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明与林少莲的故事感动了我们身边所有人,子豪有时候也会在我耳边述说他们的故事,并自叹不如。
“华,他们的感情是建立在互相救赎和相互依赖之上的,感觉比我和你的感情更为动人呢?”
听到子豪这样的感慨,我放下手中的咖啡杯,转头望向他。
窗外夕阳正好,将他的侧脸镀上一层柔和的金光。
我能理解他的感受,何志明与林少莲的故事确实像一部精心编织的电影,充满了戏剧性的救赎与重生。
“子豪,”我轻轻握住他的手。
“你觉得他们的感情更动人,是因为它有一个清晰的‘从前’和‘以后’。志明从深渊被拉回人间,少莲找到了超越艺术的真实联结,这种转变鲜明而有力,像一幅浓墨重彩的画。”
他转过头来看我,眼神里有些许困惑。
我微笑着继续:“但我们的感情,更像什么呢?像我们阳台上那盆你每天记得浇水的薄荷,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只是日复一日地翠绿着,需要时摘几片,泡水、入菜,平淡却不可或缺。它不曾濒死,所以它的生机不被视为奇迹;它一直存在,所以它的陪伴容易被当作理所当然。”
子豪的神情慢慢专注起来。
“救赎固然震撼,但日常的坚守何尝不是一种壮举?”
我轻声说,“志明和少莲的感情诞生于极端情境,像在废墟上开出的花,惊人地艳丽。而我们的感情,是在一片沃土上慢慢扎根、逐年生长的大树,没有那种瞬间的惊艳,却能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遮风挡雨。”
“你看,”我指向窗外携手散步的老夫妇。
“他们的感情可能一辈子都没有电影般的转折,但一起走过五六十年,这本身不就是最动人的史诗吗?”
子豪反握住我的手,力道紧了紧。
“每段感情都有它独特的质地和纹路。”
我总结道,“我们不必羡慕别人故事里的惊涛骇浪。我们的平静相依,我们为彼此做的每一顿早餐,你记得我不吃香菜,我理解你的工作压力,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串联起来,就是我们独一无二的深情。”
他终于露出了释然的笑容,那点自叹不如的阴霾从他眼中散去。
“我明白了。他们的爱是烈火,燃烧自己照亮彼此;我们的爱是呼吸,平常到几乎察觉不到,却支撑着生命的每一刻。”
“而且,”我调皮地眨眨眼,“你怎么知道我们没有救赎彼此呢?你治好了我的急性子,我抚平了你的焦虑感。只是我们的救赎发生在更细微、更日常的层面,不像他们那样具有戏剧性而已。”
夕阳沉入高楼之后,天边留下一片温暖的橘红。
我们安静地坐了一会儿,无需再多言语。
子豪忽然说:“晚上想吃什么?我来做。记得你不吃香菜。”
我们相视而笑。
在这个瞬间,我确信,动人的从来不是某种固定的爱情模板,而是两个真实的人,以最舒适的方式,交织出独属于他们的生命纹路。
无论是废墟上绽放的玫瑰,还是沃土中静默生长的大树,都值得被深深祝福。
一大家子围坐在餐桌前吃晚饭,大家也自然而然的谈论起何志明。
母亲看着我说,“华华,何志明这孩子,我们看着他长大的。从小就很优秀,没想到在感情上栽了跟头。不过,还好,如今的他总算有了一个好的结果。”
我点点头,“林少莲读中学的时候冷漠刻薄,人人讨厌。没想到大学毕业以后突然性情大变,变得开明聪慧。这些也是我们想不到的。”
子豪也频频点头发表意见,“是啊!他们两个的变化就像从黑夜突然转到白昼,似乎很自然,却又突然很晃眼。”
子豪妈妈突然想起那个关键人物,“你们说,那个叶雅和他们的儿子会不会再次出现?”
听到叶雅两个字,我们所有人都几不可察的停顿片刻。
“是啊!就怕叶雅带着与何志明生的儿子突然出现……”
面对这个未知的沉重话题,我们都沉默了……
日子在咖啡香和油彩的氤氲中平稳流淌,何志明与林少莲的生活仿佛一首悠扬绵长的协奏曲。
女儿念初的咿呀学语,更是为这乐章增添了最纯净快乐的音符。
然而,命运的弦音有时会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刻,骤然拨出一个沉重的低音。
那是一个寻常的周六下午,“明咖”里坐满了享受周末闲暇的客人。
何志明正在吧台后专注地拉花,林少莲则抱着刚睡醒还有些迷糊的念初,坐在他们常坐的靠窗位置,轻声哄着。
阳光透过玻璃,洒在母女身上,勾勒出一幅温暖静好的画面。
门上挂着的风铃清脆地响了一声。
“欢迎光临。”何志明习惯性地抬头招呼,手上的动作却没有停。
门口站着一位衣着时尚、面容憔悴、身材婀娜的女人,她手里紧紧牵着一个约莫十二三岁的男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