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我靠九阳神功横推武当 > 第518章 这饼,比武功还硬!

我靠九阳神功横推武当 第518章 这饼,比武功还硬!

作者:梦臆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8 11:11:54

山风卷着灯油香往领口钻,我正打算把最后半块春饼塞嘴里,远处突然传来细碎的马蹄声。

那声音像石子投进深潭,先散成一片涟漪,又慢慢聚成清晰的得得响——是从南天门方向来的。

我把春饼重新揣回怀里,指尖刚碰到铁饭盒的棱角,身侧忽然拂过一缕淡香。

小昭不知何时站到了我身边,素白的指尖正轻轻抚过石缝里的昙花,花瓣上还凝着夜露。

她的眉头微微蹙起,像片被风吹皱的湖:“三十六骑,披黑斗篷,佩断刃。”声音轻得像怕惊醒什么,“是‘铁锅帮’残部。”

我脊梁骨一绷。

三年前在光明顶听白眉鹰王提过,这原是丐帮分支,就因为不肯交出祖传的“百兽炖肉方”,被当时的丐帮帮主以“私藏绝技”为由逐出中原。

后来听说他们流落到漠北,靠替商队煮马奶酒过活,怎么突然回武当山了?

“阿昭,确定?”我压低声音。

她的指甲在昙花茎上掐出个浅印:“断刃是当年被逐时,帮主亲手砍断的打狗棒改的。”话音未落,马蹄声已撞破晨雾,三十六道黑影如墨汁泼在青石板上,停在十步开外。

为首那人掀了斗篷,刀疤从左眼尾斜贯到下颌,月光下泛着青白。

“张教主好雅兴。”他声音像砂纸擦铁锅,“守着破灯啃冷饼,倒比当年在光明顶威风。”

我还没接话,右侧突然传来车轮碾过碎石的吱呀声。

赵敏不知何时调了五辆货板车过来,车轮在地上摆出个半圆,刚好把我和灯台护在中间。

她穿着月白锦缎短打,发间插着根竹簪,正踮脚往车辕上贴纸——凑近看,是《共治食谱》里最不起眼的“粗粮窝头”做法,拓印得歪歪扭扭。

“敏敏?”我走过去。

她头也不抬,往浆糊里蘸了蘸刷子:“他们要夺灯立威,咱们就给他们立威的由头。”刷子“啪”地拍在车辕上,“越是被人瞧不起的饭,越能暖最寒的心——当年他们被逐,不就因为不肯交方子被说成‘上不得台面’?”

笑掌柜不知何时在路边支起了大锅,柴火烧得噼啪响,米香混着枣味往人鼻子里钻。

他拎着漏勺冲我挤眼:“这锅是当年在扬州城收的,老主顾说熬粥最出味。”

刀疤首领的马突然打了个响鼻,他猛地甩缰绳:“你们用一口破锅收买人心?当年丐帮十大长老跪在总舵前三天三夜,求一碗热汤都没得逞!”话音未落,他身侧一个灰衣老乞丐突然抖了抖——那是他的副手,此刻正盯着笑掌柜手里的窝头直发愣,喉结动得像吞了只蛤蟆。

笑掌柜像是没看见,抄起个窝头递过去:“尝尝?新磨的玉米面,掺了半把野枣核。”

老乞丐伸手时,我看见他指甲缝里全是黑垢,指节肿得像算盘珠。

他咬了一口,腮帮突然鼓起,眼泪“啪嗒”砸在窝头上。

“是...是双料糠窝头。”他声音哑得像破风箱,“我娘临终前...就念叨这口,说当年逃荒时,东家舍的就是这方子...”

刀疤首领的刀疤突然红了,像条活过来的蜈蚣:“老陈头,你疯了?”

“没疯。”老乞丐抹了把脸,窝头碎屑沾在胡子上,“当年被逐时,我娘攥着半块窝头咽的气,说‘咱这手能熬汤,饿不死人’。可后来在漠北,咱们只能煮马奶酒,那味儿...”他突然朝赵敏拱了拱手,“姑娘,这方子...真是你们找回来的?”

赵敏从袖中摸出块铜牌,往地上一掷。

铜牌砸在青石板上,“当啷”一声,刻着的“共炊令”在月光下泛着暖光:“你们要的不是灯,是被人记得。从今往后,每座共治驿站留一个灶位——不拜师、不入盟,只做饭。谁做得好,名字刻进《百家炊名录》。”

刀疤首领盯着地上的铜牌,喉结动了动。

他翻身下马时,我听见铠甲摩擦的声响,像极了当年在绿柳山庄,他拔出玄铁剑时的动静。

他蹲下身,用戴皮手套的手捡起铜牌,指腹反复摩挲那三个字,突然把斗篷一甩,露出胸前挂着的半块铁锅——边缘还带着锯齿,是当年被逐时砍断的。

“我叫铁大柱。”他声音轻了,“当年我爹是铁锅帮大掌勺,被逐那天,他把铁锅砸成两半,说‘留半块记仇,留半块记恩’。”他走向笑掌柜的大锅,把半块铁锅“哗啦”扔进粥里,水花溅在我鞋面上,“往后这半块,记恩。”

老乞丐突然跪下来,朝着灯台磕了个头。

其他骑手跟着下马,黑斗篷扔了一地,露出底下补丁摞补丁的粗布衣裳。

有人从马背上解下铁锅,有人摸出陶碗,还有个年轻小子红着眼眶跑过来:“张教主,能教我揉窝头吗?我娘说...我揉面的手法像她姥姥。”

我蹲下身,摸了摸那小子的头。

他手背上全是冻疮,却暖得像块炭。

远处传来马帮的铃铛声,是运送粮米的车到了。

赵敏冲我挑眉,月光在她发间的竹簪上流转:“怎样?这招比你当年用九阳神功破金刚伏魔圈如何?”

“更难。”我实话实说,“破圈只需内力,暖人得用真心。”

后半夜雾散了些,我坐在锈剑旁整理铁饭盒。

盒底还沾着当年少年塞的春饼渣,摸着硌手,倒比新的更亲。

忽然掌心一烫,那道跟着我三年的竖瞳微微发亮——这是心灯共鸣的征兆。

我闭眼,眼前浮现出千里外的画面:一座废弃的烽火台里,断墙上糊着新拓的窝头方子,铁大柱的副手老陈头正往灶里添柴,锅里的水滚得咕嘟响。

他怀里抱着个冻僵的牧童,正用木勺喂热粥,牧童的睫毛上还挂着冰碴,却已经能含糊地喊“爷爷”了。

“叮——”

锈剑突然发出轻鸣。

我低头看,剑身上原来的刻字不知何时褪尽,浮起一行新字:“配送中——燃料:记忆。”

山风又起,吹得灯台上的火苗晃了晃。

我把铁饭盒贴在胸口,春饼的焦边儿隔着布料硌着心脏,一下一下,像在敲鼓。

“张教主!”

迷迷糊糊快睡着时,听见笑掌柜的大嗓门从山脚下飘上来。

我撑起身子,看见他举着个竹筒往山上跑,月光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像根摇晃的芦苇。

他跑近了才发现,额角全是汗,竹筒上还沾着新鲜的泥——像是刚从土里挖出来的。

“您看!”他把竹筒往我手里塞,“晨雾里在厨房后墙根发现的,封得严实,年头可不少了。”

我摸着竹筒上的绳结,指尖刚碰到,突然闻到股熟悉的味道——是枣香混着玉米香,和今晚的窝头一个味儿。

山那边的天色已经泛白,晨钟从紫霄宫传来,撞得人心头一跳。

笑掌柜喘匀了气,挠着后脑勺嘟囔:“也不知谁埋的,许是...当年铁锅帮的老辈?”

我捏着竹筒,忽然听见风里传来极轻的“咔嗒”声,像是什么封印裂开的响动。

晨雾中,武当山七十二峰的灯盏次第亮起,每盏灯上的剪纸都在晨风中飘动,像无数双张开的手。

下一站,该送什么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