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千湖泽约几月之后,仲夏午后,空气里的燥热仿佛被一道无形的屏障隔绝。脚下的红泥路变成了坚实的青石板,蜿蜒着向上延伸,最终汇入一座依着陡峭山势而建的小镇。
望仙镇。
小镇不大,灰黑色的石屋如同巨大的山岩鳞片,层层叠叠地镶嵌在青翠的山坡上。屋顶覆盖着厚重的青黑色石板,被终年缭绕的水汽浸润得油亮。
狭窄的街巷陡峭曲折,石阶湿滑,缝隙里顽强地生长着深绿色的苔藓。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独特的混合气息——山林的清新、石头的冷冽、药材的微苦,以及一种若有若无、却远比凡俗地界精纯活跃的天地灵气!
这灵气如同无形的溪流,丝丝缕缕地渗入毛孔。洛灿丹田内那凝练无比的气旋,在踏入镇口的瞬间,便如同久旱逢甘霖般,自主地加速旋转起来!每一次旋转,都艰难地从这精纯的灵气溪流中,攫取着那微不足道的一丝一缕。
效率依旧低得令人绝望,但气旋本身的光芒,在这更优渥的环境下,似乎又凝实、活跃了那么微不足道的一丝。他深吸一口气,冰冷的山风带着浓郁的灵气灌入肺腑,左肩那点残留的酸胀感似乎也被这清凉抚平。
夏璇的感受则更为明显。她炼气三层的修为,对灵气的感应远比洛灿敏锐。这里的灵气浓度,比东域诸国任何一处凡俗城池都要浓郁数倍!
虽然远不足以支撑快速修炼,但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沁人心脾的清爽,让她精神为之一振,连日赶路的疲惫被驱散了不少。
镇口的石碑旁,一个穿着半旧道袍、头发花白的老修士正闭目盘坐在蒲团上,身前摆着一个缺口的陶碗,里面零星躺着几枚铜钱。他气息微弱,约莫炼气二层,身上道袍洗得发白,袖口打着补丁,一副潦倒模样。
听到脚步声,他眼皮微抬,浑浊的目光在洛灿和夏璇身上扫过,尤其在夏璇身上那微弱的灵力波动上停留片刻,随即又漠然地垂下眼帘,仿佛世间一切都与他无关。
街道上行人不多,但气质迥异于凡俗。有穿着粗布短打、背着药篓、行色匆匆的采药人,其中不乏低阶修士。
有穿着各色道袍、僧衣,气息或沉稳或飘忽的修士,也有少数穿着绫罗、带着护卫的凡人富商,脸上带着敬畏和好奇,小心翼翼地打量着周围。
修士们大多行色匆匆,彼此之间保持着一种心照不宣的距离感,眼神警惕而疏离。
洛灿的目光习惯性地扫视着街道两旁的店铺。与凡俗城镇不同,这里的店铺招牌大多简洁古朴,甚至没有任何招牌。
一个门口摆着几捆干草药的石屋,里面传出淡淡的药香,一个挂着几件半旧皮甲、摆放着几把寒光闪闪刀剑的铺子,还有一家门口堆放着一些未经雕琢的矿石原石,散发着驳杂的土石之气。
“积善坊?”夏璇低声念出街角一块半埋入土、字迹模糊的石碑。石碑指向一条更窄、更陡峭的小巷。
两人对视一眼,循着石碑的指引,拐入小巷。巷子深处,地势稍缓,出现一个不大的石坪。石坪三面环着几间更为规整的石屋,门口都挂着小小的木牌。
百草阁——门口飘出浓郁的药草混合气味。
火炉坊——隐约传来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和一股热浪。
万符轩——门口贴着一张褪色的、画着扭曲符文的黄纸。
通晓居——门口挂着“消息、向导”的小木牌。
还有一家没有招牌,门口只挂着一个画着储物袋图案的简陋木牌。
这便是望仙镇修士聚集的核心区域——积善坊。规模很小,只有寥寥七八家店铺,但进出的修士气息明显比镇口那些强上不少,大多在炼气三、四层左右,偶尔能见到一两个五层的。空气中灵气的浓度也比镇口又高了一些。
洛灿和夏璇走进那家没有招牌、只挂着储物袋图案的店铺。店内光线昏暗,靠墙立着几个粗糙的木架,上面摆放着一些破旧的玉简、几本线装册子、一些杂七杂八的矿石碎片、兽骨、以及几个颜色黯淡、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灰布小袋子。
柜台后坐着一个穿着油腻皮围裙、头发乱糟糟如同鸟窝的干瘦老头。他正就着一盏昏暗的油灯,用一把小锉刀极其专注地打磨着一块指甲盖大小的金属薄片,对进来的客人眼皮都懒得抬一下。
夏璇的目光落在木架上那几本册子上。她拿起一本最厚、封面泛黄、用粗线装订的册子,封面上用歪歪扭扭的墨字写着《修仙初解散修必备》。
“掌柜,这本多少?”夏璇问道。
老头头也不抬,伸出一根沾满油污的手指,“一块下品灵石,或者十两黄金。”
夏璇心中微凛。果然,在这里,凡俗金银的价值大打折扣。她默默放下册子,又拿起旁边一本薄一些,封面写着《东域常见灵草图鉴》的册子。
“这个呢?”
“半块灵石,五两金。”老头言简意赅。
夏璇最终只选了一本最薄的、封面写着《修仙百艺简述》的小册子,“这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