一定要在周三之前换好,还问我电梯的载重报警阈值能不能调。我当时没敢接话,就应付了过去。现在想起来……他是不是早就知道陈总会在周三坐那部电梯?李锐没回答,只是把目光投向窗外。雨还在下,把办公楼的玻璃浇得模糊不清,像极了这桩案子里层层叠叠的伪装。他掏出手机,给技术科的老赵发了条消息:优先恢复刘凯办公电脑的删除文件,重点查电梯控制系统的登录记录。
技术科的办公室里,蓝光屏幕映着老赵的脸。他戴着老花镜,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屏幕上滚动着一行行杂乱的代码——那是从刘凯办公电脑里提取的文件碎片。李队,这刘凯是个老手,删得真干净。老赵叹了口气,指着屏幕上的红色警告框,他用了三次数据覆盖,常规恢复软件根本没用。我现在是从硬盘的物理扇区里一点点扣碎片,跟拼图似的。
周航凑过去看,只见屏幕上偶尔会跳出几个完整的单词:elevator、load、threshold,还有一串数字18:30。这些是……电梯、载重、阈值?周航眼睛一亮,难道他真的动过电梯的控制系统?可能性很大。老赵点点头,又调出另一个窗口,我查了陈氏集团总部的电梯控制系统后台,案发前一周,有个管理员权限的账号登录过三次,每次都修改了3号电梯的参数——就是陈总出事的那部。登录IP是192.168.1.107,你猜是谁的办公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