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寒甲御天 > 第123章 四面烽火

寒甲御天 第123章 四面烽火

作者:小思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7 00:24:58

镇北城破,王勐殉国的噩耗,如同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引发了一场席卷整个大梁帝国的恐怖连锁反应。周边虎视眈眈的群狼,嗅到了这头垂死巨象散发出的衰弱气息,几乎在同一时间,亮出了獠牙,从四面八方扑咬上来。

首先发难的是东部的邻国——燕。燕国地处海滨,民风彪悍,骑兵精锐,历代燕王皆怀问鼎中原之志。此前碍于大梁国力强盛,北疆稳固,一直隐忍不发。如今见大梁北门洞开,中枢混乱,岂会放过这千载难逢的良机?

燕国以“狩边”为名,集结二十万精锐,由其太子慕容英亲自统帅,悍然越过边界,直扑大梁东部重镇——楚州。

楚州,乃东部屏障,素有“江淮锁钥”之称。若能攻克楚州,燕军便可沿运河南下,威胁帝国财赋重地江淮,亦可西进,直逼帝都侧翼!燕军攻势迅猛,其“铁浮屠”重甲骑兵如山崩海啸,楚州外围据点纷纷失守,守军退守孤城,烽火昼夜不息。

八百里加急军报飞入京都,朝堂再次震动。

“陛下!燕贼背信弃义,落井下石!楚州若失,江淮不保,帝国腹地将直面兵锋!”兵部尚书声音颤抖,充满了绝望。

皇帝面无人色,瘫坐在龙椅上。他能派谁去?北疆需要大将,西陲需要宿将,京都需要重兵护卫……朝中能征善战、又可堪信任的将领,已然捉襟见肘。

最终,在无人可用的窘境下,承平帝只得启用了一位年轻气盛、出身将门但缺乏独当一面经验的将领——镇东侯世子李云霄,命其率十万京师左武卫,紧急东进,阻击燕军。

此任命一出,朝野哗然。大皇子一党质疑李云霄能力,认为这是四皇子为了培植自身势力(李云霄家族与四皇子有旧)而冒险;四皇子一党则竭力担保,称“乱世当用奇才”。又是一番争吵,贻误了不知多少战机。

年轻的李云霄怀揣着建功立业的雄心与忐忑,带着十万并非绝对精锐、且仓促集结的军队,奔赴楚州战场。他们将要面对的,是久经沙场、志在必得的燕国太子和二十万虎狼之师。胜负之数,悬于一线。

仿佛是与东方约好一般,帝国的西陲,也燃起了狼烟。

广袤的西域,原本臣服于大梁的诸多小国,在强大的戎族南侵的“示范”效应下,在一些野心勃勃的大国(如龟兹、疏勒)的串联下,组成了联军,号称三十万(实际约十五万),浩浩荡荡东进,攻击大梁西部最重要的战略支点——贺州。

贺州地处河西走廊东端,是丝绸之路的咽喉,也是阻挡高原和沙漠势力东进的关键。一旦贺州失守,西域联军便可长驱直入,威胁关中平原,甚至截断帝国与西北的联系。

然而,由于朝廷长期将战略重心置于北疆,西陲防务日渐松弛。贺州守军兵力不足,装备老旧,面对西域联军的突然袭击,措手不及。联军中混杂着轻骑兵、骆驼兵以及善于攻城的步兵,战术灵活多变。贺州外围防线迅速被突破,数个重要军镇失守,通往关中的大门被砸开了一道缝隙。

军报传入京都,带来的已是贺州部分沦陷、守将求援的噩耗。

承平帝和满朝文武,此刻已然麻木。北疆、东方、西方……帝国的血液正从多个伤口同时喷涌。

“陛下……朝廷……已无兵可派了啊!”户部尚书老泪纵横,国库早已空空如也,连京营的粮饷都快发不出了。

最终,朝廷只能下达一道苍白无力的命令:命贺州邻近的连州、肃州等地方镇守使“相机行事,竭力自守,并伺机支援贺州”。这无异于将西陲的命运,交给了地方军阀和运气。这些地方镇守使,是否会真心救援?还是会拥兵自重,坐观成败?一切都是未知数。贺州乃至整个西陲,已然糜烂。

而在帝国南疆,气氛同样紧张。

刚刚被萧凡打服、被迫臣服纳贡的南川国,此刻也蠢蠢欲动。南川国主和朝中主战派,看到大梁四面受敌,萧凡的注意力必然被北方吸引,认为这是摆脱控制、甚至反咬一口的绝佳机会。

南川边境,军队开始频繁调动,小规模的摩擦和试探性进攻时有发生。南川的使节也在西域、甚至与一些海盗势力暗中接触,试图构建一个针对大梁的南方包围网。

然而,南川国主心中仍存有极大的忌惮。那只镇守在南疆的猛虎——萧凡,以及他那支战功赫赫、装备精良的虎啸营,如同悬在南川头顶的利剑,让他们不敢轻易将试探升级为全面战争。

南疆主帅府内,萧凡接到了南方异动的密报,只是冷冷一笑。

“跳梁小丑,畏威而不怀德。”他对麾下将领道,“传令边境各军,加强戒备,若有南川军卒越界挑衅,不必请示,格杀勿论!同时,令水师巡弋南部海域,震慑宵小。”

萧凡的强势与果断,如同定海神针,牢牢稳住了帝国的南大门。南川见萧凡并未因北方局势而调动主力,反而加强了边境守备,那点刚刚燃起的野心之火,又被硬生生压了下去,只得继续观望。但谁都知道,只要萧凡离开南疆,或者南疆军力出现空虚,南川这头饿狼,会毫不犹豫地扑上来。

而在所有战线中,最危急、最关乎帝国存亡的,依旧是北方。

戎族联军在攻陷镇北城后,气焰更加嚣张。他们分兵数路,一路继续扫荡北疆残余抵抗力量,一路则像瘟疫一样,向帝国腹地蔓延。兵锋所向,直指中原核心区域以及帝国北部最后的战略屏障——云州。云州若失,戎族骑兵将可一马平川,饮马黄河,帝都便将彻底暴露在敌人的铁蹄之下!

京都,已能隐约听到北方传来的战鼓声。恐慌达到了顶点,达官贵人开始秘密安排家眷南逃,市面上物价飞涨,秩序濒临崩溃。

值此存亡之际,承平帝终于做出了一个艰难而正确的决定。他启用了帝**界硕果仅存、德高望重的老将——卫擎苍。

卫擎苍,年近七旬,须发皆白,但身躯依旧挺拔如松。他一生历经大小百余战,威名赫赫,其威望和能力,无人能及。

朝堂之上,卫老将军慨然受命,声音苍劲如金石:“老臣深受国恩,值此危难,敢不效死?愿率军北上,拒敌于云州之外,虽马革裹尸,亦无憾也!”

承平帝涕泪交加,将帝国最后的希望,寄托在这位老将身上。他几乎掏空了京营最后的家底,并紧急征调了部分尚未被战火波及的州郡兵马,凑齐了二十万大军,交由卫擎苍统帅,北上云州,抗击戎族主力。

这二十万大军,已是帝国最后能拿得出手的、相对成建制的战略力量。他们的胜负,将直接决定大梁的国运。

四面烽火,将大梁帝国拖入了前所未有的深渊。

朝廷中枢,在接连不断的噩耗和无穷无尽的党争中,已然近乎瘫痪。政令出不了京都,或者说,发出的政令也无人认真执行。各地州郡,面对雪片般的求援和催粮文书,或阳奉阴违,或干脆置之不理。帝国庞大的官僚体系,在巨大的危机面前,显露出其腐朽不堪的本质。

财政彻底崩溃。加税的命令激起了更多民变,原本尚算富庶的江淮地区,也因战争威胁和难民涌入而动荡不安。盗匪如同野火般在帝国各处燃起,许多地方已是政令不行,豪强并起。

流民如潮,饿殍遍野。瘟疫伴随着战争和饥饿,在难民群和城市中肆虐。整个大梁,仿佛一艘千疮百孔的巨舰,正在狂风暴雨中缓缓下沉,船上的人们,挣扎、哭喊、互相倾轧,等待着最终的命运。

与帝国的混乱与绝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疆异乎寻常的稳定与繁荣。

这里没有烽火,没有流民潮,市井依旧繁华,农田井然有序,工坊叮当不息。虎啸营的操练声比往日更加雄壮,一股肃杀之气在平静的表象下涌动。

萧凡站在镇南关的城楼上,目光似乎穿越了千山万水,将帝国的惨状尽收眼底。他手中掌握着帝国最精锐的军队,最充足的粮草,最稳固的根基。

冷锋、雷隼等心腹将领立于身后,眼神中充满了渴望与战意。

“王爷,朝廷……快撑不住了。我们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四方皆反,国将不国,正是我南疆男儿匡扶天下之时!”

萧凡沉默良久,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卫老将军北上,是忠烈,亦是朝廷最后的气运。让他先去打,去耗。戎族、燕贼、西域联军……让他们先去争,去抢。”

“我们要等,等朝廷山穷水尽,等天下人心尽失,等一个……奉天承运,拯万民于水火的时机。”

“传令各方细作,严密监视各路战况,尤其是云州卫老将军与戎族之战,以及楚州李云霄与燕军之战。每一份战报,我都要第一时间看到。”

“南疆,继续备战。我们要等”

他的目光最终投向北方,那帝国的中心,京都的方向。

烽火照四海,血泪染山河。

大梁的天命,正在这四面楚歌中,急速流逝。

而潜龙在渊,静待风雷。南疆的利剑,已悄然指向了那至高无上的位置,只待一个最完美的出鞘时机。帝国的挽歌已然奏响,而新的序曲,正在这南疆之地,悄然谱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