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名叫李华,35岁,自由职业者。死亡时间初步推断是昨晚十点到十二点之间。死因是头部遭受钝器重击,导致颅骨骨折,颅内出血而亡。”法医小张一边翻看着手中的报告,一边向专案组组长林悦汇报着情况。林悦皱着眉头,目光在案发现场来回扫视。这是一间布置简单的出租屋,屋内物品摆放还算整齐,没有明显的打斗痕迹。唯一显眼的就是那滩在死者身旁逐渐干涸的暗红色血迹,仿佛在诉说着昨晚的惨烈。
凶器找到了吗?”林悦问道。现场没有发现凶器。”负责现场勘查的小王回答道,“我们已经把屋子彻底搜查了一遍,包括各个角落、家具内部,甚至连下水道都检查过了,什么都没有。
林悦陷入了沉思。没有凶器,这案子可就棘手了。凶器是破案的关键线索之一,它不仅能帮助确定凶手的作案手法,还可能留下凶手的指纹、毛发等重要证据。
从伤口的形状和深度来看,凶器应该是一种比较坚硬的钝器。”法医小张补充道,“而且力量非常大,一击致命。
坚硬的钝器……”林悦喃喃自语,“如果现场没有,那凶手很可能是把凶器带走了。什么样的钝器方便携带,又能造成这么严重的伤害呢?
突然,林悦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会不会是金属制品?比如金属棒、哑铃之类的。这些东西既坚硬,又方便携带,事后还能轻易地处理掉。有这种可能。”小王点头表示赞同,“如果是金属制品,凶手很可能是把它熔化了,或者扔到了某个难以寻找的地方。
不管怎么样,先从这方面入手调查。”林悦果断地说,“调查死者的人际关系,看看他最近有没有和什么人发生过矛盾冲突。同时,排查周边的五金店、体育用品店,看看有没有人在案发前后购买过类似的金属制品。明白!”专案组的成员们纷纷领命,开始忙碌起来。
林悦再次来到死者身边,仔细观察着他的伤口。伤口呈圆形,边缘不规则,周围的皮肤组织已经被严重破坏。她可以想象到凶手当时的凶狠和残忍。李华,你到底得罪了谁,要遭此毒手?”林悦轻声说道,仿佛死者能听到她的话,会给出答案。
就在这时,一名警员匆匆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个证物袋:“林队,我们在死者的手机里发现了几条奇怪的短信。
林悦接过证物袋,里面是一部已经关机的手机。她打开手机,查看短信记录。只见最近的几条短信都是来自一个陌生号码,内容分别是:“你最好老实点,不然有你好看的!”“别以为你能逃脱,我不会放过你的!”“这是你自找的!
林悦的眼神变得更加坚定:“看来,死者和凶手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这些短信很可能是凶手发的,这是一种威胁,也是一种警告。林队,那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做?”警员问道。
继续调查这个号码的来源。”林悦说,“同时,扩大调查范围,不仅要排查周边的店铺,还要查看附近的监控录像,看看有没有可疑人员在案发前后出入过这里。”
随着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线索逐渐浮出水面,但这些线索却又像一团乱麻,让人摸不着头脑。林悦知道,这将是一场艰难的较量,她必须保持冷静,抽丝剥茧,才能找到真相。
调查死者李华的人际关系后,警方发现他最近和一个名叫张强的人有过激烈争吵。张强是李华的前合作伙伴,两人曾一起做过生意,但后来因为利益分配问题产生了矛盾,最终分道扬镳。这个张强有很大的嫌疑。”小王对林悦说,“据了解,他们吵架的时候,张强曾扬言要让李华好看。而且,案发当晚,张强没有不在场证明。
先把张强带回来问话。”林悦说,“不过,没有确凿的证据,不要轻易下结论。
很快,张强被带到了警察局。他看起来有些紧张,但还是故作镇定地坐在审讯室里。张强,你和李华是什么关系?”林悦开门见山地问道。
我们以前是合作伙伴,后来散伙了。”张强回答道。听说你们散伙的时候闹得很不愉快,还大吵了一架?是有这么回事。”张强承认道,“不过,这都是生意上的事,我们吵完就算了,没有什么深仇大恨。那你为什么要给李华发那些威胁短信?”林悦拿出手机,把短信内容展示给张强看。
张强的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又恢复了正常:“那些短信只是我一时气愤发的,我并没有真的想对他怎么样。我只是想吓唬吓唬他,让他知道我的厉害。”
吓唬他?”林悦冷笑一声,“你觉得这些话像是吓唬吗?‘你最好老实点,不然有你好看的!’‘别以为你能逃脱,我不会放过你的!’这些话分明就是在威胁他的生命安全。我……我真的没有杀他。”张强有些慌乱地说,“我只是发发短信而已,我没有那个胆子杀人。案发当晚你在哪里?在做什么?”林悦继续问道。我……我在家睡觉。”张强回答道。有人能证明吗?没有……我一个人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