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寒甲御天 > 第42章 被构陷弑君

寒甲御天 第42章 被构陷弑君

作者:小思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7 00:24:58

车厢内,萧凡闭目养神,指节却无意识地轻叩着膝上的密匣。账册上的名字如走马灯般在他脑中回旋,每一个背后都可能牵扯着一股盘根错节的势力,甚至直达天听。陛下会如何决断?朝堂又将迎来怎样的震动?他心如明镜,此番回京,绝非简单的复命,而是步入一个更为凶险的漩涡。

数日后,京城巍峨的城墙在望。然而,入城的氛围却隐隐透着一丝异样。盘查似乎较往日更为严密,城守官兵的眼神中带着审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感。

萧凡一行径直入宫,求见陛下复命。然而,在宫门处,他们却被拦下了。

拦驾的不是旁人,正是大皇子萧景恒。他一身亲王常服,面带忧色,却恰到好处地挡住了去路。

“萧指挥使,辛苦了。”萧景恒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仪,“父皇近日龙体欠安,太医嘱咐需静养,不便见外臣。指挥使的奏章,父皇已览,甚是欣慰。不若先将一应人犯、证物移交有司,待父皇康健些,再行召见详询?”

萧凡眸光微凝。陛下身体不适?偏偏在这个关键时候?他拱手,不卑不亢:“殿下关怀陛下,臣感同身受。然此案干系重大,涉及证物乃绝密,陛下曾有密旨,须臣亲自面呈。且案犯狡诈异常,恐生变故,臣亦需向陛下当面陈情。”

萧景恒眉头微蹙,似乎对萧凡的坚持有些不满,但仍维持着风度:“指挥使忠心可嘉,但父皇圣体为重。况且,宫内宫外皆需稳定,指挥使携重案归来,动静不小,还是按章程办事更为稳妥,以免引发不必要的猜疑和动荡。” 他的话中,隐隐带着一丝告诫的意味。

就在这时,另一道清朗的声音响起:“皇兄此言差矣。”

只见三皇子萧锦琰缓步走来,他面带浅笑,先是对萧景恒行了一礼,继而转向萧凡:“萧指挥使为国操劳,侦破大案,父皇定然期盼早日得知详情。既然父皇只是静养,并非不能视事,由张公公通传,看父皇是否愿意见上一见,岂不更为妥当?若父皇确实倦怠,再依皇兄之言不迟。”

两位皇子的目光在空中短暂交锋,气氛微妙。萧景恒强调“稳定”与“章程”,意在延缓萧凡面圣,其门下或有官员深陷盐案,他需要时间周旋。而萧锦琰则看似支持萧凡,实则可能想借此机会,若父皇听闻盐案详情对大哥不利,他便能从中渔利。

萧凡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三殿下所言在理。可否劳烦张德海公公通禀一声?”

一直垂手侍立在一旁的首领太监张德海,这才上前一步,躬着身子,脸上是万年不变的恭谨笑容:“二位殿下,萧大人,陛下确实吩咐了要静养。不过萧大人乃陛下股肱,又刚立大功…老奴这就去瞧瞧陛下醒了没有,若陛下精神尚可,必当为大人通传。” 他说话圆滑周到,谁也不得罪,躬身退后几步,转身向宫内走去。

宫门外,一时陷入短暂的寂静。萧景恒面色平静,眼神却深邃。萧锦琰则好整以暇地打量着萧凡身后的阵仗,目光在那沉重的密匣上停留了一瞬。

萧凡心中那股不安感愈发强烈。陛下的“病”,来得太巧了。两位皇子的出现,也绝非偶然。这宫门之外,已是暗流汹涌。

等待的时间并不长,但对于各怀心思的几人来说,却仿佛过了许久。

张德海去而复返,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容:“萧大人,陛下醒了,听闻您回来,宣您御书房觐见。只是陛下精神短,还请大人长话短说。” 他又转向两位皇子,“陛下说,二位殿下也辛苦了,暂且回去歇着吧。”

萧景恒与萧锦琰对视一眼,各自眼神复杂,但均躬身领命:“儿臣遵旨。”

萧凡整理了一下衣冠,深吸一口气,手捧密匣,跟随张德海步入深宫。石虎、冷锋等人则按规矩留在宫外等候。

皇宫内苑,寂静肃穆,唯有靴子踏在青石板上的轻微回响。夕阳余晖将宫殿的影子拉得很长,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压抑。

来到御书房外,张德海轻声通报:“陛下,绣衣指挥使萧凡到了。”

“进来。” 房内传来皇帝萧衍的声音,听起来确实带着几分疲惫和沙哑。

张德海为萧凡推开房门,随即垂首侍立在门外,并未跟入。

萧凡步入御书房。房内灯火已点起,皇帝萧衍并未坐在书案后,而是靠在窗边的软榻上,身上盖着薄毯,面色有些苍白,但眼神依然锐利。他手中正拿着一份奏折,似是萧凡先前送来的那份。

“臣,萧凡,叩见陛下。江南盐案已毕,首要逆犯李玉莲及其党羽均已擒获,相关证物在此,请陛下圣览。” 萧凡跪地,将密匣高举过头。

皇帝放下奏折,目光落在密匣上,缓缓道:“辛苦了,平身吧。扬州的事,朕已初步知晓。你做得很好,雷厉风行,拔除了我大梁一颗毒瘤。” 他的语气虽带着赞许,却并无太多喜悦,反而有种深沉的疲惫,“那账册,果真如奏章所言,牵扯甚广?”

“回陛下,账册所录,触目惊心。两淮盐运、漕运、扬州府衙乃至…京城各部院,均有人员涉案,贪渎数额巨大,骇人听闻。” 萧凡起身,语气沉凝。

“拿来朕看。” 皇帝的声音沉了下去。

萧凡上前,打开密匣,取出那本厚厚的账册,恭敬地呈上。

皇帝接过账册,就着灯光,一页页翻阅起来。书房内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皇帝的脸色越来越沉,眉头越锁越紧,呼吸也渐渐粗重。显然,账册的内容远超他的预期,其中的名字和数字,像一把把尖刀,刺向他力图维持的朝堂。

突然,皇帝的手猛地顿住,目光死死盯在某一页上!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潮红,身体微微颤抖。

“这…这逆子!还有…他们…他们竟敢!!” 皇帝的声音因极致的愤怒而颤抖,他猛地举起手中的账册,似乎想狠狠摔出去!

然而,就在这极怒攻心的瞬间,异变陡生!

御书房的窗棂似乎极轻微地动了一下,一道几乎看不见的黑影如鬼魅般一闪而过!

几乎是同时,“噗”的一声轻响,皇帝陛下举起账册的手猛地一僵,随即整个人向后一仰,闷哼一声,竟直挺挺地倒了下去!额角瞬间沁出鲜血,染红了软榻的扶手!他手中的账册和先前那份奏折散落一地。

“陛下!” 萧凡骇然失色,一个箭步冲上前去!

就在他冲到的同时,书房门被猛地推开,张德海惊慌失措地冲了进来,恰好看到皇帝倒地、萧凡近在咫尺的一幕!

“陛下!陛下!快传太医!快传太医啊!” 张德海发出凄厉的尖叫,扑到软榻前,声音响彻整个御书房区域,“来人啊!有刺客!萧凡!你…你对陛下做了什么?!”

门外脚步声骤响,大批侍卫瞬间涌入,刀剑出鞘,明晃晃的兵刃瞬间将萧凡团团围住!

萧凡站在原地,看着倒地昏迷、生死不知的皇帝,又看向散落在地的账册和奏折,最后看向惊惶万状、眼神却深处藏着一丝冷意的张德海,以及周围虎视眈眈的侍卫。

他瞬间明白了。

这是一个局。一个针对他,也可能针对皇帝的,极其狠毒的死局。

陛下在与自己独处时遇袭昏迷,自己是现场唯一的人证,也是最大的人犯。人证物证(看似)俱在,百口莫辩。

“张公公,” 萧凡的声音冷得如同寒冰,“你看清楚了,不是我。”

“老奴…老奴只看到您靠近陛下,然后陛下就…就…” 张德海涕泪交加,一副忠心老仆的模样,“萧大人,您为何要如此啊!陛下待您恩重如山啊!”

侍卫们逼近一步,刀锋几乎触及萧凡的衣衫。

萧凡深吸一口气,缓缓举起双手,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最终定格在张德海脸上:“本官束手就擒。但,清者自清,浊者自浊。陛下若有三长两短,我萧凡万死难辞其咎。但真正的凶手,也休想逍遥法外!”

他知道,此刻任何反抗都会坐实罪名。唯有先保住性命,才能图谋洗刷冤屈,查明真相。

侍卫上前,卸下了萧凡的佩刀,给他戴上镣铐。

在被押出御书房的那一刻,萧凡的目光再次扫过地面。他注意到,散落的账册中,有一页似乎被撕去了一角,而陛下刚才翻阅奏折时用的那方白玉镇纸,滚落到了角落,其上…似乎沾染了一丝极淡的、并非陛下血色的异样痕迹。

还有,那扇窗棂,有一条几乎难以察觉的新鲜擦痕。

皇帝陛下在御书房遇袭昏迷的消息,如同平地惊雷,瞬间炸响了整个皇宫,并以最快的速度向整个京城蔓延。

萧凡被投入了绣衣使诏狱——一个他曾经执掌生杀大权的地方,如今却成了关押他的囚笼。消息被严密封锁,对外只宣称有刺客,详情不明。但宫闱之内,各种流言蜚语早已悄然滋生。

“听说了吗?是萧凡萧大人…”

“怎么可能?他刚立了大功啊!”

“功高震主?还是…那江南的案子牵扯太大,他想…”

“嘘!慎言!不要命了!”

大皇子萧景恒和三皇子萧锦琰第一时间赶到寝宫外侍疾,两人面色沉痛,眼神交换间却各怀鬼胎。萧景恒心中惊疑不定,既担心父皇,又恐萧凡说出什么于己不利的供词。萧锦琰则暗自揣度,这是否是扳倒大哥一系的绝佳机会。

寝宫内,太医们进进出出,面色凝重。皇帝萧衍昏迷不醒,伤势(或病情)极重。

而被严密关押的萧凡,在最初的审问中,始终坚持自己的说辞:有第三人从窗外偷袭,陛下是看到账册某一页后突然暴怒,继而遇袭。他要求勘验现场,查验陛下伤势和凶器。

然而,现场早已被破坏(张德海以保护陛下、清理现场为由),窗外的痕迹模糊不清。那方镇纸被作为“凶器”呈送,但经过擦拭,上面的异样痕迹已不可辨。账册被收走,那缺失的一角无人提起,仿佛从未存在。

初步的调查方向,在某种隐形的力量引导下,几乎全部指向了萧凡。动机?或与皇帝因盐案最终处置意见不合而起争执,冲动下手。或他本身就在盐案中牵扯甚深,眼见阴谋败露,铤而走险。

在这片乌云密布中,一个身影正小心翼翼地在宫廷的阴影里穿梭。

冯巧儿。冯坤的义女,因萧凡办案时秉公处理,未将她牵连问罪,将她送于宫中浣衣局,她对萧凡,心存感激。

御书房出事时,她正巧奉命送洗好的衣物前往附近的一处宫苑。混乱中,她似乎瞥见了一个模糊的黑影从御书房方向的宫墙掠过,速度极快,但并未看清具体。她还注意到,在事发前片刻,首领太监张德海曾离开过御书房门口一小会儿,与一个端着茶盘的小太监低语了几句,那小太监的神色有些慌张。

这些零碎的见闻,在她心中搅起了波澜。她知道萧凡被抓,罪名是弑君!她不相信恩公会做出这种事。但她人微言轻,又是戴罪之身,岂敢妄言?

与此同时,婉如,那位在宫中颇有地位的女官,奉命“安抚”并“留意”浣衣局等处的宫人,实则是在探查是否有人看到或听到什么不该知道的事情。她的目光,偶尔会落在丁玲珑这些可能靠近事发地的宫女身上。

巧儿感受到了这种无形的压力,她更加谨慎,却也将那零碎的线索深深刻在了脑子里。

萧凡在诏狱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审讯他的是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员,背后显然有皇子的影子。问题尖锐,步步紧逼,意在坐实他的罪名。

“萧凡,你声称有第三人,何人能证明?”

“窗外痕迹模糊,如何断定不是伪造?”

“陛下因何动怒?是否因你顶撞陛下,或账册中有对你不利之处?”

“是否你自知罪孽深重,欲铤而走险,行大逆之事?”

萧凡闭目,不予多言。他知道,此刻多说无益,反而可能落入陷阱。他只反复强调一点:请求面见陛下(若陛下苏醒),或由宗正府、勋贵重臣联合审理,彻查此案。

他的沉默和坚持,让审讯者无可奈何,却也使得外界关于他“默认”或“无从狡辩”的传言更盛。

狱中夜深人静时,萧凡脑中反复推演着当时的情景。陛下的暴怒、窗外的异动、张德海的“恰好”闯入、账册的缺页、镇纸的异样…碎片很多,却无法串联。是谁?目的为何?阻止陛下看到账册全貌?嫁祸自己?还是…兼而有之?

他想起两位皇子在宫门外的对峙,想起张德海那看似恭谨实则深藏不露的眼神。凶手必然对宫廷极为熟悉,且能准确把握陛下看到账册关键处时的反应。

就在萧凡几乎陷入绝境之时,狱通道尽头传来轻微的脚步声。不是狱卒。

一个纤细的身影,借着阴影的掩护,悄悄靠近了牢门。是巧儿。她不知用了什么方法,买通或引开了附近的守卫片刻。

“大人…” 她声音极低,带着颤抖,飞快地将那日所见——模糊黑影、张德海与慌张小太监的低语——告诉了萧凡。

萧凡眼中猛地爆出一抹精光!

张德海!果然有问题!他离开的那片刻,足以做很多事!那小太监的慌张,茶盘…是了,陛下动怒如此之烈,是否不止因为账册?是否还因为…别的什么?比如,茶水?

而那模糊的黑影,证实了确实有第三人存在!虽然丁玲珑未看清,但这提供了一个追查方向!

“巧儿姑娘,多谢!” 萧凡沉声道,心中已有了计较,“此事凶险,你万勿再对他人提起,立刻回去,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保护好自己!”

巧儿用力点头,迅速消失在黑暗中。

这一线微光,虽不足以照亮全部迷雾,却让萧凡看到了希望。突破口,就在张德海和那个送茶的小太监身上!还有,陛下当时的饮食!

然而,他还未来得及细想下一步,牢门外再次响起脚步声,这次是沉重的官靴声。

来的是一位意想不到的人——三皇子萧锦琰。

萧锦琰挥退了左右,独自站在牢门外,隔着栅栏看着萧凡,脸上带着一丝复杂的表情。

“萧指挥使,”他缓缓开口,“本王不信你会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萧凡静静地看着他,不发一言。

萧锦琰继续道:“但如今证据对你十分不利。大哥那边…似乎很希望尽快结案。宫中由张德海把持,很多线索恐怕难以深究。”

他停顿了一下,声音压得更低:“指挥使是聪明人。若你肯将扬州案的一些…‘细节’,尤其是涉及某些人的具体情况,告知本王,或许本王能设法周旋,保住你的性命,甚至…为你争取一个查明真相的机会。”

图穷匕见。三皇子是想趁火打劫,换取扳倒大皇子的弹药。

萧凡心中冷笑,面上却依旧平静:“殿下,萧凡蒙冤,只信证据与公道。扬州案一切详情,均已奏报陛下。恕臣无可奉告。”

萧锦琰的脸色沉了下来:“萧凡,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若无外力相助,你必死无疑!”

“清白的死,好过苟且的活。”萧凡闭上眼睛,“殿下请回吧。”

萧锦琰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牢房再次恢复寂静。萧凡知道,三皇子的耐心有限,大皇子那边更不会放过他。时间,不多了。

他必须利用好巧儿提供的线索,也必须设法让外界知道,真正的凶手还在逍遥法外

一场在宫廷内部和外部同时进行的、与时间赛跑的暗战,悄然拉开了序幕。真正的凶手,正隐藏在幕后,冷眼看着这一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