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国术起手,执掌混沌 > 第78章 贤庄初谒

国术起手,执掌混沌 第78章 贤庄初谒

作者:西三环的纪老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7 03:59:23

海风猎猎,吹拂着桑海城高耸的城墙与连绵的屋瓦。这座海滨巨城沐浴在午后的阳光下,气势恢宏,繁华鼎盛,与沿途所见的残破景象恍如隔世。

陈昂与惊鲵随着人流步入城中。街道宽阔,市肆繁华,人流如织,其热闹程度甚至更胜临淄。空气中弥漫着海货的腥咸与各种香料、食物的混合气味,充满了活力与喧嚣。儒生打扮的士子随处可见,宽袍博带,步履从容,与城中繁忙的商贾、劳作的百姓形成鲜明对比,却又奇异地融合在一起。

“儒家根基之地,果然气象不同。”陈昂心中微动。此地的秩序与活力,确实能感受到一种文化积淀与教化之功。

惊鲵则下意识地拉低了斗笠的帽檐,习惯性地隐匿于人群之中,目光警惕地扫视四周。桑海虽非罗网势力核心范围,但如此重要的城市,必然有其眼线。

“你先寻一处稳妥的客舍安顿,调养伤势。”陈昂对惊鲵道,“我需往小圣贤庄一行。”

惊鲵点了点头,没有多言。她知道陈昂来桑海的目的之一便是拜访儒家。经过一路同行,她对陈昂的信任增添了不少,至少相信他不会对自己不利。

两人在一条相对安静的街巷寻了家整洁的客舍,要了两间相邻的上房。安顿好后,陈昂问明小圣贤庄的方向,便独自一人出了城。

小圣贤庄并不在桑海城内,而是建于城东之外一片临海的清幽山峦之上。沿着一条以青石板铺就、两旁古松苍劲的“求道径”上行,渐闻涛声,渐觉海阔天空。

庄院规模宏大,却无奢华之气,白墙黑瓦,飞檐斗拱,布局严谨而典雅,处处透着一股庄重、肃穆、而又不失生机的书香气息。山门之上,“小圣贤庄”四个古朴大字铁画银钩,蕴含着中正平和却又坚韧不拔的意蕴。

山门前有弟子值守,见到陈昂这位陌生来客,一名年轻弟子上前拱手行礼,语气谦和却又不失分寸:“这位先生请了,不知驾临小圣贤庄,有何贵干?”

陈昂还了一礼,取出离开新郑时韩非所写的荐书:“在下陈昂,受韩国韩非公子所托,游学至此,特来拜庄,瞻仰圣地风采,若蒙不弃,亦想请教庄内贤达。”他并未提及张良,因知张良此时应在韩国辅佐韩非,处理战后诸多事宜,并不在此处。

那弟子听到韩非之名,神色更显恭敬了几分。韩非才名远播,虽非儒家嫡传,但其学说与儒家亦有交流,且与庄内多位先生有旧。他接过荐书查看后,道:“原来是韩非公子之友。先生请稍候,容我通传一声。”

不多时,一名约莫三十余岁、气质温润如玉、目光睿智的中年儒生快步迎出,见到陈昂,含笑拱手:“在下无名,忝为庄内执事。闻听韩非兄友人到访,有失远迎,还望海涵。”

无名?儒家第二号人物,地位尊崇,性情温和,学识渊博。陈昂没想到竟是此人亲自出迎,可见韩非荐书分量不轻,亦或是儒家礼数周全。

“颜先生客气了。在下陈昂,冒昧打扰,实乃慕名而来。”陈昂拱手回礼,不卑不亢。

“陈先生请。”无名侧身相邀,态度十分谦和,引着陈昂步入庄内。

一路行去,但见庭院深深,廊庑回环,藏书阁、讲经堂、礼乐殿等建筑错落有致。随处可见捧卷诵读的弟子,或于树下辩论,或于堂前习礼,气氛宁静而专注,学术氛围极为浓厚。与外界繁华的桑海城相比,此处宛如一方世外桃源,学术净土。

无名并未直接引陈昂去见掌门,而是先带着他大致游览了一番庄内主要景致,如“三省屋”、“诗礼堂”、“知鱼桥”等处,并简要介绍着儒家的理念与庄内规矩,言辞精当,如沐春风。

陈昂静静听着,偶尔发问,皆切中要害,显示出极高的见识与悟性,令无名眼中不时闪过讶异与欣赏之色。

“听闻陈先生并非儒门中人?”无名笑问。

“在下所学庞杂,于道、于法、于兵家皆有所涉猎,然未臻堂奥,此番游历,正是为广博见闻,印证所学。”陈昂坦然道。

“博采众长,方能融会贯通。陈先生之气度,非凡俗之辈。”无名赞道,并未因陈非儒生而有所轻视,反而更显尊重。

行至一处临海的悬崖平台,名为“观海台”,视野极佳,可见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海天一色,令人胸襟开阔。

“每于此观海,便觉个人之渺小,学问之无涯。”无名慨然道。

陈昂点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儒家兼容并蓄,亦有此胸怀。”

两人正交谈间,一名弟子前来禀报:“颜先生,掌门请您与客人前往‘仁义堂’一叙。”

无名笑道:“定是掌门师兄听说来了位有趣的客人,忍不住想见见了。陈先生,请。”

陈昂心中微动,儒家掌门伏生亲自相请,看来对自己颇为重视。

跟随无名来到“仁义堂”。此堂并无过多装饰,却自有一股庄严肃穆之气。堂上一人端坐,身着深色儒服,面容古拙,目光沉静如水,气息渊深岳峙,不怒自威,正是儒家掌门伏生。

“掌门师兄。”无名行礼道,“这位便是韩非公子推介而来的陈昂先生。”

陈昂上前一步,拱手行礼:“山野之人陈昂,见过伏生先生。”

伏生目光如电,在陈昂身上一扫,沉稳开口:“陈先生不必多礼。韩非公子信中所言,对先生推崇备至,今日一见,果然气度非凡。”他的声音平和,却自带一股令人信服的威严。

“伏生先生过誉。韩非公子谬赞,在下愧不敢当。”陈昂谦逊道。

分宾主落座后,有弟子奉上清茶。

伏生并未过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题,询问陈昂对当今天下大势的看法,以及对诸子百家学说的见解。这既是一种考较,也是一种交流。

陈昂从容应对,他融合了多个世界的见识与太乙山的修行感悟,言辞虽不激烈,却往往能直指本质,发人深省。他谈“道”之自然,亦论“法”之严谨,评“兵”之诡道,却又不拘泥于任何一家之言,总能站在一个更超然的角度进行剖析。言谈间,亦不经意流露出对新郑惨状及沿途百姓苦难的深切关注。

伏生听得时而沉思,时而颔首。无名面露欣赏。

尤其是当谈及“民本”、“仁政”与“天下秩序”时,陈昂虽未直接抛出那“天下为公”的惊世之言,却也能引经据典,结合所见所闻,阐述“民心向背乃兴亡之本”的道理,其视角之独特,见解之深刻,令伏生也为之动容。

“先生之论,虽非纯儒,却深合仁政爱民之本意,切中时弊,发人深省。”伏生最终叹道,看向陈昂的目光已带上真正的尊重,“听闻先生来自韩国,如今韩国局势……唉,子房与韩非公子身处漩涡中心,想必亦是艰难。”他提及了张良,语气中带着一丝关切。

陈昂点头:“子房兄与韩非公子皆心怀社稷,志在匡扶,然局势错综复杂,非一日之功可扭转。”他并未详说新郑具体事宜,毕竟涉及诸多隐秘。

伏生颔首,不再深问,转而道:“先生学识渊博,见解独到,若不嫌弃,可在庄内多住几日,阅览典籍,与庄内弟子切磋交流,亦是一段佳话。”

陈昂正有此意,拱手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多谢伏生先生。”

无名笑道:“如此甚好。我这就为陈先生安排住处。”

至此,陈昂算是初步得到了小圣贤庄的认可,可以在此暂留。

然而,他心知肚明,儒家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有伏生、无名这等真正求道之士,也难免有迂腐守旧或心思各异之人。且桑海之地,势力错综复杂,罗网的阴影或许也已悄然笼罩至此。

他的桑海之行,方才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