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砂方舟的舷窗被宇宙的微光染成淡蓝色时,嬴云澈正捧着一本泛黄的唐诗集坐在观景台。书页停留在《古朗月行》的篇章,“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字句旁,还留着祖母年轻时用朱砂笔写的批注:“月是故乡镜,能照归人路”。舷窗外,一轮陌生的星球卫星正缓缓转动,表面覆盖着细碎的冰晶,在星光下泛着莹白光泽,竟真如诗中“白玉盘”般澄澈。
“这颗卫星叫‘瑶台’,是我们这次的目的地——‘广寒星系’的主卫星。”苏璃调出星图,指尖在虚拟星图上划出一道弧线,“根据星语罗盘接收到的信号,广寒星系的文明以‘月’为信仰,他们的历史记载里,有很多与地球《古朗月行》相似的传说,比如‘月中有瑶台,住着守护星尘的仙人’。”
神器突然泛起清冷的银辉,之前收集的地球月光印记、琼华稻穗光纹、双星石能量在此刻交织,纹路中浮现出重叠的画面:一边是地球孩童举着灯笼追逐月光,一边是广寒星系的居民在冰晶地面上跳着“月神舞”,两副场景在“白玉盘”般的卫星映照下,竟生出跨越时空的共鸣。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没想到在宇宙中真能见到这样的景象。”艾泽尔凑过来,看着舷窗外的瑶台卫星,手中的古籍自动翻到记载广寒星系的篇章,“古籍称这里的文明‘以月为魂,以星为魄’,他们能通过月光解读星象,甚至能利用月能修复受损的星舰。这次我们来,不仅是为了交流,也是为了请教他们修复归墟星云能量通道的技术。”
李娇炎调试着星耀之心的能量探测器,屏幕上跳动的数值显示,瑶台卫星的月能蕴含着极强的修复力:“如果能掌握月能的运用技术,不仅能修复归墟星云的通道,还能升级星砂方舟的防护系统。不过根据之前的信号,广寒星系的文明对外来者很谨慎,他们只信任‘能读懂月之语言’的人。”
伊恩抱着一个用原生乳浆制成的“白玉盘”摆件走过来,摆件上刻着《古朗月行》的诗句,边缘还缀着细碎的星尘:“我特意做了这个,要是他们问起地球的月亮,我们就把这个送给他们,再念诗给他们听。说不定他们会觉得我们很有诚意!”
星砂方舟缓缓驶入广寒星系的引力范围,瑶台卫星的轮廓愈发清晰。当飞船穿过一层淡紫色的星尘云时,舷窗外突然出现了几艘造型奇特的星舰——舰体呈月牙形,表面镶嵌着会发光的晶体,像一片片漂浮在宇宙中的月光碎片。
“是广寒星系的‘月卫舰’!”苏璃立刻调出通讯频道,用星语罗盘翻译出友好的信号,“我们是来自地球的星砂团队,带着和平与交流的意愿而来,希望能拜访贵星系的文明。”
月卫舰上很快传来回应,一个清冷的女声透过通讯器传来:“若想进入广寒星系,需通过‘月之试炼’——回答三个关于‘月’的问题,若能答出真谛,方可停靠瑶台卫星。”
第一个问题很快传来:“何为月之形?”
伊恩抢先回答:“像白玉盘!地球的诗里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你们的瑶台卫星,就像放大了的白玉盘!”
通讯器那头沉默片刻,女声再次响起:“形似而神不似。再答。”
嬴云澈看着舷窗外的瑶台卫星,想起祖母批注里的“月是故乡镜”,轻声说道:“月之形,是‘映照’之形。它能映出星空的浩瀚,映出文明的过往,也能映出人心深处的牵挂。就像地球的月亮,无论游子走多远,抬头望见它,就能想起故乡的模样。”
这次,通讯器那头传来了轻微的赞叹声:“第一个问题,通过。第二个问题:何为月之力?”
李娇炎调出月能的检测数据:“月之力是修复之力,能修复受损的星舰,能滋养枯萎的星球。我们检测到瑶台卫星的月能,蕴含着极强的生命能量,这就是月之力的体现。”
“力表而理不达。再答。”
艾泽尔合上古籍,目光落在《古朗月行》的“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上:“月之力,是‘传承’之力。就像月中的桂树,年年开花,岁岁结果,将生机一代又一代传递下去;就像广寒星系的文明,将月的信仰、月的智慧,从远古传到如今。这种跨越时光的传承,才是月之力的真谛。”
通讯器那头的女声带着明显的惊讶:“没想到地球文明竟能读懂月之理。第三个问题:何为月之愿?”
这个问题让众人陷入沉思。苏璃想起在归墟星云用星穗传递思念的场景,嬴云澈想起祖母在西楼窗边的等待,李娇炎想起父母在天文台的守望,伊恩想起基地老奶奶晒桂花的笑容。
“月之愿,是‘团圆’之愿。”嬴云澈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温暖的力量,“地球的中秋,人们会对着月亮许愿,盼家人团圆;琼华星球的月穗节,人们会在稻田里挂灯笼,盼丰收团圆;广寒星系的你们,守护着月之文明,想必也是盼着宇宙中所有文明,能像月亮一样,虽隔遥远,却能共享一片清辉,共守一份和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