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抗战:队伍拉起来后,老李人麻了 > 第25章 “这枪,真不赖。

孔捷一怔,随即明白过来:“你是说,人家吃的是肉,咱们喝的只是口热汤?”

丁伟点头:“能喝上这口汤就不错了。

比起李云龙那小子,这位苏排长可大方多了。”

孔捷愣了愣,随即摆摆手:“也对,喝汤总比饿肚子强,至少没白跑一趟。”

两人不再多言,指挥战士加紧清理战场,迅速将所有可用物资收拢完毕后,便率队撤离。

……

与此同时,苏墨带着队伍正朝新中村方向回撤。

由于人马都驮着大量战利品,行进速度慢了不少。

好在一路上还算顺利,没再遇上麻烦,终于平安进入了非敌控区域,安全基本有了保障。

就在这时,脑海中忽然响起系统的声音:

“叮,宿主完成选择,奖励已发放:小型兵工厂一座,超级小麦种子若干。”

“小型兵工厂:配备一条完整的m1加兰德步枪生产线,具备自主制造能力。”

“超级种子:基因改良型小麦种,生长期短,抗病虫害能力强,亩产高,营养丰富。”

“提示:该种子仅限于新中村周边十公里范围内种植,超出此范围将退化为普通麦种。”

m1加兰德步枪?

这可是二战时期美军的主力枪械!

这款上世纪二十年代研制的半自动步枪,在当时堪称顶尖——结构可靠,适应性强,射击精度高,有效射程可达七百米;拆装方便,能连续击发,火力压制力极强。

唯一的缺点就是稍重了些。

但这点重量换来的战斗力,绝对值得。

苏墨心头一热:“这枪,真不赖。”

至于那超级种子……

晋西北这片土地,气候偏寒,土质贫瘠,历来种小麦产量低,虫害又多,百姓种粮极为艰难。

如今有了这种子,等于解决了大问题。

不过……为何只能在新中村周围十公里种?

他起初有些不解,但很快便反应过来。

原来如此。

苏墨微微一笑,心中了然。

系统设下这个限制,其实是用心良苦。

为了稳妥,为了隐蔽,更为了根据地的安全。

毕竟,这样的好东西一旦外泄,极易引来觊觎。

唯有控制范围,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聪明人一点就透。

他很快明白了系统的用意——不是限制,而是保护。

这超级种子绝非寻常麦种,生长期短、亩产惊人……可一旦落入鬼子手中,他们便能借此种出大量粮食,养活更多侵略者。

那样一来,本该造福百姓的良种反倒成了助敌之物,无异于为虎作伥。

所幸系统早有防备,限定了种植区域,从根本上杜绝了敌人窃取后大规模栽种的可能。

苏墨心中不禁感叹,系统的设计当真周全。

这一趟万家镇之行,收获颇丰。

一行人正浩浩荡荡朝着根据地新中村进发。

忽然,前方探路的战士快步跑回,来到苏墨面前报告:“排长,前面发现大批逃难的人。”

难民?

战乱年间,流离失所的百姓早已屡见不鲜。

全面抗战期间的大规模迁徙,被后人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人口流动之一”。

据史料记载,日寇侵华导致背井离乡者高达数千万,触目惊心。

这些逃难人群中,不仅有政界人士和爱国志士,还有商人、厂主、医生、工程师、教师、学生以及各类技术工匠。

而普通农民大多选择就近躲避,鲜少远走他乡。

其中尤以文化界群体为主——教书先生、学子、知识分子居多。

这些人见识广、思想敏锐,民族意识强烈,宁死不愿做亡国奴。

对他们而言,逃离沦陷区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抗争。

换句话说,这群流民之中藏龙卧虎,不少人怀才抱艺,且满腔赤诚。

就在此时,苏墨脑中响起系统提示音:

【当前遭遇大量难民,请做出抉择】

【选项一:收容难民进入根据地,奖励《兵器大全》一部】

《兵器大全》:宿主掌握此书后,过往至今乃至二十一世纪的所有武器资料皆会铭记于心,各类装备性能特点一清二楚,便于随时调用。

【选项二:无视难民继续前行,奖励“铁石心肠”】

铁石心肠:获得此特质后,宿主将变得决绝冷酷,行事果决却毫无温情,六亲不认,视生死如草芥。

抗战选择系统再次给出两条路。

答案显而易见,苏墨毫不犹豫选择了前者。

他不愿成为一个没有血性的杀人工具。

他立即追问:“那批难民现在在哪儿?”

侦察员答道:“前方约两公里处,人数众多,估计有好几百。”

逃难之人往往结伴而行,彼此照应。

“带我去看看!”苏墨一声令下。

随即带着几名战士策马赶往现场。

骑马的他很快追上了这支迁徙队伍。

远远望去,人群绵延不断,粗略估算至少五百人以上。

男女老少皆有,年龄跨度极大。

有人背着包裹踉跄前行,

有人推着独轮车带着全家辗转求生,

也有人孤身一人,两手空空,形影相吊。

一个个衣衫褴褛,神色疲惫,满脸风霜。

这一切的苦难,根源都在那些烧杀抢掠的曰本兵身上。

目睹此景,苏墨心头一紧,对敌人的恨意又深了一层。

他策马向前,挡在队伍前方。

突如其来的拦截让众人一阵骚动,惊惶四顾。

但看清来者身穿捌陆军制服后,紧张的情绪稍稍平复。

苏墨看着眼前这群面露惧色的百姓,朗声道:

“乡亲们别怕,我是捌陆军新一团一排排长苏墨。”

“我看你们正在逃难,想问问……接下来打算去哪儿落脚?”

去哪儿?

众人面面相觑,神情茫然。

这些人一路颠沛流离,从华北逃到华东,在魔都未陷落前尚有一线希望;可随着魔都失守,只能再度向内地奔命。

战火蔓延到哪里,他们就被迫往更远处逃。

根本谈不上什么明确方向。

一位白发老人叹道:“我们哪有什么目的地?只盼找个没枪炮声的地方,安安稳稳过几天太平日子,可如今……太难了啊!”

“是啊,堂堂中华遍地烽烟,竟容不下一张安静的床铺。”

“只要能歇下脚,就是福分了。”

“咱们无处可去,长官能收留我们吗?”

……

老人这话一出,周围逃难的人群顿时起了波澜,不少人低声议论起来。

苏墨顺势开口:“我们捌陆军的根据地眼下还算稳固,小鬼子几次扫荡都没占到便宜。

你们要是愿意,可以跟我去根据地安顿下来,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他提出这个邀请,不只是为了完成系统布置的任务,更是出于自己的盘算。

……

听罢苏墨的话,难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写满犹豫和思索。

不过捌陆军在民间名声一向不错,打鬼子也从不含糊,大伙儿稍稍权衡之后,便陆续有了决定。

“谢谢长官收留!”

“我们正愁没个落脚点,只要您肯接纳,我们一定跟着走!”

“当然愿意去!”

“总算有个安心的地方了,多谢长官。”

“我不想再东奔西跑了,我愿意去。”

……

大多数人听到有地方可以安身,情绪激动,眼中重新燃起希望的光,纷纷表示愿意跟随。

现实却是残酷的——在这个年头,流离失所的百姓并不受欢迎。

人一多,地方就乱,管理起来麻烦,吃喝拉撒样样都是难题。

许多中央军、晋绥军的地盘干脆闭门不纳,生怕惹上负担。

在不少人眼里,难民就是拖累。

可苏墨却不这么看。

在他眼里,这些人不是累赘,而是宝贵的资源。

他的想法很直接:把这批人带回新中村,充实根据地的力量。

新中村地盘不小,但人手一直紧张。

自从村里不少青壮年参军入伍后,种地、盖房、修路全都缺人。

如今他手里有了高产麦种,开垦荒地急需劳力;兵工厂也要动工,建厂房、运材料都离不开人手;往后根据地发展建设,更需要大量人口支撑。

这些逃难的人,正是他最需要的生力军。

说不定里面还藏着会医术的、懂机械的、识文断字的人才。

当然,也有少数人执意要继续南下寻亲或投靠旧友,苏墨也不强求,任由他们离去。

见大多数人都愿随行,苏墨心中欣喜,朗声道:“好!新中村根据地敞开大门欢迎你们!”

“走,咱们一起回根据地!”

于是,几百号人调转方向,在苏墨带领下浩浩荡荡启程返回新中村。

就在队伍刚动身时,苏墨忽然在人群中瞥见两张熟悉的面孔。

是两个年轻姑娘。

她们穿着粗布衣裳,虽简朴却收拾得干净整洁,眉目清秀,眼神明亮,身形窈窕,气质出众。

只是脸上抹了些黑灰,刻意遮掩了容貌,乍看之下有些模糊,细瞧却又觉得眼熟。

定睛再看——

嘿,这不正是《雪豹》里的陈怡和萧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