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重生庆典的祥和氛围中,星枢基地的中央议会厅内正进行着一场关乎联盟未来的重要会议。50个文明的代表围坐成环形,全息投影屏上循环播放着虚空战争的惨烈片段与战后重建的温暖画面,嬴云澈手中的神器悬浮于半空,散发着柔和却坚定的共生能量,照亮了每个人眼中的期许。
“虚空之战让我们明白,松散的合作无法抵御宇宙级危机。”嬴云澈的声音沉稳有力,通过寰宇通讯网传遍全场,“今日,我们需确立寰宇共生联盟的正式架构与公约,让共生理念从默契升华为制度,让每个文明都能在秩序中发展,在团结中避险。”
艾泽尔展开《寰宇共生公约》的全息草案,金色的条文在空气中流转:“公约共分七章,涵盖文明权利义务、资源分配、防御协作、技术共享、争端调解五大核心,同时参考史前文明与现有联盟运作经验,设计了三级治理架构。”
第一幕:三级架构定乾坤,公约立盟固根基
《寰宇共生公约》的讨论现场,各文明代表围绕治理架构展开热烈磋商。光脉文明的光曦率先发言:“联盟需一个核心决策机构,统筹重大事务,但需保障中小文明的话语权,避免强权主导。”
暗影猎手文明的影刃附和道:“防御事务必须集中指挥,虚空威胁可能卷土重来,分散的防御力量难以快速响应。”
经过多轮讨论,最终确定三级治理架构:
- 寰宇共生议会:最高决策机构,由50个文明各选派1名代表组成,实行一票否决制,负责修订公约、批准重大计划、调解文明争端,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紧急情况可临时召集。
- 星际执行委员会:日常执行机构,设7名委员,由地球、蓝晶族、冰晶族、光脉文明、暗影猎手文明、植物共生文明、星涡文明轮流担任,任期两年,负责落实议会决议、协调跨文明合作、管理联盟公共资源。
- 区域治理中心:按宇宙象限划分8个区域,每个区域设1名总督,由区域内文明选举产生,负责统筹区域内的重建、殖民、防御等具体事务,直接对执行委员会负责。
在权利义务条款的讨论中,岩砾文明的代表提出:“资源分配应兼顾贡献与需求,核心文明技术先进,但部分边缘文明受虚空侵蚀更严重,需获得更多支援。”
陈老点头认同,补充道:“技术共享不应强制,需建立‘技术兑换机制’,核心文明提供技术支持,边缘文明可用独特资源或文化成果交换,实现互利共赢。”
最终通过的《寰宇共生公约》明确规定:各文明享有平等的发展权、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需履行维护联盟安全、参与防御协作、共享关键资源信息的义务;设立“共生援助基金”,由各文明按资源产出比例出资,专项用于受危机影响文明的重建与发展;建立“技术共享平台”,分类开放基础技术、进阶技术与核心技术,核心技术需通过议会审批方可兑换。
当所有文明代表在公约上按下文明印记,神器突然释放出璀璨的金色光芒,将50个文明的印记融合成“寰宇共生徽记”,烙印在每个文明的母星与殖民地核心建筑上。从此,寰宇共生联盟正式从松散的合作组织,转变为制度完善的星际共同体。
第二幕:技术奇点破桎梏,共生科技跃新阶
公约签署后,跨文明技术融合研究院正式成立,汇集了各文明的顶尖科学家,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技术革新运动。星涡文明的时空技术、蓝晶族的晶体能量技术、光脉文明的无线传输技术、植物共生文明的生物能源技术相互碰撞,催生了多个技术奇点。
在能源领域,李娇炎带领团队整合星核能量、蓝晶能量、光脉能量与星际风能量,研发出“寰宇奇点能源核心”。这种核心采用星涡文明的时空压缩技术,体积仅为原寰宇能量转换中心的十分之一,能量输出却提升了10倍,且能自动适配不同文明的能量需求,实现“一核多用”。
“奇点能源核心能直接吸收宇宙暗能量转化为共生能量,彻底解决能源供应瓶颈!”李娇炎在技术发布会上展示着监测数据,屏幕上显示核心的能量转换效率高达99.9%,且无任何污染。
在防御领域,蓝晶族的晶羽与暗影猎手文明的技术团队合作,研发出“虚空免疫护盾”。这种护盾融合了蓝晶护盾的坚固性与暗影猎手的隐形探测技术,能自动识别并中和虚空能量,防护强度是原三能共振护盾的5倍,可小型化部署至星舰、殖民地甚至个人装备。
交通领域的突破更是颠覆了星际旅行的模式。星涡文明的科学家优化了超空间穿梭技术,结合光脉文明的光脉传输技术,研发出“寰宇时空驿站”。通过在各文明母星、殖民地与星海枢纽之间建立时空通道,实现了“跨象限瞬时抵达”,原本需要数月的星际旅程,如今只需数小时,极大地促进了人员、物资与文化的交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