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我靠九阳神功横推武当 > 第552章 跑单的人没影,信却烧到了脚底

子时的灯冢,静得能听见火焰呼吸。

张无忌盘坐三日,脊背如松,衣袍早已被夜露浸透,贴在身上冷得发僵。

但他心口那团九阳真气却始终温热,像一炉将燃未燃的炭火,在经脉中缓缓流转,听他调遣。

此刻,他正以指尖凝出一丝真气,极轻、极缓地渗入新生灯芯——不敢多一分,怕引焚天之祸;不敢少一分,恐失感应之机。

火焰没有暴走。

反而低伏下去,宛如沉睡的兽,轻轻喘息。

火光映照石壁,原本斑驳的岩面竟浮现出密密麻麻的图腾:赤足脚印,层层叠叠,皆朝山腹深处延伸,仿佛无数人曾在烈焰中奔行,踏出一条通往幽冥的路。

张无忌瞳孔微缩。

这图案……他见过。

昆仑山深处那个无人知晓的洞窟里,幼年逃亡途中,他曾借火把窥见一幅壁画——赤身之人踏火而行,身后灯火连成河,蜿蜒如血脉贯穿大地。

那时只当是荒诞神迹,如今才懂,那是“心灯”的真相。

不是守,而是传。

不是燃,而是跑。

所谓“跑单”,并非送信小役,竟是古礼“行烛”遗脉——以血肉为引,以脚步为线,将灯火一程程送往黑暗尽头。

而今灯芯复苏,地底脉络显形,正是因有“活引”觉醒,有人用命点燃了中断百年的灯路。

他猛地起身,足尖碾碎一片焦叶,声音沙哑:“阿牛!”

守在外围的阿牛踉跄扑来,铜铃在腰间乱响。“教主?”

“查近十日飞鹰组所有传信路线。”张无忌盯着那仍在搏动的火焰,一字一句道,“标记终点。我要知道,哪些地方……有人踏过却未归。”

阿牛领命而去,身影没入晨雾。

张无忌低头,看见自己掌心残留的一丝金纹,与灯芯上浮现的文字如出一辙——“活引已至”。

可谁是活引?

他尚在思索,远处荒原之上,风突然变了方向。

林晚儿站在鹰愁涧断崖边,望着手下仅存的七名信使。

他们蜷缩在篝火旁,脚底裹着破布,可渗出的血水却泛着微光,结痂之处裂纹如蛛网,隐隐有青白色火痕游走皮下。

这不是烫伤。

这是被火脉反噬的印记。

她蹲下身,从怀中取出灰烬童带回的骨灰罐——那孩子摔碎它时,哭得像个找不到家的野狗。

她轻轻磕开一角,抖出一缕风干的灯芯灰,洒在自己掌心。

刹那间,天地翻转。

脑海中炸开无数画面:她三年前夜渡黑水溪,在枯树洞藏下密信;两年前冒雪穿越崆峒秘道,在石佛耳后留下暗记;上月暴雨中横跨断桥,将蜡丸塞进老乞丐的竹篮……那些曾以为寻常的路径,此刻竟一一发热,如同地下有火蛇苏醒,顺着她的足迹爬行。

她的手剧烈颤抖。

“重绘六派联络图。”她咬牙下令,嗓音冷得像铁,“标注所有交接点。我要看哪些地方……火起来了。”

与此同时,西域荒原深处。

花葬婆跪坐在祭坛中央,七盏葬灯围成北斗。

她抬起枯瘦的手,指甲划破手腕,鲜血滴落于灯阵之间。

第七盏灯骤然摇晃,焰心扭曲,竟化作一人形轮廓——披纱蒙面,手持残灯,正是初代传灯使“夜昙子”的模样。

“你为何不燃真灯?”虚影开口,声音如风吹纸钱。

花葬婆冷笑,眼中无悲无喜:“真灯早被权欲封进碑林,埋在光明顶下三百丈。如今这点火,不过是骗死人闭眼的假光。”

话音未落,远方一道火光冲天而起。

一座废弃驿站突兀自燃,火焰青白交杂,烧得诡异,连风都绕道而行。

那是“骨火引”点燃灯脉的征兆——唯有沾染过真正传灯者骨血的火种,才能唤醒沉睡的地脉。

花葬婆仰头望火,白发在烈风中狂舞。

“原来……”她喃喃,嘴角竟浮起一丝近乎温柔的笑意,“跑单的人还没死绝。”

山风卷走这句话,落入无边夜色。

而在峨眉后山一间药庐中,周芷若正对着一截焦黑灯芯出神。

那灯芯是昨夜由一名垂死信使拼死送达,指尖尽断,只来得及将它塞进她手中。

她本该立刻焚毁——以防敌探追踪。

可她没有。

她凝视良久,忽然转身,走向内室角落那只漆黑陶瓮。

那是母亲临终前留下的药汤,三十年未曾启封,据说泡着半片枯莲与一缕魂香。

她解开袖扣,将灯芯缓缓浸入汤中。

水面微微一颤。

涟漪荡开时,似有古老铭文自深处浮起。

周芷若指尖尚沾着药汤的微凉,那截焦黑灯芯沉在陶瓮深处,像一颗不肯安息的心。

水面涟漪未止,铭文浮现又隐没,如魂语低回:“足印所至,灯脉即生;活引未现,万火皆虚。”她呼吸一滞,仿佛有冰针自脊背窜上后脑——这不是求援信物,是唤醒之契。

母亲留下的这碗汤,三十年无人敢动,连峨眉长老都说是镇邪之物,唯恐触之招祸。

可此刻,汤中浮光掠影,竟与她幼时听过的古谣暗合:“踏火者亡,传灯者生;骨为烛台,血作油薪。”原来所谓“跑单”,从来不是送信,而是以命续火,以步丈道。

张无忌每走一步,九阳真气震荡经脉,无意间竟成了最纯粹的引火之源——他不是在躲避反噬,他是在点燃山河!

她猛地转身,袖风扫落案上茶盏,碎瓷四溅也顾不得。

“取《步天图》来!”声音冷得像月下寒潭。

弟子战战兢兢捧出紫檀匣,内藏峨眉代代秘传星轨舆图,据说是初代祖师夜观天象、俯察地脉所绘,能映照江湖气运流转。

周芷若将其铺展于地,指尖轻抚图上十二处黯淡金点——那是近十日林晚儿标注的信使交接之地。

她闭目凝神,心念沉入药汤余韵之中,忽觉气息一颤。

金点动了。

它们不再静止,而是在图中缓缓搏动,如同血脉跳动,彼此牵引成势。

北斗七星之形赫然成型,其中摇光、开阳二星尤为炽亮,正对应张无忌盘坐的灯冢与林晚儿驻守的鹰愁涧。

但更令人惊心的是,阵眼所在,并非光明顶,也不是峨眉山门,而是西北荒原一处早已湮灭的地名:葬沙驿。

她的笔尖顿住,墨滴坠下,晕开如血。

若此阵为真,则天下灯火命脉,不在庙堂,不在宗派,而在那些踏破脚底、无声赴死的信使足下。

护灯?

笑话。

灯本无形,火由心燃。

真正该护的,是那个还在奔跑的人。

她提笔疾书,朱砂混墨,写就一道密令:“勿护灯,护人。”封缄时,指尖微微发抖。

她知道,这一纸令出,便是违了师训、逆了门规。

但她更知道,若母亲泉下有知,定会笑她——终于懂了什么叫“执汤撼局”。

同一时刻,千里之外的铜铃塔底,大地正悄然震颤。

张无忌负手立于塔心,十二面铜铃悬空无风自动,发出细碎呜咽。

阿牛蹲在地上,耳朵贴着青砖,脸色煞白:“教主……地下有声!像千百人在敲骨头!”

张无忌眉头紧锁,体内九阳真气忽如潮汐翻涌,不受控地往足底汇聚。

他踉跄一步,手掌撑地,竟觉掌心金纹灼烫如烙铁。

二人对视一眼,合力掀开一块地砖——下方赫然横亘着一根粗如儿臂的“骨管”,由碎骨拼接、陶片裹缠,表面刻满褪色符咒,此刻正随某种节奏微微发红,似有火流在管壁内缓缓奔走。

灰烬童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双目赤红,猛然扑上前,双手疯狂比划:这是“信道”!

三十年前被埋!

专传“无声之信”!

话音未落,骨管尽头传来三记轻叩——笃、笃、笃。

短促,清晰,带着一种近乎仪式般的节律。

张无忌浑身一震。

那是“地鼓三响”,明教失传已久的秘传回应之法,唯有身陷绝境却不愿惊敌者,才会以指节敲击地脉传音。

一次为警,两次为撤,三次……是他还活着,且正在回话。

他缓缓跪下,将耳贴近滚烫的骨管。

风从地底吹来,带着腐土与灰烬的气息。

而在那深处,似乎还有一双脚步,未曾停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