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我靠九阳神功横推武当 > 第341章 我妈没死,她只是换了种活法

山风裹着焦糊味扑过来时,我正盯着灰烬里那行“血亲为薪”的古字发怔。

婴儿的啼哭声像根细针,从山脚下的烟里扎进耳膜——不是单纯的哭,混着劈柴声、锅碗碎响,还有人喊“救火”的嘶哑。

“教主!”

这声喊带着哭腔。

我转头看见个老妇跌跌撞撞冲上山阶,灰布衫前襟沾着黑炭,怀里紧抱着本焦黑的刀谱。

她膝盖磕在青石板上,“咚”的一声闷响:“我儿练了三十年八极拳,就因祖上不是武林世家,被‘完美教派’一把火烧了……他临死前,只说想吃娘做的葱油饼。”

我喉头突然发紧。

三十年前的记忆突然涌上来——那时我还小,总嫌娘熬的药苦,她就变着法儿在药罐边烤红薯,说“苦药配甜薯,才是过日子的滋味”。

老妇怀里的刀谱边角卷着,焦痕里还沾着半块油星,像极了当年娘给我包烤红薯的油纸。

“大娘,起来。”我弯腰去扶她,指尖刚碰到她胳膊,就触到一片冰凉——是连夜守着火场的寒意,是看着儿子断气的冷。

老妇的手像枯枝,刀谱焦黑的边角还沾着未干的泪痕。

我把九阳核心贴在刀谱上,暖金的光透进去时,掌心忽然一震——不是内力的震颤,是类似母亲拍我后背时的轻颤。

焦黑的纸页里渗出细若游丝的白气。

那是三十年劈柴震松的腕力,是挑水时压得微驼的肩背里攒的劲,是护院时每晚绕着院子走七圈踩出来的步法。

我运转“价值感知”,那些白气突然凝成实质,在半空画出个抡拳的身影——是个糙汉,赤膊,额头挂汗,每一拳都带着锅灶的烟火气。

“这才是真正的传承。”我抬高声音,让山风把话吹向四方,“不是靠血统,是靠有人愿意为你守那一炉火。”

空性的怒吼像炸雷。

他盘坐在莲台中央,袈裟下的数据流突然翻涌成黑浪,额头青筋暴起:“乱序!必须清除!”莲台四周浮起半透明的光幕,里面是千张扭曲的脸——有被废去武功的卖炭翁,有被撕了拳谱的绣娘,有抱着断剑哭的小乞儿。

我反手握住腰间的油纸包。

那是母亲当年用灶灰烤干的布,边角的药渍还在。

指尖刚碰到布面,一股熟悉的温度就顺着血脉窜上来——是她给我裹襁褓时的暖,是她熬夜缝肚兜时的温,是她咽气前摸我脸的最后那丝热。

“娘。”我轻声唤。

山风突然变柔了。

千丈外的厨房飘来葱花爆锅的香,隔壁院的阿婆在喊“娃子,端面”,巷口的铁匠铺传来“叮”的一声——是他给小孙子打玩具刀的轻响。

“炊烟娘亲”的虚影从暖金核心里浮出来,她穿着粗布衫,鬓角沾着灶灰,手背上还留着揉面的面渣。

她抬手,轻轻抚过核心。

刹那间,天下三百六十城的万家灶火同时腾起。

长安的面馆里,掌柜揉面的手划出掌风;扬州的挑夫担着米,脚步暗合“梅花五步”;巷子里跳皮筋的小丫头,脚尖点地的模样像极了“燕子三抄水”。

每一道炊烟里都浮着练功的身影,连起来就是幅活的《市井武图》。

空性的莲台“咔嚓”裂开道缝。

他瞪着那些身影,眼白里全是血丝:“这不可能!他们没有师承!”

“可他们有娘。”我一步一步逼过去,九阳核心在掌心烧得发烫,“你说的‘正统’,能给病中的徒弟熬药吗?能在雪夜给守山门的弟子送碗热汤吗?”

谢逊突然跨前一步。

他左臂的数据流泛起涟漪,右臂的火焰却软了下来,像团被揉碎的晚霞。

冰火相撞处爆出刺目白光,一卷泛黄的布帛“啪”地砸在祖师堂前的青石板上:“这是我娘教的——她是个洗衣妇,搓衣板磨破了八块,每块板上都刻着‘力从腰起,气随腕转’。”

布帛展开的瞬间,满院都是皂角香。

宋远桥突然踉跄两步,玄色道袍下摆沾了泥。

他直勾勾盯着空中那些卖饼的、挑夫、跳绳的身影,喉结动了动:“我竟以为……以为只有扎马步要头顶三碗水,只有推手要沾衣十八跌,才是正宗。”话音未落,他“扑通”跪在我脚边,额头抵着青石板,肩膀抖得像被风吹的芦苇,“我对不起……对不起那些在灶前练拳的孩子。”

我蹲下身,拍了拍他后背。

他的道袍下还带着体温,像极了小时候他背我去医馆时的温度。

“爹走后,你守住了规矩。”我轻声说,“可娘告诉我——规矩,是用来护人的,不是用来饿死人的。”

“无忌。”

熟悉的声音从头顶飘下来。

“炊烟娘亲”的虚影开始变淡,像被风卷走的炊烟,可那双手还停在我脸上,温度却越来越清晰,清晰得像真的有个温暖的怀抱将我拢住。

“娘不是残念……”她的指尖掠过我后颈的寒毛,那是我小时候发烧时她总摸的地方,“我是活在每一个愿意把功夫传给儿子的父亲眼里,活在每一个给徒弟擦药的师父手心里,活在……”

山脚下突然传来一声清亮的啼哭。

我转头望去,黑烟不知何时散了,飘起了白生生的馒头香。

有个穿红袄的妇人正追着个小娃跑,手里举着半块烤红薯。

“活在有人愿意为你多煮一碗面的烟火里。”

她的话消散在风里。

最后那缕炊烟钻进九阳核心时,我掌心的油纸包突然轻了——不是重量,是压在心底三十年的疼,终于松了些。

“咳!”

树后传来轻微的衣料摩擦声。

我侧头望去,宋青书缩在老槐树下,手里攥着个青瓷瓶,瓶口的木塞已经拔了一半。

他的指尖在发抖,喉结上下滚动,目光却死死盯着山脚下——那里有个穿红袄的妇人正追着个小娃跑,手里举着半块烤红薯。

“青书,”我听见他低低呢喃,声音轻得像叹息,“五岁那年,娘给你熬的姜汤,是不是也这么烫?”

青瓷瓶晃了晃,一滴淡绿色的雾液坠在青石板上。

我以为会听见腐蚀的“滋滋”声,却闻到了青草香。

那滴雾液里钻出株嫩芽,嫩得能掐出水来,两片叶子颤巍巍的,像婴儿的手掌。

山风又起,卷着馒头香往山下跑。

嫩芽在风里晃了晃,叶尖上挂着滴水珠,折射出七彩的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