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 > 第12章 旗亭画壁:诗歌PK大赛

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 第12章 旗亭画壁:诗歌PK大赛

作者:阅读小兵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7 01:54:33

清虚观的荒唐让马骥郁闷了好几天,直到他在书铺帮工时,偶然听到两个书生的对话,心情才重新振奋起来。

“你听说了吗?明日醉仙楼要办‘旗亭画壁’,王之涣、王昌龄、高适三位先生都会去!”一个书生压低声音,眼里满是兴奋,“谁的诗被歌妓唱得最多,谁就是赢家,还能得醉仙楼掌柜送的一坛陈年新丰酒!”

“真的?那我明日一定要去!能亲眼见到三位先生,就算挤破头也值了!”另一个书生激动地说。

马骥手里的毛笔“啪嗒”一声掉在纸上,墨汁晕开一大片。旗亭画壁!他在历史课上听过这个典故——几位诗人在酒楼里,以歌妓传唱诗作定胜负,这简直是大唐版的“音乐选秀”!

第二天一早,马骥揣着两个胡饼,天还没亮就往醉仙楼跑。到了地方才发现,他还是来晚了——醉仙楼外已经排起了长队,队伍里有书生、商人、甚至还有几个穿着襦裙的仕女,都是来凑热闹的。

“借过,借过!”马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挤到了酒楼门口。醉仙楼的伙计正拿着帖子核对身份,见马骥没帖子,刚想拦他,马骥赶紧说:“我是帮书铺老板送诗稿的,老板让我来看看,能不能把三位先生的新作抄回去!”

伙计半信半疑,但看他穿着朴素,不像是来捣乱的,便挥了挥手让他进去。

一进酒楼,马骥就被里面的景象吸引了。酒楼共分两层,一楼是散座,二楼是雅间。此刻一楼已经坐满了人,每张桌子上都摆着茶水和点心,人们低声交谈着,眼神里满是期待。大堂中央的舞台上,铺着红色的地毯,几个歌妓正坐在旁边调弦,她们穿着素雅的襦裙,有的弹琵琶,有的吹横笛,指尖拨动琴弦,发出清脆的声响。

最显眼的是大堂角落的屏风,屏风上挂着一张雪白的宣纸,旁边放着笔墨——这就是“画壁”用的,谁的诗被唱一次,就在纸上画一道。屏风后,隐约能看到几个人影,想必就是王之涣、王昌龄、高适三位诗人。

马骥找了个靠近舞台的位置坐下,刚端起茶杯,就听到一阵掌声——比赛开始了!

第一个走上舞台的是个穿绿衣的歌妓,她抱着琵琶,微微屈膝行礼,然后拨动琴弦,唱起了一首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歌声婉转,带着边塞的苍凉,大堂里瞬间安静下来,连喝茶的人都停下了动作。马骥听得心潮澎湃,这是王昌龄的《出塞》!他在现代就背过!

屏风后立刻传来一阵轻呼,王昌龄的声音带着兴奋:“算我一首!”紧接着,就见一只手从屏风后伸出来,拿着笔在宣纸上画了一道。

“好!唱得好!”马骥忍不住鼓掌,手掌都拍红了。周围的人也跟着喝彩,大堂里的气氛瞬间热烈起来。

第二个歌妓唱的是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歌声豪迈,充满了劝慰之意。屏风后再次传来动静,高适笑着说:“承让承让,也算我一首!”又一道墨痕落在宣纸上。

马骥看着宣纸上的两道墨痕,心里有些着急——怎么还没唱王之涣的诗?他最喜欢王之涣的《凉州词》,那句“黄河远上白云间”,光是想想就觉得气势磅礴。

他探头往屏风后看,隐约能看到王之涣正端着酒杯,神色淡定地品着酒,仿佛一点也不着急。旁边的王昌龄却有些坐不住了,时不时探头往外看,手指还在桌子上轻轻敲着节奏。

第三个、第四个歌妓唱的依旧是王昌龄和高适的诗,宣纸上的墨痕越来越多,王昌龄已经有三道,高适有两道,王之涣却一道也没有。马骥旁边的一个书生忍不住嘀咕:“王兄,你说王老先生的诗,今天会不会不被唱啊?”

“不可能!”另一个书生反驳,“王老先生的诗意境开阔,最适合传唱,肯定是还没到时候!”

就在这时,第五个歌妓走上舞台。她穿着一件月白色的襦裙,头发上插着一支玉簪,看起来格外素雅。她没有立刻唱歌,而是先调了调琴弦,然后闭上眼睛,缓缓拨动琴弦——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歌声刚起,大堂里瞬间安静下来。那歌声悠扬而苍凉,像带着边塞的风沙,又像藏着无尽的乡愁,听得人鼻子发酸。马骥甚至能想象出画面:黄河像一条黄龙,从白云间奔腾而下,一座孤城矗立在万仞高山上,羌笛声声,诉说着将士的思乡之情。

屏风后,王之涣猛地放下酒杯,哈哈大笑:“如何?我说过,此曲一出,必压群雄!”他站起身,亲自走到屏风前,拿起笔在宣纸上画了一道——这一道,正好比王昌龄多一道,比高适多两道。

“赢了!王老先生赢了!”马骥比王之涣还激动,跳起来鼓掌,差点把桌子上的茶杯碰倒。周围的人也跟着喝彩,大堂里的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连舞台上的歌妓都忍不住露出了笑容。

比赛结束后,王之涣、王昌龄、高适从屏风后走出来,接受众人的祝贺。马骥挤到前面,看着三位诗人谈笑风生,心里满是崇拜。有个书生上前请教王之涣:“先生,您的诗为何能打动人心?”

王之涣笑着说:“诗者,情也。将心中所想、眼中所见,用文字表达出来,自然能引起共鸣。”

马骥在旁边听得连连点头,心里忽然明白了——为什么这些诗能流传千年,因为它们写的是真实的情感,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的喜怒哀乐。

他摸了摸胸口的挂坠,那玩意儿不知何时变得温热,光芒流转,像被歌声和诗句感染了一样,比平时更活跃。马骥能感觉到,挂坠吸收了诗歌与音乐碰撞出的“文华”能量——这种能量不是单一的诗句,也不是单纯的旋律,而是两者结合后产生的共鸣,鲜活而热烈,让人心里暖暖的。

“原来诗歌还能这么玩。”马骥笑着想,“这大唐的‘选秀’,可比现代的有意思多了。”他决定,以后只要有“旗亭画壁”,他一定来捧场——既能听好诗,又能看热闹,何乐而不为?

喜欢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