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风仍站在木门外,任雨水顺着额头流淌,目光坚定地望着徐梓琳。
徐梓琳微微一颤,缓缓说道:“老王,你说过,大战当前,不谈儿女私情。只要战斗没结束,我就永远是你的老徐,是你的政委。既然是政委,就该和团长并肩而立,而不是挑安全的地方躲着。”
王风沉默片刻,忽然朗声大笑:“好!那就让我们并肩作战。老徐,立刻去准备,马上出发!”
“好。”
队伍迅速在雨帘中集结完毕,此次行动的六营、警卫连、尖刀连、侦察连,悉数到位。
两千余人的队伍,在倾盆大雨中被浇得如同落水之鸟,蓑衣等防雨装备毕竟有限,大多数战士身上打着补丁的单薄军装,早已被雨水彻底浸透。
团长王风也不例外,在这狂暴的雨幕中,他甚至难以看清眼前咫尺之距的士兵面容。
然而从胸腔中迸发出的吼声,却能穿透整片集合地,尤其此刻四周唯一的声响,只有雨滴砸地的噼啪声。
第一句:“今天,咱们当兵的要顶着暴雨强渡沁河,有没有胆量?”
“有——”
整齐划一的呐喊如雷炸响,但转瞬便被密集的雨声吞没,并未传向远方。
第二句:“雨下得这么大,大伙儿冷不冷?怕不怕?”
“不怕——”
无人迟疑。
这支队伍就是这般纯粹,纯粹到在外人眼里近乎愚直,可正是这份愚直凝聚成的力量,足以扛起破碎山河的救亡重任。
倘若一支军队里连这些满腔赤诚、带着憨勇之气的战士都不复存在,那这支队伍也就失了魂,人心四散,更别提赢得一场胜利。
第三句:“弟兄们,我晓得雨大得很,衣服都湿透了,可这大热天来场天然的淋浴,岂不痛快?你们只管放心,等兄弟们成功渡河、站稳脚跟后,老子亲自给你们煮一大锅红糖姜汤暖身子。”
“现在听令!队伍里凡是上过战场、打过仗的,统统出列!”
哗啦——雨幕之下,两千多人中竟有近一千人挺身而出,显然是参加过临汾战役的老兵。
王风望着他们点头道:“好!那接下来,请杀过鬼子的,再往前一步!”
这一次,沉默中走出三百余人。
“曾经参加过白刃战,并亲手用刺刀捅死过日本兵的,再出列!”
话音落下,仅剩下五十六人坚定地站在前方。
王风朗声道:“好!全是硬骨头!上过前线,杀过敌人,还在白刃战中取过敌命的兄弟,个个都是英雄!至于还没打过仗的弟兄们,机会就在眼前,务必抓住!日后若被人讥笑连一个鬼子都没干掉,那算什么?不是咱八路军,不是我王风带出来的兵,还能是什么?是软蛋!”
“下面听我命令:即刻起,这五十六位同志编入突击队,由段鹏担任队长统一指挥。”
“另外,三百多名老兵组成先遣行动连,你们的行动序列紧随突击队之后。”
“其余人员,和尚!”
“到!”
“政委将与你同行,你和政委带领剩余部队在南北孔滩集结待命。一旦主力开始东渡沁河,你们的任务便是阻击尾随而来的日军,掩护我军主力安全过河。”
“是!”
徐梓琳略显怔忡,这几乎是王风头一回,将如此重大的军事职责交予她。
一下子要指挥近两千人,她心头顿时一阵紧张,唯恐自己判断失误,酿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王风轻拍她的肩头,笑着宽慰:“别担心,打仗没你想的那么复杂。论军事理论,你可比我强多了。多经历几次实战,你不会比任何人差。再说,还有和尚那小子给你当参谋呢。”
“出发!”
队伍浩荡开拔,哪怕面对狂风骤雨,战士们的气势依旧高昂如虹,毫无衰减。
一双双踩在泥泞中的脚,有的甚至赤着,却在湿滑土地上留下一串串坚定足迹。
没有人犹豫,没有人退缩。
当个体融入一支奋勇向前的集体时,不仅是集体变得无畏,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也都生出了不可动摇的勇气。
所有战士心中燃烧着斗志,热切期盼着这场战斗的到来。
瓢泼大雨依旧没有丝毫停歇的迹象……
……
南北孔滩一带的沁河水面宽阔,横跨近五十米。
至于水深几何,无人测量过,但足以确定的是,两头成年大象也能尽数淹没。
平日里即便晴空万里,要横渡这条水流湍急的河道,除需准备木筏外,掌舵之人还必须是精通水性的老把式。
况且此刻大雨如注,整片江面被密集的雨帘完全笼罩,即便王风一行抵达江边时已近凌晨五点半,天光渐明,却依然难以看清前方的江水走势,更别提分辨何处暗流涌动,全凭肉眼几乎无法察觉。
所幸这场暴雨才刚刚开始,并未持续太久,尚未使本就湍急的江流变得更加汹涌狂暴。
队伍刚抵沁河岸边,一名战士因雨雾朦胧、视线模糊,脚下不慎踩上一处倾斜湿滑的泥地,整个人顿时失去平衡,险些跌入翻滚的江水中。
幸而王风反应迅速,眼疾手快地一把将他拽回岸上。
“多谢团长!”
小战士满脸冷汗混着雨水流淌,望着那咆哮奔腾的江水,仍心有余悸。
王风笑着问:“吓到了?”
“没……俺不怕死,就是……就是怕水。”
“不会游泳?”
小战士苦笑着点头承认。
这时王风才猛然意识到一个疏忽——强行渡河,执行任务的战士若通晓水性,自然更为稳妥。
突击队倒还好说,即便是最初连水都不敢碰的李海,在经过多次游泳特训,呛过几回水、喝过几肚子江水后,如今跳进河里也像条灵活的浪里游龙。
可新并入的这56名战士却未必个个擅长。
果然,当王风下令:“会游泳的出列!”时,56人中仅有30人站了出来。
如此一来,首批渡江人数再次削减一半。
过江工具是竹筏——十几根手臂粗细的竹竿并排捆扎而成。
相比实木船只,竹筏浮力更强,重量更轻,便于搬运和部署。
喜欢抗战:从傻子兵到亮剑战神!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抗战:从傻子兵到亮剑战神!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