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晚的宣泄与温暖,像一道分水岭,将陆辰希从濒临崩溃的边缘拉了回来。他不再是那个试图以一己之力对抗家族倾覆、却最终在父亲偏执的坚壁前撞得头破血流的孤勇少年。林夕的拥抱和那碗热粥,将他重新锚定在了现实的土地上,让他意识到,失败并不可耻,脆弱也并非原罪,重要的是在跌倒后,如何带着伤痕和新的认知,继续前行。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微光透过窗帘缝隙洒入公寓时,陆辰希已经醒来。他没有像前几日那样被沉重的无力感拖拽着不愿起身,而是利落地洗漱,换上了干净的衬衫。镜子里的人,眼底依旧有血丝,下颌线也依旧紧绷,但那双眼睛里的迷茫和空洞已然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淀下来的、更加冷硬的决心。
他给林夕发了条消息,告诉她他醒了,感觉好多了,让她别担心。林夕几乎是秒回了一个拥抱的表情,附带一句:「那就好。记得吃早餐,我去上课了。」
简单平常的对话,却让他感到一种脚踏实地的安稳。
他坐在电脑前,没有立刻去处理那些令人焦头烂额的财务数据,而是先给周屿发了一条加密信息,调整了调查方向:
「暂停对离岸资金和竞争对手的深度追踪,避免打草惊蛇。重点转向两个方面:一,全面梳理陆氏集团所有可变现的非核心资产清单,评估其市场价值和处置难度;二,搜集所有可能对陆氏伸出援手的潜在战略投资者或国资背景机构的资料,分析其投资偏好和介入条件。」
他不再试图去证明父亲的错误,或者去揪出幕后的黑手——至少在现阶段,这并非当务之急。他现在要做的,是在那艘巨轮可能倾覆之前,尽可能多地准备好救生艇,规划出最有可能的生还路线。这是一种更加务实,也更具建设性的思路。
周屿很快回复:「明白,老大。方向调整收到。另外……老大,你还好吧?」
陆辰希看着这条带着明显关切的信息,指尖顿了顿,回复:「没事。按新方向做。」
他关掉与周屿的对话窗口,开始起草一份简洁却逻辑清晰的报告。这份报告不是给父亲看的,而是给他自己,也是为了将来可能需要的沟通做准备。报告中,他客观分析了陆氏当前面临的核心风险点(流动性危机、市场信心崩塌、项目停滞),列出了他设想的几条应对路径(引入战投、资产剥离、债务重组),并初步评估了每条路径的利弊和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
这是一种将混乱局势重新纳入理性框架的尝试。当他专注于解决问题本身,而非纠结于与父亲的情绪对抗时,思路变得异常清晰。
中午,他接到了母亲杨婉茹打来的电话。她的声音听起来比昨天平稳了一些,但依旧带着挥之不去的忧虑。
“辰希,你爸爸他……昨晚回来,在书房坐了一夜,今天早上脸色很难看,但还是去公司了。”杨婉茹叹了口气,“你们父子俩……就不能好好说话吗?”
“妈,”陆辰希声音平静,“有些路,只能他自己想通。我现在能做的,是准备好万一他需要帮助时,我们能拿出的方案。您放心,无论如何,我不会不管您,也不会看着陆氏真的倒下。”
他没有做出不切实际的保证,但沉稳的语气和清晰的思路,让杨婉茹似乎找到了一点主心骨。“好,好……妈妈知道你有主意。你自己在外面,也要照顾好自己……”
挂了电话,陆辰希看着屏幕上那份尚未完成的报告,眼神复杂。他与父亲之间的战争远未结束,甚至可能因为他的这次“叛逆”而更加激烈。但他已经做好了长期周旋的准备。
下午,他约了林夕在图书馆见面。他需要回到那个熟悉的环境,需要在她身边,汲取一些平静的力量,也想让她看到,他已经重新站了起来。
林夕看到他时,眼睛亮了一下,仔细打量着他的神色,见他虽然依旧清瘦冷峻,但眉宇间那股沉郁的戾气消散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内敛的锋芒,这才悄悄松了口气。
两人在熟悉的老位置坐下,各自忙碌。陆辰希继续完善他的报告和资产清单,林夕则整理着她的访谈记录和关于小微商户的调查报告。偶尔,她会抬起头,偷偷看他专注的侧脸,看他修长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眼神专注而坚定。她知道,她的大男孩没有被击垮,他只是在用他的方式,重新构筑防线,准备着下一场战斗。
她将自己写好的调查报告初稿推到他面前,指着一处关于政策影响的分析:“这里,我总觉得分析得不够透彻,你帮我看看?”
陆辰希从复杂的财务模型中抬起头,接过她的稿子,认真看了起来。他很快就指出了几处逻辑可以更严谨的地方,并提供了几个可以深入挖掘数据支持的角度。他的思路清晰,建议精准,完全看不出就在十几个小时前,他还曾脆弱地在她肩头哭泣。
林夕认真记下他的建议,心里既佩服又温暖。这就是陆辰希,无论遭遇什么,他核心的理性和能力从未丢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