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那些日军确实狠。
眼看撑不住了,竟用最后几颗手雷,炸毁了自己的两门掷弹筒和一挺机枪,摆明了宁可毁掉也不留给对手。
要不是段鹏眼疾手快,冲上去干掉了几个正准备引爆炸药的鬼子,恐怕这仅剩的一点装备也保不住。
“都看清楚了没有?”
王风在战后会议上开口,“这些小鬼子,禽兽是禽兽,但从打仗的角度讲,骨头够硬。”
他的语气冷峻,脸上没有一丝胜利的喜色:“我原本的计划是零伤亡解决这支敌军,三挺轻机枪、三门掷弹筒全部完好缴获,子弹至少拿到六千发以上。”
“现在呢?三位同志牺牲,一人重伤,子弹只拿到一半,机枪少一挺,掷弹筒只剩一门。”
他扫视全场,声音沉了下来:“这说明什么?说明鬼子比我们料想的更难缠,更聪明。而我们,远没自己以为的那么强。”
这场仗我们赢了,你们心里大概都觉得挺得意吧?
这没什么奇怪的,谁打了胜仗都会高兴一阵子。
但我要对在座的每一个人说一句实话:如果你们觉得这次胜利代表咱们已经稳了,那就完全想错了。
咱们上阵的人才47个,为什么这么少?
难道我不想多派人?
要是团里现在这400号人,个个都有那47人的本事,我何必费那么多心思排兵布阵?
一声令下就能把那支日军小队彻底抹掉。
可现实是,这400人里,除了那47个打过几场硬仗的老兵,其余全是刚拿枪没几天的新兵。
不光如此,就连那47人当中,也有十个还没真正见过血。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这次来的不是一个小队,而是一个中队的鬼子呢?
你们还敢说一定能赢吗?
战士们低着头,没人说话。
王风的话像一记重锤,砸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他继续说道:“我不瞒你们,那支日军小队肯定和他们的总部有联络。咱们干掉他们,消息迟早会传回去。你们猜猜看,下次他们会派来一个中队,还是一个大队?”
“我们的任务是什么?保护这一带的百姓。现在据点已经暴露,可我们不能撤。等敌人再来,仗该怎么打?这些问题,你们想过没有?”
会议室里静得连呼吸声都听得见。
之前的喜悦早就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沉甸甸的担忧。
谁都清楚王风说的是真话。
这一次赢了,是因为对手弱、准备足。
可下次呢?
对面要是来上百人甚至上千人,新三团拿什么挡?
大家都在想,可脑子里一片空白。
最后还是和尚开了口:“三哥,俺实在想不出路子,就一句话——你让咋办,俺就咋办。”
段鹏紧跟着说:“听团长的。”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我们都听团长的。”
过去一次次战斗早已证明,只要跟着王风走,就没有打不赢的仗。
他在队伍里的分量,早已不是命令那么简单,而是所有人心里的一根主心骨。
徐子林也望着王风,眼里带着期待。
王风轻轻叹了口气:“眼下没别的招,只能拼命练兵,把新兵尽快拉起来。只希望鬼子的动作能慢一点,给我们留点时间。”
“不过嘛——天塌下来也是明天的事。今天,咱们毕竟赢了。”
他顿了顿,语气一转:“大胆儿,你去趟炊事班,跟班长说一声,今儿给大伙儿加菜,做两顿好的。”
“是!”
看着张大胆儿远去的身影,李海忍不住叹道:“三哥,这小子枪法真不是盖的,刚才那阵仗,少说也撂倒了七八个鬼子。要不是你事先叮嘱他专挑军官下手,恐怕死在他手里的还得更多。”
王风笑着回应:“他的师父是公主坟那边的一位老猎人,从小就在山里练出来的本事。别说打人了,树梢上几米高的麻雀都能一枪命中。他打鬼子哪会手软?他自己还说呢,鬼子个头大,比麻雀好打多了。”
众人听了都笑出了声。
……
与此同时,王风他们的推测没有错。
战斗刚打响不久,野原小队就迅速将情报传回了河源县城的日军指挥所。
此时驻守在河源县城的日军,已扩编为一个大队,而这个大队的大队长正是小佐木。
此人原本只是个中队长,因新三团主动撤离河源与舞成两县,当地两名县长悄悄向他献城,让他不费一兵一卒便接管了两座空城。
凭此“战功”,他竟一路高升,成了大队长。
当野原小队发来急报时,消息内容令指挥部震惊——东南方向十余公里外有一片平原区域,散落着多个村庄,其中藏有一支土八路武装,初步估计人数近百。
随后,野原小队发出求援信号。
可还没等平池中队出动支援,野原小队便彻底失联,对总部的呼叫再无回应。
显然,这支扫荡小队已被全歼。
日军指挥部震怒不已。
堂堂正规军小队,竟在执行任务时遭伏击覆灭,这些土八路竟敢如此放肆?
必须采取更强硬手段,彻底清剿那片区域的所有反抗力量。
于是,早已待命的平池中队整装出发,开赴平原地带。
在河源日军眼中,一个完整的中队兵力,对付一支地方游击队绰绰有余,不仅能将其消灭,还能顺带焚毁沿途村庄,以儆效尤。
一场新的风暴,正悄然逼近……
1940年12月底,受百团大战影响,日军对华北地区的扫荡愈发频繁,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数据显示,在接下来的一年内,仅千人以上规模的扫荡行动就多达69次,若算上小型出击,总数高达数百次。
面对这样的局势,八路军的战略极为明确——拖。
拖住敌人脚步,耗尽其体力,耗空其兵力,耗干其补给,直到他们无力再组织大规模行动。
敌人前进,我们就转移;敌人疲惫,我们就反击。
这就是生存之道。
那一年还是四零年的冬天,日军远未到溃败的境地。
如果说几年后,他们像是外强中干的空架子,那么此时的他们仍具备锋利的爪牙。
斗志旺盛,行动果决,对战争的执念,深重得如同烙印在骨子里。
喜欢抗战:从傻子兵到亮剑战神!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抗战:从傻子兵到亮剑战神!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