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水指着地上那堆猎物道:“大林哥,都是你打的?”
杨大林点点头:“对,今天去顺城送货,刚好那个工厂对面是一大片林子,我拿着柱子哥上次帮忙做的弹弓打的,弹丸还是晓宁和你帮忙做的的。
今天请柱子哥和你吃饭,前几次柱子哥请我,今天我也回请你们,不过还得麻烦柱子哥做,这玩意我可做不好。
我先说明啊,我只出食材,柱子哥露手艺。
你们妍姐你们几个打下下手,婶子,我还请了齐大爷,一会齐大爷也来做客。
晚上馒头要多蒸点了。
今天还要请我认的小弟,马强,马三,今天马三出院,也给他补补。”
傻柱见这么多东西,很欣喜连忙答应:“兄弟,你这真厉害,没问题,我这就回家拿佐料,保证让大家吃好。
雨水先跟我回家烧两壶开水,一会提过来,婶子你这边也得烧点开水,不然这些东西褪毛清洗比较麻烦。”
齐玉兰听到之后连忙点头:“行,我这就坐上水。”
杨大林又说:“婶子,柱子哥,妍姐雨水晓宁,那就麻烦你们了,我先带马三回家收拾一下,他家好几天不住人了,先去点上炉子,一会我在回来,我就等吃现成的了。”
齐玉兰和傻柱一听表示明白,让他带马三先回家收拾一下,齐玉兰还说了一句:“三强家里缺啥,就回来拿,对了,我这还有做的一双新鞋,可能大点,本来是给你的,先给三强穿吧。”
说着齐玉兰回到卧室拿出来一双新棉鞋递给马三。
马三本来拒绝不要的,杨大林把鞋塞到他手里说:“让你拿着就拿着吧,走,先带我去你家看看。”
说完带着马三出了屋门。
马三紧紧抱着棉鞋在怀里,心里暖和的很。
来到九十四号院,杨大林发现这边和九十五号院格局差不多。
不过院子里很多人这时间都在家做饭吃饭,天也暗了下来,院子外人不多。
偶尔有看到马三的,也就打个招呼。
马三住九十四号院后院东厢房的南耳房。
没错,他只有一间小耳房,以前东厢房三间正房也是他家的,不过他大哥二哥结婚时候就和别人换了另外的房子。
换了四间房,他们两家一家两间,就把一个耳房留给了小弟马三。
两家搬的稍微远了点,然后又赶上了饥荒年代,两个哥哥很少管马三了。
就连马三住院,杨大林听说两个哥哥和两个嫂子都没露面。
这踏马的还真是好“哥嫂”。
打开耳房的门,虽然没有霉味,但是屋内陈设也简单的很。
马三强点了一个油灯,不是不想拉电灯,是因为他家没接电灯。
杨大林看了一下马强的屋子,隐约有点怪味。
这间耳房还是因为是大院子的耳房,还大点,不然更小。
房间只有十一二个平方。
最里面是一个炕,上面的被子,面料都发黑了,炕上面还有一些破烂衣服。
炕上面还有一个小柜子,柜子看上去也很破。
炕头旁边地上还有堆的一堆破烂,估计是马三捡来的,这屋子里说实话,真没办法下脚。
一进门右侧倒有个小炉子,可以烧蜂窝煤的,不过此时因为没点着,屋内有股清冷的感觉。
小炉子靠窗户旁边还有一个垫着砖头的小桌子,小桌子上有一副碗筷,碗还是破了口的,一个小陶罐,连个像样的锅都没有,菜刀没看见,有个小刀改的菜刀。
其他还有一些瓶瓶罐罐,估计装的盐之类的吧。
比许灵均还惨,人家还有个煮粥的小铝锅,马三连个锅也没有,只能用陶罐做饭。
这年代刚经历过大炼钢,又经历过吃集体饭,很多家庭的锅都捐了。
像马三这种,买不起新锅的,农村里更多。
杨大林站在门口让马三先去找邻居换个煤球,把屋子生上火。
可惜杨大林没看见他的蜂窝煤,于是杨大林拿出十块钱给他:“先去找邻居买几块。”
马三推辞说:“哥,不用,我有钱,我晚上烧了炕,凑合着就行了,做饭的时候,烧点柴火就行。”
杨大林又看了一眼屋顶,好吧,屋顶早就被熏的黑黑的了。
杨大林不容他拒绝:“行了,让你拿着你拿着,以后别在屋内点柴火了,先找邻居买上一些蜂窝煤,明天找齐大爷借上三轮车,再买点煤球来。
一个人凑合住,也不是这么凑合法。
万一晚上烟火没散干净,你中了煤毒怎么办,快去吧。”
马三拿着杨大林给的钱,转头去找邻居去了。
杨大林也不嫌弃屋子里乱,开始帮他简单收拾。
屋子不大,中间还堆着不少马三捡来的破烂,捡的煤核之类的。
这小子真不怕失火。
真着了火,这小子就完了。
杨大林帮他把不少东西清理到门口屋檐下。
还打开了对方的粮食罐子,里面只有一些黑糊糊,估摸着有四五斤。
这孩子看来以前就靠煮这个吃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