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微号”星舰驶离火星轨道,航向锁定木星系统。
舰桥上,三位神启者凝视前方星空,神情严肃,带着对未知的探求。
维斯教授白发苍苍,弓着背在引力波探测器前忙碌。
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因基因强化,精力充沛,双手在控制台上飞速操作,目光紧盯数据流。
“有发现!”维斯教授突然直起腰,声音颤抖。
“小行星带外侧引力异常,频率与我的高维弦理论预测值高度匹配!”
沃尔科夫走到他身旁,目光落在数据流上:“确定不是探测器故障?”
“绝对不是。”
维斯回答,“这种波动特征只能来自特殊空间结构。
我想我们可能找到了高维空间折叠的第一个实证!”
与此同时,李颖在生物实验室内分析宇宙尘埃。
显微镜下,一些古老的有机大分子结构让她惊叹。
“这些分子至少有四十亿年历史,”她对记录仪说道,“但它们的组织方式显示出非随机特性。这可能是早期宇宙生命的种子!”
三周后,“太微号”进入木星引力范围。
所有人都被眼前景象震撼——气态行星占据大半视野,表面条纹云层翻滚不息,大红斑占据视野,威压迫人。
“木星磁场强度超出预期17%,”常曦冷静报告,“护盾能量消耗增加,导航系统受到干扰。”
沃尔科夫看着数据:“木星辐射带强度足以让普通飞船在数小时内彻底瘫痪。开启第二层护盾。”
舰桥上,科研团队围在星图前讨论。
“木卫二欧罗巴表面覆盖冰层,内部可能有液态海洋,资源开发难度高。”
“木卫三加尼米德体积大但重力也大,机器设备工作效率会大幅下降。”
“木卫四卡利斯托太远,往返运输成本高。”
沃尔科夫指向最内侧的卫星:“木卫一。环境恶劣,但距离木星最近,轨道速度快,且表面活火山提供了丰富能量潜力。”
“但艾欧环境严酷!”
一位科学家反对,“表面温度从零下150度到正450度变化剧烈,硫磺火山随时喷发,辐射强度足以烧穿普通合金!”
沃尔科夫神色兴奋:“越是极端环境,越能测试我们技术的极限。”
“有更重要的理由。”
常曦投影打断讨论,“刚完成的物质扫描显示,艾欧地表下约三百米处存在大量与暗铁成分高度相似的物质信号。”
这句话让舰桥瞬间安静。
“确认数据!”沃尔科夫命令道。
“已三次复核,误差小于0.7%。”
常曦回答,“可以95%以上的把握确认那里存在暗铁矿脉。”
决定做出。
两天后,第一批“开拓者-火山盾构型”机器人从“太微号”弹射舱中发射,直奔艾欧表面。
这些特制机器人外表覆盖厚特种陶瓷隔热层和铅基辐射屏蔽层,专为极端环境设计。
沃尔科夫在指挥室内监控每台机器的状态。
屏幕上,艾欧表面硫磺与黑色岩石交织,熔岩不时从火山口喷涌。
机器人在恶劣环境中缓慢推进。
“七号机温度过高,冷却系统已到极限!”
“十二号机被喷发物击中,外壳损坏30%!”
“警告,区域B突发强辐射脉冲,五台机器人信号丢失!”
沃尔科夫面无表情,继续发出命令:“调整剩余单位路线,避开活跃区域。”
第三天深夜,沃尔科夫在休息舱休息,突然被急促通讯铃声惊醒。
“教授!钻探成功!”通讯器那端传来兴奋声音,“我们找到了!”
十分钟后,沃尔科夫站在实验室中,手捧拳头大小的石块。
强光下,这块石头表面闪烁暗沉金属光泽,与火星发现的暗铁相似,纯度似乎更高。
“初步分析显示,”常曦的声音从扬声器传出,“这块样本中暗铁含量比火星最好的矿石高出37%,且几乎不含杂质。”
随后,地质雷达扫描结果传来,三维全息投影在实验室中央缓缓展开。
所有人目瞪口呆地看着投影中那条巨大的、不断向地下延伸的矿脉。
“根据初步估算,”常曦的声音平静,带着难以掩饰的震撼,“这条矿脉的储量足以满足五万台刑天级战斗机器人的制造需求,甚至可以为未来的级星舰提供全部核心结构材料。”
沃尔科夫调整呼吸,立即启动量子通讯,将重大发现传回火星基地。
火星“起源二号”基地内,何强的化身接收到消息后立即行动。
“所有生产线进入紧急状态!”何强下令“我要在两周内见到五千台采矿机器人集结完毕。动用所有资源,不计成本。”
火星基地瞬间沸腾。
自动化工厂全线开启,熔炉日夜不息地熔炼火星丰富的铁矿和钛矿。
机器人流水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每小时数十台崭新采矿机器人从生产线上走下。
木卫一表面,沃尔科夫没有闲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