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枢基地的晨光刚漫过指挥楼的舷窗,第三会议室的电子屏就亮起了“月度班组长工作会议”的醒目标识。嬴云澈站在台前,指尖划过桌上的《安全与效率双达标报告》,报告中“能源区设备巡检达标率92%”“物资仓库周转效率提升15%”的绿色数据旁,仍有几处刺眼的红色标注——施工区上周因材料调度延迟导致工期滞后,生活区的公共设施报修响应超时率达20%,而这两项问题的责任班组,正是此前因安全违规被处罚过的赵刚组与老周组。
“先看施工区的问题。”嬴云澈将施工区的监控画面投在大屏幕上,画面中,赵刚组的工人正围着堆积的钢材等待吊装,而调度系统显示,这批钢材本应在前一天下午送达。“赵刚,为什么材料调度会延迟?上周的班组长例会上,我特意强调过本周要优先保障施工区的物资供应。”
赵刚站起身,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的“安全标兵”徽章,语气带着几分局促:“是我没协调好,上周忙着整改能源区的电缆隐患,忘了和物资仓库确认送货时间,等发现时,仓库的吊装设备已经被调去支援琼华试验田了。”
“忘了?”嬴云澈的声音陡然提高,“施工区的工期计划是你上周亲手提交的,材料到货时间在计划表上标得清清楚楚。你作为班组长,既要抓安全,也要管协调,不能顾此失彼。老周,仓库的吊装设备调度,为什么不提前和施工区沟通?”
老周坐在后排,脸上露出尴尬的神色:“当时琼华学者说试验田的灌溉设备急需安装,我想着农耕合作是重点KPI,就先调了设备过去,没顾上和赵刚说……”
“重点KPI不是忽视其他任务的理由!”苏璃打断他,调出基地的物资调度系统记录,“系统里有明确的优先级设置,施工区的钢材供应标注的是‘紧急’,试验田的灌溉设备是‘重要’,你擅自调整优先级,导致两个区域的工作都受影响,这是管理失职。”
会议室的气氛瞬间凝重,其他班组长纷纷低头翻看自己的工作记录,生怕被点名。艾泽尔此时翻开手中的《班组长职责手册》,将其中“统筹协调”章节投影在屏幕上:“手册第12条明确写着,班组长需对本区域的人、财、物进行统筹规划,涉及跨区域协作时,必须提前48小时沟通确认,避免资源冲突。赵刚和老周的问题,本质上是对‘统筹协调’职责的忽视。”
李娇炎接着补充:“不仅如此,生活区的公共设施报修问题也反映出管理漏洞。上周有居民反映楼道灯损坏,报修后三天才有人处理,负责生活区的班组长王磊说‘维修人员忙不过来’,但我查了排班表,当天有两名维修人员在闲置待命——这是典型的工作安排不合理,导致响应超时。”
王磊猛地抬头,想要辩解,却被嬴云澈的目光制止:“先听别人说,再反思自己。今天的会议不是批评会,是解决问题的会议。我们先分组讨论,每组针对‘统筹协调’‘工作排班’‘跨区域协作’三个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案,半小时后汇总。”
会议室的班组长迅速分成四组,讨论声此起彼伏。赵刚组围在施工区的进度表前,赵刚拿着笔在纸上写写画画:“以后每周一早上,我都和物资仓库、维修组开个短会,确认本周的资源需求和调度计划,避免再出现材料延迟的情况。”老周在一旁点头:“仓库可以建立‘资源预约系统’,各班组提前预约设备使用时间,系统自动提醒冲突,这样就不用手动协调了。”
王磊组则在讨论工作排班的优化方案。“可以把维修人员按区域分组,每个区域固定一名责任人,负责日常报修处理,遇到复杂问题再调配支援。”王磊的声音带着悔意,“之前我把所有人混在一起排班,导致责任不明确,以后必须细化分工。”
半小时后,各组陆续汇报改进方案。嬴云澈将这些方案整理成《班组长工作优化细则》,投影在大屏幕上,逐条讨论完善:
1. 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各班组每周一召开“资源协调会”,同步本周工作重点和资源需求,由基地调度中心统一审核,避免资源冲突;涉及跨区域任务时,责任班组长需提前48小时提交协作申请,明确协作内容、时间和人员。
2. 优化工作排班制度:各班组需根据工作性质,将人员按“专项负责”分组(如维修组按区域分组、物资组按品类分组),明确每组的职责和响应时限;每周五提交下周排班表,由基地管理部审核,确保人员配置合理,无闲置或超负荷情况。
3. 完善考核监督体系:将“统筹协调效率”“跨区域协作满意度”“问题响应及时率”纳入班组长月度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奖金、晋升资格挂钩;每月评选“优秀班组长”,分享管理经验,带动整体提升。
“这些细则不是纸上谈兵,必须落地执行。”嬴云澈强调,“赵刚,你负责牵头制定‘资源预约系统’的需求文档,下周交给苏璃,由她协调技术组开发;老周,你组织物资仓库的人员培训,熟悉新的协作机制;王磊,你先按‘区域分组’的方案调整生活区的维修排班,下周提交试运行报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