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然的警车刚拐出警局大门,车载电台就传来小林急促的声音。她抬手按了下接听键,指尖还沾着刚签完结案报告的墨水味——那份关于周敏死因与李敬东无涉的报告,纸页边缘还留着她反复摩挲的折痕。苏队,等一下!小林的声音混着键盘敲击声,赵兰刚才打了电话,就是李敬东的妻子,说整理李敬东书房的时候,发现了一摞被撕碎又粘好的论文,上面全是红笔批注,署名是赵伟,还夹了张字条,写着‘学术不端者,必遭唾弃。她问要不要给我们送过来。
方向盘在苏然手中顿了半秒。城南工地的命案还在等着,但李敬东的案子虽然已经定了刘梅故意杀人,可这份突然冒出来的学术矛盾,像根细刺扎进了她心里。上一集法医老陈还念叨,刘梅的动机源于误会,可如果李敬东生前还牵扯着别的冲突,会不会有隐藏的线索?让赵兰先把东西送到警局,我现在掉头回去。苏然打了转向灯,后视镜里夕阳的光晕被车流切成碎片,城南那边你先带技术科过去,重点查死者手机里的录音,有情况随时跟我汇报。挂了电话,副驾上的老陈放下手里的病理报告,推了推眼镜:怎么,李敬东的案子还有尾巴?
不好说。苏然看着前方的红绿灯,赵兰提到的赵伟,应该是市一院的医生,能在论文上用红笔批注还留字条,矛盾肯定不浅。之前查李敬东社会关系的时候,只问了医疗纠纷,没涉及学术圈的事,可能漏了东西。老陈哦了一声,手指在病理报告上敲了敲:庞贝病那案子,虽然死因和手术无关,但李敬东作为主治医生,术前没追问患者既往史,多少有点疏漏。要是这学术上再出问题,这人的形象可就复杂了。
苏然没接话。她想起第一次去李敬东书房,书架上除了医学专着,还有一叠用文件夹整齐装着的论文,封面写着《心肌保护剂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作者是李敬东和他带的研究生。当时她只扫了一眼,没在意,现在想来,那或许就是矛盾的核心。
警车开回警局时,赵兰已经在大厅等着了。她穿了件黑色风衣,头发用发夹别在耳后,手里抱着一个牛皮纸信封,眼睛红肿得像刚哭过。看到苏然,她连忙迎上来,把信封递过去:苏警官,这就是我在书房抽屉最里面找到的,那篇论文被撕成了好几块,我用胶带粘了半天才拼好,你看。
苏然接过信封,里面是一张A4纸打印的论文,标题正是她之前在书房看到的那篇,作者只有李敬东一个名字。纸页上布满了红笔批注,数据存疑、对照组样本量不足”“结论缺乏支撑的字样密密麻麻,最后一页右下角,用加粗的红笔写着那句学术不端者,必遭唾弃”,署名是赵伟。
这篇论文是去年发表在《临床心血管病杂志》上的,赵兰的声音带着哽咽,当时李敬东为了这个研究,在实验室熬了三个多月,发表那天还特意带我们娘俩去吃了火锅。可没过多久,赵伟就开始在医院里说,这篇论文的数据是假的,还在学术会议上公开质疑他,说他抢了别人的研究成果。抢成果?苏然抬眼看向赵兰,赵伟有没有说,李敬东抢了谁的成果?
没明说,但大家都猜是赵伟自己的。赵兰抹了把眼泪,赵伟和李敬东是同一年进的医院,都是心外科的副主任医师,一直竞争主任的位置。两年前他们还一起申请过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方向差不多,后来李敬东的项目先批下来,论文也先发表,赵伟就开始处处针对他。苏然把论文放进证物袋,又问:李敬东怎么应对的?有没有找赵伟对峙,或者拿出证据证明自己?
当然有。赵兰从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是李敬东常用的那种硬壳本,他把所有实验记录都整理好了,还找了第三方机构验证数据,可赵伟根本不看,还是到处说。去年年底医院评主任,本来李敬东的呼声最高,就因为赵伟在评审会上说他学术诚信有问题,最后主任的位置给了别人。李敬东那段时间特别郁闷,晚上经常睡不着,还说做医生难,做个想搞研究的医生更难。苏然翻开笔记本,里面果然记录着详细的实验数据,每天的样本数量、检测结果、数据分析,字迹工整,还有不少用荧光笔标注的重点。最后几页贴着第三方机构的检测报告,结论是实验数据真实有效,符合临床研究规范。
这些东西,李敬东有没有交给医院?交了,医务处和科研科都有备案。赵兰点点头,可赵伟还是不依不饶,上个月的市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上,他还当着几百人的面,说李敬东的论文是医学界的耻辱,要联名举报他。李敬东回来后,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半天,出来的时候眼睛都是红的。
送走赵兰,苏然立刻让小林联系市一院,预约第二天走访心外科和科研科。老陈拿着那份被批注的论文,凑到苏然身边:这个赵伟,会不会因为学术竞争,对李敬东做了什么?比如,会不会在李敬东的手术器械上动手脚,或者在他的研究里搞破坏?虽然刘梅认了罪,但说不定有帮凶,或者赵伟之前就有过报复行为?可能性不能排除。苏然打开电脑,搜索赵伟的名字,先查清楚赵伟的背景,还有他和李敬东矛盾的具体时间线,明天去医院问问同事,看看有没有更详细的情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