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然把车停在市局停车场时,雨刮器还在有气无力地扫着玻璃上的水雾。深秋的雨总带着股化不开的冷意,她裹紧风衣走进办公楼,怀里抱着的文件夹边角已经被雨水浸得发皱——里面装着李娟被害案的核心材料,最上面那张纸上,刘凯两个字被她用红笔圈了三道,墨迹晕开一点,像个没愈合的伤口。办公室里还亮着灯,老张正对着电脑屏幕揉眼睛,看见苏然进来,立刻把泡好的热茶推过去:怎么样?李娟小区那边的基站数据调出来了吗?
苏然接过杯子,指尖触到温热的陶瓷壁,才觉得冻僵的神经缓过来些。她把文件夹摊在桌上,抽出一张打印着密密麻麻坐标的纸,指腹点在其中一行:你看,案发当天下午2点17分到2点43分,刘凯的手机信号确实出现在世纪花园附近——正好是李娟遇害的时间段。老张凑过来,眉头瞬间拧成疙瘩:可之前跟刘凯一起开会的五个同事,都说他全程没离开过啊?会议记录上也写着全员到齐,无中途离场,这不是矛盾吗?
苏然没说话,打开手机里存的会议录像。画面里是市建集团的会议室,长条桌旁坐满了人,刘凯坐在靠窗的位置,穿着深灰色西装,头发梳得整齐。录像进度条缓慢推进,她突然按下暂停:你看这里,下午2点整,主持人说中场休息十分钟,大家都起身活动,刘凯也站起来了,但他没去茶水间,而是往会议室后门走了。老张凑近屏幕,眯着眼睛看:后门通哪儿?
我问过市建集团的行政,后门出去是员工停车场,旁边有个小巷子,能直接通到街边。苏然把进度条往后拉,然后2点31分,他才从后门回来,手里多了个便利店的塑料袋——但我查过,那条街上的便利店,当天下午2点到3点之间,根本没卖过他手里那种包装的纸巾。也就是说,刘凯所谓的中场休息去买纸巾是谎话。更关键的是,从2点到2点31分,整整31分钟,他没人能证明去向——而世纪花园离市建集团,骑电动车最快只要12分钟。这小子,藏得够深啊。老张敲了敲桌子,要不要现在就把他叫过来问话?
苏然摇摇头,指尖在刘凯的照片上轻轻划了一下:证据还不够。他能让五个同事统一口径说他全程在场,要么是有人被他收买了,要么是大家根本没注意到他离开——毕竟会议中途休息,没人会盯着别人的动向。我们得先找到他离开那半小时的‘行踪证据’,再敲碎他的不在场证明。
第二天一早,苏然和老张先去了市建集团。会议室后门的监控坏了,说是上周暴雨淋坏了线路,还没修好——这个“巧合”让苏然心里的怀疑更重了。她们找到当天参会的五个同事,逐一单独问话。前四个同事的说法都差不多:刘经理好像一直在吧?中场休息我去洗手间了,回来的时候他已经坐在位置上了,没注意他走没走。会议挺重要的,我一直记笔记,没分心看别人。
直到问到第五个同事,刚毕业没多久的小姑娘林晓,她攥着笔杆犹豫了半天,才小声说:其实……中场休息的时候,我好像没看见刘经理。我当时想去后门透透气,听见小巷子里有电动车发动的声音,还看见一个穿灰色西装的背影骑上车走了——但我不确定是不是刘经理,毕竟只看了一眼。那你为什么之前跟警察说他全程在场?老张追问。
林晓的头埋得更低了:昨天刘经理找我,说他那天确实没离开,让我别乱说话,还说……说以后部门有晋升名额,会优先考虑我。我刚转正,不敢得罪他……线索断了又接上。苏然立刻让技术队查市建集团附近小巷的监控——虽然主路监控没拍到刘凯,但小巷尽头一家水果店的私人监控,刚好在2点05分拍到一个穿灰色西装的男人骑电动车拐出来,虽然侧脸模糊,但西装领口露出的银色领带夹,和刘凯当天戴的一模一样。
电动车是关键。苏然拿着监控截图,他不可能自己带电动车去开会,肯定是租的或者借的。查一下市建集团周围三公里内的电动车租赁点,重点查案发当天下午2点前后的租车记录。排查工作花了整整一天。傍晚的时候,老张打来电话,声音里带着兴奋:找到了!离市建集团两公里的快骑租车行,案发当天下午1点50分,刘凯用身份证租了一辆黑色电动车,下午2点40分还的车——刚好卡在他离开会议室的时间段里!
苏然立刻赶去租车行。老板拿出租车登记本,指着刘凯的签名:那天我印象挺深的,这人穿得挺正式,却租电动车,还特意问我世纪花园最快怎么骑,我跟他说走小巷子,能省红绿灯。他还车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异常?苏然问。
异常……好像没什么,就是车座上沾了点泥,他还特意擦了擦。老板想了想,对了,他左手手腕上好像有个划痕,流血了,用纸巾包着。苏然心里一动。李娟的尸检报告里写着,受害者死前有过反抗,指甲缝里残留着微量的皮肤组织和纤维——如果刘凯的划痕是被李娟抓的,那这就是关键证据!她立刻联系技术队,以协助调查的名义,让刘凯来警局一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