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我靠九阳神功横推武当 > 第568章 谁还记得怎么吵架

我靠九阳神功横推武当 第568章 谁还记得怎么吵架

作者:梦臆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8 11:11:54

某日晌午,炊堂议事厅的窗棂被风撞得轻响。

阳光斜切进来,落在长桌上那本摊开的《粮册》上,墨迹未干,字字清晰如刀刻。

林晚儿站在主位前,指尖划过纸页,声音平稳:“北岭三灶存粮不足,拟从西渠调拨二十石米,十日内运达。”

堂下众人垂首,一片寂静。

片刻后,西北灶头——那个曾因一撮盐争执三天、敢当面摔碗的老汉,竟只低声道:“听统领安排。”

林晚儿眉心微跳,目光扫过一圈。

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温顺的笑,眼神却空得像晒干的井口。

她又提第二案:“东村麦收延迟,建议减配三成口粮。”

依旧无人异议。

她提高声线:“有人反对吗?”

静默。连呼吸都放轻了。

那一刻,她忽然想起张无忌蹲在灶前试火的模样——火舌明明烧得旺盛,可端出去的粥,却冷如冰窖。

现在她懂了,不是饭凉了,是人心不敢热起来。

会议散去,周芷若留下阿牛闲谈。

少年正抱着铜铃木架蹭墙角霉斑,见她问起分粮公不公平,挠了挠头,憨憨一笑:“公平啊,您们都说了算。”

“要是你觉得不对呢?”她追问。

阿牛愣住,手指停在半空,像是第一次听见这个问题。

他嘴唇动了动,终于小声说:“可大家都同意了……我一人不同意,岂不是搅局?”

周芷若心头一震,仿佛有根针扎进脊骨。

当晚,她伏案疾书,笔尖压出深深的痕:

“我们治好了饿,却可能害上了哑。”

信笺封好送去林晚儿手中时,夜已深。

与此同时,飞鹰组的密报送抵民议堂——近半月来,收到异议书信:零封。

而往年同期,平均逾三十。

林晚儿坐在灯下,指节发白。

她不信鬼神,但此刻,却觉得有什么看不见的东西正在吞噬这片新生的安宁。

它不靠刀兵,不施毒药,而是用“和谐”作茧,把人一层层裹进沉默的尸衣里。

次日清晨,她亲赴十村巡查。

每到一处,百姓谈及新政,皆朗声应道:“好得很!”“全凭您做主!”语气熟稔得如同背诵经文。

孩童跟着大人复述,连语调都不差分毫。

她在第三站停下脚步,看着一位老农低头捧碗,笑容标准得像画上去的。

“你觉得每月多领半斗米,够用吗?”她突然问。

老人一怔,随即点头:“够!太够了!感恩不尽!”

“我说错了吗?”她在一次大会上忽然抬高声音,“今后每人每月只能领三斤米!”

全场死寂。

没有惊呼,没有质疑,甚至连一丝皱眉都没有。

只有风吹动帐帘的窸窣声。

她几乎要以为自己疯了。

直到孙三娘猛地拍桌而起,嗓音炸裂如雷:“你疯啦?孩子正长身子!三斤米撑不过五天!”

满堂震惊,有人甚至后退两步,像是怕被这声音烫伤。

可林晚儿却笑了。眼底泛起久违的光。

“谢你骂我这一句——这才是活着的人该有的样子。”

她当即宣布新规:“凡议事,须有三人以上提出不同意见方可通过;无反对声,即视为无效。”

法令传出,震动四方。

孙三娘回到村里,并未立刻宣讲。

她只是在分饭时,故意少给村中懒汉李二半勺粥。

李二瞪眼:“凭啥?”

旁人连忙劝:“忍忍吧,都是为了大局。”

孙三娘却鼓掌大笑,笑声惊飞檐上麻雀:“好!终于有人不肯吞委屈了!”

她当众敲响铁锅三下,引得众人围拢:“从今往后,谁觉得分饭不公,可敲我家门前那口破锅三下,我给你评理。吵赢了,补饭;吵输了,请我喝酒。”

起初无人敢试。

那口锅锈得发黑,挂在歪斜的木桩上,风吹便晃,像招魂幡。

七日后,一名妇人为孩子多争一把柴火,颤抖着走上前,叩响了它。

“咚——咚——咚——”

三声钝响,撕破晨雾。

两人对坐争辩半个时辰,唇枪舌剑,终以旧衣换柴达成协议。

围观者从窃笑转为喝彩,竟将此事传为美谈。

不久,各地陆续出现“吵灶台”。

有人为一口腌菜翻脸,有人为浇地先后大吵三百回合。

炊烟依旧升腾,饭香依旧弥漫,可言语间的锋芒,也开始重新生长。

张无忌远远听着这些喧闹,蹲在断心石畔,轻轻摩挲锅底裂纹。

而此时,阿牛正独自在炊堂后院整理饭钟。

蒸笼层层叠叠,刚揭盖的馍白胖松软,香气扑鼻。

他小心翼翼往筐里码放,额头沁汗。

忽然脚下一滑,竹筐翻倒,十几个馍滚落尘地。

他慌忙跪下捡拾,指尖沾灰也不顾。

可就在这时,余光瞥见几道身影悄然靠近。

没人说话。

但他们伸手接过那些沾了土的馍,掰开,默默分食。

阿牛急得直喊:“脏了!不能吃——”阿牛跪在尘土里,指尖还沾着馍上的灰,眼睁睁看着那几个身影低头啃食。

蒸腾的热气裹着麦香散在空中,此刻却像被什么无形的东西咬了一口,变得涩滞起来。

“脏了!不能吃!”他声音发颤,不只是因为惊惶,更因一种说不清的愤怒从胸口冲上来——那是他从未有过的感受,像是体内某根沉睡的弦骤然绷断。

那人抬起头,嘴角还粘着碎馍屑,冷笑一声:“反正没人管,吃了又怎样?”

一句话如针扎进阿牛的耳膜。

他猛地站起,双拳攥紧,嗓音陡然拔高:“这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是大家的!”

没人料到向来憨厚的铃官会动怒。

话音未落,他已扑上前去,一把夺回那人手中的半块馍,两人顿时扭作一团。

竹筐翻倒的余响尚在回荡,人影已撞翻了水桶,泼湿了一地柴薪。

围观者纷纷后退,有人低呼“疯了”,也有人掩面不忍看这突如其来的暴烈。

可就在这混乱中,林晚儿的身影出现在炊堂门口。

她没有喝止,也没有怒斥,只是静静立着,目光扫过挣扎的人群,最终落在那几块沾泥的馍上。

片刻后,她转身对随行文书道:“记下来——酉时三刻,炊堂东院,公粮受污,护食者与窃取者相争,始因饥,继因责,终成斗。”

笔尖沙沙作响,墨迹迅速爬满纸页。

事后,众人屏息等待裁决。

林晚儿却只轻声道:“《炊政录》增补一条:私取公食者,罚其值守炊堂三日,并当众说明缘由;若因饥而取,则由全村共担其困。”

人群骚动起来。

有人皱眉,有人点头,更有老妪低声啜泣——原来那窃食者家中已有三日未开灶。

自那日起,阿牛成了“护食先锋”。

孩子们围着他跳脚唱谣:“阿牛哥,脾气大,半块馍也能打一架!”起初他还羞得满脸通红,后来竟也跟着咧嘴一笑。

他知道,那不是嘲笑,而是承认。

张无忌远远看着这一切,蹲在断心石畔,手里仍摩挲着锅底裂纹。

风从灶口灌入,吹得火苗歪斜,映在他眼中忽明忽暗。

他曾以为江湖是血写的信、命换的约,如今才懂,真正的规矩,不在律令碑文里,而在一个人敢不敢为半块馍拍案而起。

某个深夜,他独自走到当年笑掌柜煮酸粥的老灶前。

柴堆早已枯朽,他却一点一点拾掇干净,划火引燃。

火光跃起的刹那,仿佛有无数声音从灰烬中复苏——

崆峒长老冷眼睥睨,斥贪官如骂犬奴;元兵统帅铁甲铿锵,咆哮战令震裂山河;义父谢逊独坐雪岭,一掌拍碎石桌……最后,画面归于平淡:一群农夫挤在田埂边,为一瓢灌溉之水吵得面红耳赤,唾沫横飞,可太阳落山时,他们又并肩扛着犁回家。

张无忌忽然笑出声来,笑声低哑,却带着久违的轻松。

守夜的周芷若不知何时站在身后,望着跳跃的火焰,轻声问:“那你愿不愿意……也吵一次?”

他摇头,目光仍凝在火中:“我吵不动了。但我很高兴,别人还能吵。”

火势渐弱,余烬闪烁如星。

那一瞬,他似看见灶底深处,有一缕极淡的酸香悄然浮起,若有若无,缠绕不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