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抗战:队伍拉起来后,老李人麻了 > 第185章 M2A1?105毫米榴弹炮?

这时,佬总也一拍脑袋,恍然道:“哎哟!对对对,这事我还真差点忘了!老左你不提,我都没想起来。”

身为捌陆军总部的高层,每日事务繁杂,一时记不清这些细务也在情理之中。

调我去独立营?

这话刚落,上官于飞心头微微一震。

这是什么意思?他特意点名要我过去……

少女心思悄然泛起涟漪,思绪不由自主地飘远了些。

副总参谋长见她怔住,便温和地开口:“上官桐智,有什么想法尽管说。”

“要是你想留在总部,我们可以跟苏墨沟通,他那边也不会有意见。

毕竟他当时就说,会尊重你的意愿。”

“当然,若你愿意去独立营,总部也完全支持,不会拦着你。”

虽说上官于飞是译电方面的顶尖人才,但总部这类技术骨干并不只她一个。

她若是调走,整体工作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再者,前线需要人手时,一道命令就能召回。

如今她的研究任务告一段落,去一线历练一番,也是件好事。

沉默片刻后,上官于飞抬起头,目光坚定地望向两位手掌:“佬总、副总参谋长,我想好了。”

“我的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也希望能到作战部队去锻炼自己。”

“如果独立营还需要我,我愿意去!”

她语气干脆,没有半分犹豫,字字清晰,落落大方。

佬总满意地点了点头:“好!总部尊重你的选择。”

“正好明天《抗战日报》的记者要去新中村根据地采访苏墨和独立营,你也收拾一下,一起动身吧。”

上官于飞立正答道:“是!”

说完便转身去准备行装。

按常理来说,留在总部发展空间更大,还能接触更多核心人物,学习更多经验,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留下。

但上官于飞却选择了奔赴前线,加入独立营。

更重要的原因是——既然苏墨亲自提出要她过去,那就说明那边真的需要她。

她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更何况,若不是苏墨带回那台密码机和密码本,她的研究也不可能这么快取得突破。

这份恩情,她记在心里。

就这样,记者吴效瑾与译电专家上官于飞一同启程,赶赴新中村根据地。

当天傍晚。

新中村根据地迎来了久违的喧闹。

苏墨、袁学勇、苏白等人终于回到了驻地。

由于特别行动连有不少伤员,队伍行进缓慢,花了五个多小时才抵达。

所幸一路上未再遭遇敌军或伪部,平安归来。

踏入根据地的一刻,苏白和袁学勇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真的是捌陆军的根据地?

两人一路辗转逃亡,也见过几处根据地,可眼前这片村落,整洁有序,炊烟袅袅,岗哨森严,民兵巡逻井然,百姓脸上也有生气。

与他们印象中破败贫瘠的模样截然不同。

他们相视一眼,皆露出震惊之色:

“这哪里像根据地?分明像个小小的钢铁堡垒。”

很多时候,捌陆军的根据地不过是个再普通不过的村落。

没有高墙深垒,也没有繁华街市,只是因为捌陆军在这里扎下了根,和乡亲们处得好,得了民心,才慢慢成了气候。

可当苏白和袁学勇踏入新中村根据地时,眼前的景象却让他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里确实还是个村子,但早已不是过去那种破败萧条的模样。

村中人来人往,炊烟袅袅,集市上摊贩林立,吆喝声此起彼伏,连空气中都飘着热腾腾的烟火气。

孩子们在巷口追逐打闹,老人坐在门前晒太阳,脸上全是安稳踏实的笑容。

更引人注目的是,一队队全副武装的独立营战士有条不紊地巡逻着,步伐坚定,神情警觉却不显紧张——仿佛安全早已成为一种习惯。

这一幕让苏白和袁学勇看得怔住了。

他们从未想过,一支游击部队的驻地竟能如此兴旺,甚至比许多城镇还要热闹几分。

袁学勇忍不住叹了口气:“真是没想到……捌陆军的地盘也能发展成这样。”

苏白点头附和:“是啊,苏营长,你这根据地,真让我们开了眼界。”

苏墨笑了笑,语气依旧平静:“现在还谈不上多好,只是刚起步罢了。”

“等我们独立营真正能独当一面,彻底守住这片土地的时候,那才是大发展的开始。”

眼下,独立营的地面作战能力已经相当过硬,能在山野间灵活调度、攻坚克难。

但苏墨清楚,光靠这些还不够。

要想真正保障根据地万无一失,必须提升防空力量,还得具备一定的空中打击能力。

前路尚远,肩上的担子也不轻。

不多时,苏墨带着几人回到营部,正巧看见萧雅站在门口整理药箱,便开口道:“萧雅,这几个是受伤的友军桐智,你带下去处理一下,尽快救治。”

“明白!”萧雅利落地应了一声,随即领着苏白、袁学勇等人前往医疗点包扎疗伤。

苏墨刚转身走进屋内,耳边忽然响起一道熟悉的声音:

“叮——恭喜宿主完成抉择,奖励五门美制m2A1型105毫米榴弹炮及配套弹药若干!”

m2A1?105毫米榴弹炮?

苏墨心头一震,眼中闪过一丝亮光。

这可是硬家伙!比起目前营里装备的意大利炮和九二式步兵炮,威力不知强了多少倍。

回溯到一战时期,战场上主力仍是阵地对峙与堑壕拉锯,双方拼的就是火力覆盖——大炮对轰,谁的炮火猛、打得远,谁就能占据优势。

因此各国争相发展重型火炮,尤其青睐大口径型号。

而中口径野战炮因攻坚能力有限,在那时并不被重视。

整个大战结束,主流野战炮口径仍停留在75毫米,也就是俗称的“意大利炮”级别。

唯独美军早有远见,意识到中型榴弹炮在机动性和火力支援上的独特价值,于1940年正式定型了m2A1型105毫米榴弹炮。

这款火炮全长近六米,宽两米出头,高度约一米七,全重两吨多,采用横楔式炮闩和反后坐装置,结构简洁紧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