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寒甲御天 > 第85章 奏请朝廷

寒甲御天 第85章 奏请朝廷

作者:小思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7 00:24:58

苍黎退下后,萧凡并未立刻休息。他深知,扶持苍黎掌管南阙,虽是最符合现实利益的选择,但必须得到朝廷的正式认可,方能名正言顺,避免日后生出诸多事端。否则,私自与他国宗室达成协议,极易授人以柄,被朝中政敌攻讦为“擅权自重”、“私相授受”。

他必须上一道奏折,说服皇帝和朝廷,接受这个方案。

沉思良久,萧凡铺开宣纸,亲自磨墨,提笔书写。他并未让书记官代笔,因此事关乎重大,需字斟句酌,既要阐明利害,又要隐藏部分真实意图,更要显得完全是从朝廷大局出发。

奏折的开头,他先是详细禀报了斩杀蛮烈、击溃南川大军、以及接收苍黎献上木赤、兀术首级并请求内附的经过,将战果最大化呈现,奠定自己无可争议的功绩基础。

随后,笔锋一转,切入核心议题——如何处置战后南阙?

他并未直接提出让苍黎执政,而是先摆出两种看似可行的选择,并逐一分析其弊端:

“其一,郡县其地,直接管辖。”萧凡写道,“南阙新附,民心未稳,风俗异于中土。若置郡县,遣流官,非唯耗损朝廷巨万钱粮,更需常年派驻重兵弹压。其地贫瘠,产出有限,恐入不敷出,反成朝廷累赘。且强改其俗,易生变乱,恐非长久之计。前朝征南旧事,可为殷鉴。”

“其二,另立新君,羁縻统治。”他继续分析,“然木赤、兀术虽死,其余党犹存,各部首领心怀异志。若立一新君,无论立谁,恐难以服众,稍有时日,必再生内斗,或又引外援(如南川余孽)为乱。届时,朝廷岂非又要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如此循环,南疆永无宁日。”

分析了两种选择的巨大风险和成本后,他才顺势引出自己的建议:

“故臣反复思量,昼夜难眠。窃以为,上述二策,皆非善法。为朝廷久远计,为南疆安宁计,莫若取 ‘羁縻之实,而免郡县之累’。”

“今有南阙宗室苍黎,其人虽此前闲散,然深明大义,痛恨木赤、兀术祸国之行,主动诛杀二獠,献其首级,并恳请内附,愿率南阙上下,永为大梁属国,世代称臣,岁岁朝贡。”萧凡刻意强调了苍黎的“主动”和“恭顺”。

“臣观其言辞恳切,且其为南阙正统宗室,身份上较易为南阙遗民所接受。若陛下许其之请,册封其为南阙王,代掌其国,则可收一举数得之效:

一、 可迅速稳定南阙局势,避免权力真空引发新的动荡与杀戮,使南疆重归安宁。

二、 可不费朝廷一兵一卒,而得一边疆属国,岁增贡赋,扬天朝威德于域外。

三、 可令南阙成为抵御南方(指南川及其他潜在势力)之屏障,朝廷只需稍加扶持,便可坐享其成,无须直接面对边患。

四、 苍黎得位全赖天朝册封,必心存感激,畏威怀德,其忠诚远胜于自行崛起之枭雄,易于掌控。”

为了进一步打消朝廷的疑虑,尤其是皇帝可能存在的猜忌,萧凡又补充道:

“至于属国具体事务,朝廷可仿古制,设‘安抚使’或‘监国’一职,由陛下钦派大臣担任,常驻南阙,督察其政务、军务、贡赋,以确保其永遵臣节,不生异心。如此,则名份、实利皆归于朝廷,而烦劳、风险则由属国自担。”

最后,他以极其谦恭和为国家考量的语气结尾:

“此乃臣一隅之见,是否妥当,伏乞陛下圣裁。臣虽在军中,亦知朝廷艰难,绝不敢因军功而妄求非分之赏,亦不敢因私谊而废国家公器。一切皆以社稷安稳、边陲永固为念。若陛下另有庙算,臣必谨遵圣意,绝无异议。”

写罢,萧凡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措辞严谨,逻辑清晰,既充分说明了利害,又完全将自己置于忠君为国的位置上,毫无私心可言。他这才将奏折用火漆封好,以六百里加急,直送京城。

数日后,萧凡的奏折抵达京城,再次在朝堂上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如同萧凡所预料的那样,以兵部尚书李纲为首的部分武将和强硬派,依旧主张直接设立郡县,将南阙彻底纳入版图,认为如此方能一劳永逸。

而以宰相陈松为首的文官集团,则大多支持萧凡的建议。陈松出列道:“陛下,镇南王所奏,老成谋国,思虑周详。直接郡县,耗资巨大,治理困难,确非上策。扶持一恭顺属国,令其称臣纳贡,为我屏障,实乃以夷制夷之上策。既可省却朝廷无限烦劳,又可收其实利,更显天朝宽仁浩荡之恩德。臣附议!”

大皇子萧景恒本能地想要反对一切有利于萧凡的提议,但他仔细看了萧凡的奏折,发现其建议确实老辣,几乎找不到反驳的理由,且符合文官集团的利益,若强行反对,反而显得自己不顾大局,只得悻悻不语。

四皇子萧景禹则敏锐地看到了此议背后的深远影响,他出列道:“父皇,镇南王兄之议,确有道理。然儿臣以为,这‘监国’或‘安抚使’一职,人选至关重要,需得一位忠贞体国、老成持重之大臣担任,方能真正代表朝廷,震慑属国,使其不敢生二心。”

皇帝萧衍高踞龙椅,静静听着臣子们的争论,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扶手。他心中早已权衡清楚。

直接吞并南阙,好处是名义上的领土扩张,但坏处是实实在在的治理难题和财政负担,且容易激起南阙民变,得不偿失。而采纳萧凡的建议,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低成本、高收益、风险可控。那个苍黎,一个毫无根基的闲散王爷,全靠大梁册封才能上位,必然比任何人都要依赖和忠诚于大梁(至少表面如此)。设立监国,更是将控制权牢牢抓在朝廷手中。

萧凡此举,确实是站在朝廷角度考虑,解决了大难题。至于萧凡个人是否能从中获得某些隐性好处……皇帝眼中闪过一丝深邃的光芒。只要南阙稳定,忠于大梁,些许隐性好处,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毕竟,萧凡立下的可是不世之功。

“众卿不必再议了。”皇帝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镇南王萧凡所奏,深合朕意。南阙之事,就依此办理。”

“册封苍黎为南阙王,世袭罔替,永为大梁属国。责令其即刻整顿国内,遣使来朝,奉上称臣国书与贡品清单。”

“设立‘南阙安抚使司’,安抚使一职……由朕另行简派。”

“另,旨意萧凡,妥善处理南阙交接事宜,待安抚使到任后,协助其稳定局势,而后率军班师回朝。朕,要亲自为他庆功!”

“陛下圣明!”群臣躬身齐呼。

圣旨很快拟定,并以最快速度发往南疆。

南疆大营,接到朝廷圣旨的萧凡,脸上露出了预料之中的淡淡笑容。

皇帝的决定,完全在他的计算之内。朝廷得到了体面和实利,而他也顺利地将苍黎——这个向他个人效忠的代理人——推上了南阙的王位,为自己在南疆打下了一根坚实的楔子。

他立刻召见了翘首以盼的苍黎。

“苍黎王爷,不,现在该称南阙王了。”萧凡将圣旨内容告知了他,“陛下已准你所请,册封你为南阙王。望你谨守臣节,好生治理南阙,勿负皇恩,亦勿负本王举荐之力。”

苍黎闻言,喜极而泣,再次跪地叩首,指天誓日表达忠心。

“朝廷会派遣安抚使前来,你要好生配合,不可怠慢。”萧凡提醒道,既是提醒,也是警告。

“苍黎明白!苍黎定视安抚使如天使,凡事必先请示,绝不敢专擅!”苍黎立刻表态。

很快,南阙王苍黎正式即位(仪式从简),并立刻以属国藩王的身份,向大梁皇帝上了称臣纳贡的国书,承诺永世臣服。

萧凡则命令梁军协助苍黎,肃清木赤、兀术的残余势力,稳定国内秩序。整个过程进展顺利,南阙百姓历经战乱,早已渴望和平,对于谁当国王并不太在意,只要不再打仗即可。

南疆的局势,以一种相对平稳的方式,逐渐尘埃落定。

萧凡站在点将台上,望着逐渐恢复生机的南阙大地,心中清楚,自己在南疆的使命,暂时告一段落。接下来,他将要班师回朝,去面对另一场更加复杂、或许也更加凶险的博弈——京城的朝堂。

但此刻,他的手中,已然多了南阙这张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