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抗战:队伍拉起来后,老李人麻了 > 第107章 得民心者才能立得住脚。

这一次重回新中村根据地,楚云飞心中泛起了前所未有的触动。

随后,苏墨、李云龙、赵刚和楚云飞四人一边交谈,一边在营地内缓缓巡视。

李云龙望着苏墨,忍不住开口:“苏墨啊,刚才集合的时候,我看整个营至少有三千人了吧?”

一个营拉出三千多人,这规模都快顶两个团了。

苏墨点点头:“没错,目前一线作战兵力已经突破三千,还没算上后勤保障人员。”

嘶——

这一句话,让李云龙、赵刚和楚云飞同时倒吸一口凉气。

好家伙,还真不止三千人?

一个营编满到这种程度,简直骇人听闻!

之前他们刚到时,只见人头攒动,无法准确判断实际兵力。

直到刚刚全营集结列队,阵势铺开,才依稀估出大致数目。

如今经苏墨亲口证实,三人无不震惊。

愣住了!

李云龙满脸诧异:“苏墨,真没想到啊,你这个独立营竟然发展到了三千多人,这也太吓人了!”

赵刚也感慨道:“是啊,完全超出预期!上次来的时候我就觉得独立营势头不错,估摸着也就两千上下,哪想到居然超过了三千!我的天……这还是经历了一场恶战之后的数据,扩张速度太快了!”

半个多月前,苏墨上报团部的兵力统计还只有一千出头。

这才过了多久?经历了李家坡一役,不仅没减员,反而翻了一倍还多。

这样的发展速度,别说见了,听都没听说过!

谁都听说苏墨最近打了几场胜仗,捞了不少家底,可谁也没想到,他已经从“小富户”变成了“大地主”!

都知道独立营壮大了,但没人料到会壮大到这种地步。

三千多人的营级单位,几乎等同于两个主力团的规模!

怎能不让人心惊?

其中最为震撼的,莫过于楚云飞。

上一次他前来视察时,独立营不过千余人马,如今再见,已是浩浩荡荡、气势如虹。

这才过了不到二十天,独立营的兵力竟已翻了一番。

这扩张速度实在惊人。

楚云飞心头一震,甚至有些恍惚,仿佛眼前的一切都不太真实。

他忍不住倒抽一口凉气,语气中满是震撼:“苏兄这扩军的速度,简直比补兵还快!短短时日就拉起这么一支队伍,装备齐全、士气旺盛,战斗力也不弱,这份本事,我楚云飞真是望尘莫及!”

苏墨看着李云龙、赵刚和楚云飞三人脸上皆露惊色,平静说道:“独立营能有今天的发展,全靠乡亲们的信任。

得民心者才能立得住脚。

我们新中村根据地从不拒收流离失所的百姓,别的地方不要的人,我们收下。

这些人安顿下来,既是建设根据地的劳力,也是部队兵源的重要补充。

没有他们,独立营根本不可能壮大得这么快。”

李云龙和赵刚渐渐回过神来,纷纷点头称是。

李云龙目光赞赏地看着苏墨,感慨道:“你这路子跟别人不一样。

别人打游击,东奔西跑,你倒好,扎下根来搞根据地,稳扎稳打,反倒发展得更快!”

赵刚也接话道:“确实如此。

我看独立营之所以突飞猛进,关键就在于群众基础牢靠。

大批难民涌入根据地,带来了人手,也带来了力量。

能把老百姓的心拢在一起,这份本事,我赵刚由衷佩服。”

苏墨笑了笑:“说到底,还是乡亲们愿意支持咱们。

现在营里一大半都是新兵,接下来得抓紧操练,才能真正顶得上战场。”

李云龙一听这话,乐得合不拢嘴,笑得眼睛都眯成一条缝:“嘿嘿,有了你这三千多号人,再加上我这边两千多,别说五千人的加强团了,就是六千我也敢报!老头子想罚我?门儿都没有!哈哈哈!”

原来他之前在旅长面前拍了胸脯——三个月内必须拉出一支五千人以上的加强团。

眼看期限将至,他原本心里直打鼓。

可如今一看苏墨一个营就顶过去整个团的规模,顿时底气十足,腰杆都挺直了。

赵刚瞥了他一眼,泼了盆冷水:“老李,别得意忘形,你一高兴准没好事。”

苏墨轻笑一声,没想到赵刚才来新一团不久,对李云龙的脾气倒是摸得透彻。

果然是天生一对搭档。

听着三人的交谈,楚云飞若有所思。

他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军队能不能发展,关键看有没有群众根基。

没有百姓支持,再好的计划也只是空中楼阁。

可反观晋绥军呢?真能做到与民同心吗?

这个问题在他心里悄然浮现,久久未答。

他望着苏墨、李云龙和赵刚,诚恳说道:“三位兄台一番言语,让我受益匪浅。

今日所闻,胜过十年苦读,确是受教了。”

李云龙摆摆手,咧嘴笑道:“都是自家兄弟,有啥好客气的,互相学习嘛!”

四人离开训练场后,继续在根据地各处走动查看。

一路上,不少村民见到苏墨都热情招呼,有的递水,有的拉着他聊家常。

苏墨也毫无架子,跟大伙儿有说有笑,亲如一家。

这种军民之间的深厚情谊,或许正是这支队伍不断壮大的根源。

不多时,一行人来到根据地的麦田区。

这里的麦子可不一般。

那是系统赐予的高产良种,生长期短、抗病虫害强,营养成分也远超寻常小麦。

此刻,顺溜的姐姐正带着村民们在田间忙碌。

无论是本地的老住户,还是逃难来的外乡人,如今都是新中村的一员。

他们共同撑起了这片土地的生机,也成为根据地发展的中坚力量。

顺溜姐一见苏墨带着人过来,赶紧迎上前去,笑着打招呼:“营长,您可来了!”

苏墨放眼望去,田里麦苗青翠茂盛,长势喜人,满意地点了点头:“这麦子长得不错啊,看来咱们这儿的农业算是走上正轨了。”

顺溜姐满脸笑意,语气里透着兴奋:“可不是嘛!咱村里头一回种出这么齐整的麦苗,而且长得特别快!照这个速度下去,估摸着两个多月就能收割了!”

要知道,寻常小麦得种上五六个月甚至更久才能收。

就算是春播的小麦,也得三个月开外才成熟。

通常春小麦在清明前后到五月中旬播种,收获期则要等到七月中下旬到八月底,整个周期至少三个月打底。

可眼下这些由苏墨提供的种子种出来的小麦,居然六十来天就能成熟。

不仅生长期短,产量还高出一大截!

赵刚弯下腰,抓起一把土仔细看了看,眉头微皱:“苏墨,按理说这儿的土质并不适合种小麦啊,怎么还能长成这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