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国术起手,执掌混沌 > 第80章 仁政之思

国术起手,执掌混沌 第80章 仁政之思

作者:西三环的纪老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7 03:59:23

小圣贤庄的藏书阁成了陈昂暂时的道场。他不再满足于一二楼的经史子集,将目光投向了那需要特殊许可方能进入的三楼。

凭借与伏生、无名论道留下的良好印象,以及他提及欲探究一些古老星象地脉记载以印证所学,伏生在沉吟片刻后,竟特许他有限度地查阅三楼部分非核心秘卷。这无疑是对他极大的信任。

三楼的环境更为幽静,藏书也明显稀少许多,多以玉册、兽皮或特殊丝帛记载,年代显然更为久远。内容果然包罗万象,除了一些深奥的儒家秘传心法、礼乐精义外,更有不少涉及上古巫祝、方士之术、奇门遁甲、乃至零星的机关术残篇。甚至还有一些被儒家视为“异端”或“危险”的学说残卷,被单独封存。

陈昂重点查找了与星力、地脉相关的记载,果然发现了一些更为古老的线索,虽依旧残缺,却与他太乙山所学及新郑经历隐隐呼应,让他对“引星归流”之法的理解又深入了几分。

然而,在翻阅一卷看似不起眼的、关于古代井田制与村社制度的杂论时,他的思绪却被引向了另一个方向。

竹简上以古朴的文字记载着某种近乎乌托邦的构想:八家共井,同耕公田,守望相助……虽然后世儒家多将其美化为王道乐土的象征,但陈昂以其超越时代的眼光,却从中看到了一种原始而粗糙的“集体生产”与“公有”思想的萌芽。

合上竹简,他踱步至窗边,望向窗外桑海城的万家灯火与更远处漆黑的海面。连日来阅读的儒家经典、沿途所见百姓苦难、以及那日对惊鲵所述的“天下为公”的理念,在此刻交织碰撞。

“封建……社会主义……”他心中默念着这两个跨越时空的词汇,陷入深深的沉思。

儒家讲“仁政”,孟子倡“民贵君轻”,荀子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无疑都看到了民众的力量与重要性,强调统治者应施仁爱、重民生。但其根本目的,仍是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等级秩序,从未质疑君主**与土地私有制的本身合法性。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恩赐”,而非自下而上的“权利”。

而社会主义,其核心却是要打破生产资料的私有垄断,由社会共同占有,按需分配,实现真正的平等。这无疑是对整个封建根基的彻底颠覆。

在这个铁器牛耕为主、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教育垄断于极少数人手中的时代,想要推行社会主义,无异于天方夜谭。

生产力水平低下,剩余产品有限,大部分百姓挣扎在温饱线上,首要需求是生存,而非抽象的权利。缺乏普及教育,民智未开,难以理解和支持如此激进的社会变革。更别提那盘根错节、掌握了绝大部分资源与暴力机器的贵族官僚阶级,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镇压任何威胁其特权的尝试。强行推动,结果很可能不是理想国,而是更大的混乱与血腥,最终被旧势力反扑或催生出新的特权阶级。

“空想……只能是空想吗?”陈昂微微摇头。他知道,即便在他来的那个世界,社会主义的实践也经历了漫长曲折的探索,且需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

但是,难道就因困难而无所作为,甚至不去思考吗?

他想起了与无名、伏生的交谈。儒家强调“教化”,通过教育提升民众道德与认知水平,这或许是一条漫长的、但相对温和的开启民智之路。他想起了墨家的“兼爱”、“非攻”,虽理想化,却蕴含着宝贵的平等思想。他想起了沿途所见那些在苦难中依旧坚韧求存的百姓,他们并非愚昧,只是缺乏机会和引导。

“或许……并非要一步登天。”陈昂目光渐趋深邃,“彻底颠覆现阶段不可能,但是否可以在现有框架内,埋下一些种子?推动一些改良?”

比如,鼓励某些开明士绅试行更公平的租佃制度?推动一些基础农具和技术的改良,提升生产力?支持民间兴办一些简易学堂,传播基础识字与算数?甚至……在将来,若有可能,影响某位掌权者,推行一些轻徭薄赋、鼓励垦荒、抑制兼并的政策?

这些想法,依然困难重重,且效果缓慢,甚至可能中途夭折。但比起那遥不可及的终极理想,这或许是更现实、更有可能在当下时代溅起一点涟漪的方式。

“教化、改良、技术进步……循序渐进,润物无声。”陈昂喃喃自语。这符合道家“无为而治”、“顺势而为”的思想,也契合他目前“入世修行”、“观察感悟”的状态。他不是革命家,而是一个求道者。他的力量,应用于更根本的层面——提升自我,明悟大道,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播撒一些可能在未来发芽的种子。

正如他对惊鲵所说,星火虽微,可燎原。

想通了这一点,他心中豁然开朗,不再纠结于那看似无解的宏大命题,道心愈发通透圆融。

次日,在与无名探讨《周礼》中关于“荒政”时,陈昂便看似无意地引入了一些关于如何更有效组织民间互助、如何评估土地产出以合理征收赋税、以及基础医疗防疫的概念。这些想法超越了当时常见的单纯施舍,更具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无名听得极为专注,眼中异彩连连:“陈先生这些见解,实在精妙!虽看似细微,却直指要害,若推行得当,实乃活民无数之善政!先生大才,竟于经济实务亦有如此造诣!”

陈昂谦逊道:“不过是一些浅见,源自沿途所见所思。民生多艰,能尽绵薄之力,亦是修行。”

无名感叹道:“先生真乃实学之士,非空谈道理者可比。我当将这些记下,禀明掌门师兄,或可斟酌试行于小圣贤庄的封邑之内。”

陈昂微笑颔首。种子,已然播下第一颗。

他继续在藏书阁中阅读,心态已然不同。不再仅仅是为了汲取知识,更是带着一种审视与批判的眼光,从故纸堆中寻找那些可以被赋予新意、有助于改善生民福祉的思想火花。

他知道,这条路很长,甚至可能看不到尽头。但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而就在他沉心于书海与思考之时,桑海城的暗流,正悄然向他与小圣贤庄涌来。一场由罗网精心策划、针对惊鲵,或许也意在试探儒家的风波,正在酝酿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