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卫 > 第209章 秦淮河畔!

大明卫 第209章 秦淮河畔!

作者:人生即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6 20:37:24

……

“解送入库,需人力车马,每石加‘解费’二钱!”“县尊大人辛苦推行新政,尔等岂无‘孝敬’?” 七扣八扣,实际每石竟要缴纳近二两银子!

而市面粮价,因漕粮折银、市场上粮源稍紧,反而上涨了。

张生教蒙馆的那点收入,根本不够缴纳丁银。老母无奈,只得将家中仅剩的一支银簪、一副手镯拿去典当,才勉强凑足。

看着母亲空荡荡的腕子,张生心如刀割。所谓新政,于百姓而言,不过是盘剥多了几道名目,负担反而更重了。

县里唯一的驿站也被裁撤了。那个驿丞是老熟人,虽有些小贪,但偶尔还能让张生免费搭个便车去府城。

如今驿站没了,驿丞不知所踪,那几个驿卒,有一个竟成了附近山匪的耳目,还有一个整日酗酒,偷鸡摸狗。

通往府城的官道,因少了驿站维护和巡逻,变得不太平起来。

张生想去府城访友或打听明年科考消息,都变得风险重重。

地方上虽组织了乡勇,但经费来自被层层克扣的“裁驿银”,人数少,器械差,只能龟缩在几个大庄子附近,于大局无补。安全感,成了奢侈品。

张文远也曾将希望寄托于厂卫。听说那些锦衣缇骑执法如山,能直达天听。

他熬了几个夜晚,字斟句酌地写了一封诉状,详细陈述了杞县清屯不公、胥吏盘剥之事,想托人送往开封的北镇抚司衙门。

然而,信还未送出,就听说邻县一个秀才,因类似事情上书厂卫,状纸却莫名其妙落到了被状告的豪强手中。

那秀才不久便因“勾结流寇”的罪名被锁拿入狱,家破人亡。

张生吓得冷汗直流,连夜将诉状焚毁。厂卫或许能打老虎,但更多的苍蝇和地头蛇,他们打不完,也未必看得见。

即便看见了,谁又能保证递上去的状纸,不会先经过那些“苍蝇”的手?

这个冬天格外寒冷。蒙馆因为不少人家缴不起束修,孩子辍学,张文远的收入更少了。米价高涨,母子二人常常以稀粥度日。炭火更是奢望,只能捡些柴火取暖。

窗外寒风呼啸,屋内油灯如豆。张文远裹紧单薄的长衫,望着桌上那几本翻烂了的四书五经,心中充满了迷茫和悲凉。

圣贤书里说的“仁政”、“爱民”,为何到了现实中,却变成了层层盘剥和巧取豪夺?

朝廷的新政,听起来是好的,为何施行下来,却总是肥了胥吏豪强,苦了百姓?

自己寒窗苦读,梦想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为民请命。可如今,连自身的温饱都难以解决,连母亲的簪镯都保不住,又能改变什么?

他甚至开始理解那些为何会有人“从贼”——当正道无法生存,当冤屈无处申诉时,除了豁出性命去搏一条活路,还能怎样?

这个叫张文远的穷困士子,只是明末千千万万底层知识分子中的一个缩影。

张文远切身感受到了这个时代的些许变化,但这些变化带来的,不是希望,而是更深的绝望。帝国的“中兴”努力,似乎与他这样的升斗小民毫无关系,甚至让他们本就艰难的生活,雪上加霜。

他的困惑与苦难,正是大明王朝深层矛盾无法化解的真实写照。

……

南京,秦淮河畔

与开封杞县的饥寒交迫截然不同,南京城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虽已是寒冬,但秦淮河上画舫如织,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河畔酒楼暖阁里温暖如春,文人士子们宽袍博带,围炉而坐,酒酣耳热之际,高谈阔论,挥斥方遒。

在一处临河的雅间里,几位衣着光鲜的士子正在举行文会。他们都是南京国子监的监生,或是江南富庶之地的官宦子弟,家资丰厚,无需为生计发愁。

“诸位,近日阅读朝廷《崇祯五年安民裕国疏》,观其清屯、漕折、裁驿诸策,看似面面俱到,实则未得要领!”

一个名叫陈允贞的士子抿了一口温热的黄酒,朗声说道。他父亲是南京户部郎中,消息灵通。

“允贞兄有何高见?”众人纷纷询问。

“夫治国之道,在正人心、厚风俗!岂在锱铢必较于田亩银钱?”

陈允贞挥动着象牙骨折扇,仿佛在指点江山,“清屯?此乃与民争利,徒然骚扰地方!漕折?易生银钱折算之弊,苦的还是小民!

裁驿?更是自毁朝廷耳目,得不偿失!朝廷当广开言路,重用吾等正人君子,推行教化,使天下归心,则流寇自平,建虏自退!

何须行此等操切之事,更纵容厂卫缇骑四处横行,岂不闻‘苛政猛于虎’乎?” 陈允贞引经据典,言辞犀利,赢得了满座喝彩。

另一个士子李慕贤接口道:“允贞兄所言极是!尤其是那厂卫,鹰犬之辈,腥膻之徒!

听闻其在河南,罗织罪名,滥杀无辜,士林为之侧目!如今竟敢将爪牙伸向江南,美其名曰‘护航新政’,实则为祸地方!

吾等读圣贤书,当以气节为重,岂能坐视阉宦(泛指厂卫)之流败坏朝纲?当联名上书,请陛下黜退奸佞,亲贤臣,远小人!”

“对!联名上书!”

“我辈岂能容厂卫猖獗!”

众人群情激昂,仿佛匡扶社稷的重任就落在他们肩上。他们痛斥厂卫,抨击新政,将北方的一切困境归咎于皇帝的急躁和权奸的当道。

却对自己脚下这片土地上的奢靡、官员的腐化、乃至家中田产是如何来的,选择性失明。

他们享受着江南漕运带来的财富和便利,却看不到运河纤夫的艰辛和漕折盘剥下北方百姓的泪水。

谈论着“民胞物与”,却从未真正接触过泥土,不知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又恐惧厂卫的权力,只因那权力可能触及他们优渥的生活和家族的利益,而非真正关心远在河南那个叫张文远的寒士的死活。

窗外,秦淮河水静静流淌,倒映着画舫的灯火和天空的冷月。

阁内,慷慨激昂的议论仍在继续,与丝竹声、笑语声混杂在一起,飘散在南京温润而略带腐朽的空气里。

他们或许真有几分忧国忧民之心,但他们的忧患,隔着一层温暖的琉璃窗,如同观赏一幅遥远的、与自己无关的苦难图卷。

……

喜欢大明卫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大明卫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