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砂方舟的引擎在星枢基地上空发出柔和的嗡鸣,舱内的全息投影正循环播放着珠江龙脉修复的画面——承钧龙虚影盘旋江面,居民们在龙纹石旁欢笑,江水中的中华鲟摆尾游动。嬴云澈指尖轻触投影中陈老赠送的珠**石,神器表面突然泛起金、蓝、银三色交织的光芒,将星穗、月晶、琉璃石的印记与承钧龙纹融合成一幅新的图案。
“各文明的精神印记正在产生深度共鸣!”苏璃的声音带着惊喜,星语罗盘的屏幕上,来自琼华、广寒、琉璃等星系的能量波形同步跳动,“刚才收到月祭司的消息,广寒星系的月能核心塔因承钧龙纹的融入,能量输出稳定率提升了18%;琉璃星球的生态基地也传来反馈,星琉璃与龙脉能量结合后,草原的植被覆盖率加快了25%。”
艾泽尔展开古籍,最新一页自动浮现出“文明合璧”的标题:“古籍中记载过‘宇宙文明共振’的传说,当不同文明的核心印记相互认可、彼此融合时,会产生超越单一文明的‘共生能量’。珠江龙脉的承钧龙纹,恰好是连接地球自然能量与星际文明印记的关键枢纽。”
李娇炎调试着星耀能量分析仪,屏幕上的光谱图呈现出完美的叠加态:“共生能量的波长涵盖了曦光粒子、月能、星琉璃的所有优势频段,甚至能净化宇宙中的暗物质干扰。如果能将这种能量应用到归墟星云的最终修复,或许能彻底解决能量通道的稳定性问题。”
伊恩抱着一个新制作的“文明合璧摆件”跑进来,摆件由珠**石、星琉璃、月晶和星穗粉末共同熔铸而成,中心是盘旋的承钧龙,四周环绕着琼华稻穗、广寒冰晶:“我把所有文明的印记都融进去了!琉璃工匠说,这个摆件能作为共生能量的‘微型锚点’,帮助我们稳定能量输出。”
就在此时,基地指挥室的紧急通讯灯突然亮起,老周的声音带着急促:“嬴队长,琼华学者的试验田出现异常!升级后的智能灌溉设备突然失控,能量输出远超水稻的承受范围,部分稻苗已经出现枯萎!”
众人赶到试验田时,琼华学者正焦急地手动关闭灌溉设备,星耀能量顺着水管喷涌而出,土壤表面泛起刺眼的蓝光。李娇炎立刻冲至设备控制台,快速切断能量供应,额角渗出冷汗:“设备的能量调节模块被共生能量干扰,参数出现了紊乱——我们之前只考虑了共生能量的优势,却忽略了它对地球设备的兼容性问题。”
“这是个重要的提醒。”嬴云澈蹲下身,用神器轻触枯萎的稻苗,金色光芒缓缓渗入土壤,稻苗的叶片竟逐渐恢复了绿色,“共生能量虽然强大,但不同文明的技术体系、自然环境存在差异,强行融合只会适得其反。我们需要建立一个‘能量适配缓冲系统’,让共生能量能根据不同场景自动调整参数。”
接下来的三天,星砂团队联合各文明的技术人员,全力研发“能量适配缓冲系统”。李娇炎负责核心模块的设计,将星耀能量的调节技术与广寒星系的月能平衡原理结合;苏璃则利用星语罗盘的跨文明翻译功能,建立能量参数的“通用数据库”,涵盖地球、琼华、广寒等多个文明的设备标准;艾泽尔从古籍中寻找“文明适配”的历史案例,发现千年前的星际文明曾用“元素共振法”解决过类似问题;伊恩和琉璃工匠则负责系统的硬件测试,用星琉璃制作缓冲芯片,增强系统的稳定性。
第三天傍晚,“能量适配缓冲系统”的第一版原型机终于完成。李娇炎将原型机连接到试验田的灌溉设备上,启动共生能量供应——这次,能量输出平稳,屏幕上的参数精准匹配琼华水稻的需求,稻苗在能量的滋养下,叶片愈发翠绿。
“成功了!”琼华学者激动地握住李娇炎的手,“有了这个系统,我们的水稻不仅能适应地球的土壤,还能吸收共生能量快速生长,预计下周就能抽穗,比原计划提前了十天!”
喜讯接踵而至。琉璃星球的生态修复团队传来消息,搭载了缓冲系统的星琉璃防护盾,成功抵御了一场小型陨石雨,共生能量在缓冲系统的调节下,将陨石的冲击力转化为生态基地的滋养能量;广寒星系的月卫舰则利用缓冲系统,实现了月能与曦光粒子的高效融合,归墟星云四号节点的修复效率提升了40%。
为了进一步推动文明合璧,星砂团队决定在星枢基地举办“跨文明技术博览会”,邀请所有合作文明展示适配共生能量的新技术、新成果。博览会的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老周负责场地布置,将基地的中央广场改造成多个展示区,每个区域都融入了对应文明的特色元素——琼华区摆满了金色的稻穗,广寒区装饰着冰晶吊灯,琉璃区则陈列着蓝绿色的琉璃摆件;苏璃负责邀请各文明的代表,通过星语罗盘发送全息邀请函;艾泽尔则整理各文明的技术资料,制作成“文明合璧图谱”,供参观者查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