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械境带回的“全自动化灵植工厂技术”,让陆尘如获至宝。回到陨星谷博览园后,他立刻投入了热火朝天的“自动化升级改造”大业中,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博览园中心,世界树下,原本充满自然野趣的药圃旁,很快立起了一座充满钢铁美感的全自动玻璃温室。温室内,来自机械境的精密设备嗡嗡作响:自动播种机精准点播,智能机械臂轻柔移栽,环境控制系统精确调节光照、温度、湿度,水肥一体化滴灌装置定时定量供给营养,甚至连除草、除虫都有专门的微型机器人负责!
陆尘整天泡在温室里,像个得到新玩具的孩子,对着说明书调试设备,记录数据,不时发出赞叹:
“妙啊!这播种深度,分毫不差!”
“这滴灌流量,稳定均匀,比人工浇水强多了!”
“看看这环境数据曲线,平滑!完美的生长曲线!”
苏凌雪和叶知微看着陆尘沉迷于这些“铁疙瘩”,都有些无奈。苏凌雪清冷的眸子瞥了一眼温室里那些在精密环境下长得“整齐划一”的灵植,微微蹙眉:“师兄,这些灵植虽长得快,但似乎……少了几分自然道韵,像是被催熟的。”
叶知微也感应道:“星辉之下,它们的生机虽旺,却失之灵动,如同提线木偶,少了那份与天地共鸣的野性。”
陆尘头也不抬,一边调试着营养液配比一边说:“哎,工业化生产嘛,要的就是标准化、高效率。先解决产量问题,口感道韵什么的,后期可以调整优化。就像种大棚菜,虽然没野菜香,但胜在一年四季都有得吃不是?”
两女相视一笑,知道劝不动这位技术宅师兄,便由他去了。只是每晚“双修灌溉”时,会格外卖力,似乎想用自身的“自然道韵”把师兄从“钢铁丛林”里拉回来一点。
钱宝宝却对自动化工厂推崇备至,立刻规划了“自动化灵植”品牌,主打“标准、高效、纯净”,准备面向中低端市场大量铺货,利润可观。
然而,好景不长。几天后,问题开始显现。
最先出问题的,是那些负责除虫的微型机器人。它们逻辑简单,只会识别和消灭“非目标植物”以及“活动的小型生命体”。结果,不仅杂草和害虫被清理,一些伴生的有益昆虫(如传授花粉的七星灵蚜)、甚至刚刚发芽的、未被录入数据库的稀有变异灵植苗,都被无差别“清除”了!
接着,水肥一体化系统也出了岔子。由于设定的程序是固定周期、固定配方灌溉,无法根据天气、植株实际状态进行微调。结果,一场突如其来的灵雨过后,系统依旧按计划浇水,导致好几亩喜干的“金阳参”出现了烂根现象!
更麻烦的是,温室内的灵植,在“完美”的工业环境下生长过快,抗逆性急剧下降。当陆尘尝试将一批温室培育的“星辰草”移栽到露天药圃时,这些草苗面对稍微剧烈点的日照变化和夜风,竟大片倒伏、萎蔫!
“师兄!不好了!自动化工厂那边出事了!”青萝急匆匆跑来,小脸发白,“那些除虫机器人,把璃缨妹妹精心培育的‘月光蝶’幼虫当成害虫,给……给消灭了!璃缨妹妹都气哭了!”
陆尘赶到现场时,只见璃缨正红着眼圈,蹲在药圃边,伤心地捧着一堆被机器人踩烂的、散发着微弱月光的虫卵。周围还有不少被误伤的灵植幼苗。
“恩公……它们……它们不是害虫……月光蝶能帮‘梦幽兰’授粉的……”璃缨抽噎着说。
陆尘皱眉,检查了一下受损的机器人和植株,又看了看温室里那些虽然整齐却略显呆板的灵植,摸了摸下巴:“看来,这自动化也不是万能的。跟用化肥农药一个道理,产量上去了,生态平衡破坏了,地力也下降了。长远看,不划算。”
他关闭了所有自动化设备,召集众人开会。
“这事儿怪我,想岔了。”陆尘很干脆地承认错误,“种地不能光图省事,还得尊重自然规律。这自动化,好比猛药,能治病,也能要命。得讲究个中西医结合……呃,是工业化与生态化结合。”
他制定了新的方案:
限制自动化范围:只在需要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的普通灵植上使用自动化温室,作为“粮食基地”,保障基础供应。
核心区域保持自然种植:世界树周围、立体生态药圃、珍稀灵植区,全部采用传统生态种植法,人工精心照料,保证品质和道韵。
引入智能监控,人工决策:利用机械境的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控园区温度、湿度、土壤墒情、虫情等数据,但灌溉、施肥、除虫等操作,由人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执行,不再完全依赖程序。
建立生态平衡系统:在园区内刻意保留一些“杂草”和“害虫”的天敌,如七星灵蚜、月光蝶等,形成小型食物链,以虫治虫,以菌治菌,减少对人工干预的依赖。
方案实施后,博览园很快恢复了往日的和谐。自动化温室高效产出着基础灵植,而核心区域则依旧生机勃勃,充满野趣与道韵。陆尘也不再整天泡在温室,而是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研究生态种植、优化世界树空间、以及……应付某位仙子的热情来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