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洞天,虚空开新界
第一章 百年功成,道心再进
大宋的春风,吹过临安城的青石板路,卷起几片新落的桃花瓣。
楚雄坐在格物院的窗前,看着院中那棵已亭亭如盖的银杏树。这棵树是他初任国师时亲手栽种,如今已是枝繁叶茂,见证了人间百年的变迁。
百年光阴,于修士不过弹指,于人间却是翻天覆地。
此刻的大宋,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内忧外患的王朝。铁路网覆盖了每一寸疆域,蒸汽轮船往来于海外诸国,电报、电灯、自来水成了寻常百姓的生活必需;格物院的分院遍布天下,培养出的“格物师”们,正用科学与道统结合的方式,探索着更深层次的天地奥秘;蜀山弟子融入人间,他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仙师,而是与百姓同吃同住的守护者,“蜀山道统”成了人人可学的“生活智慧”。
人间界的生机之气,浓郁得几乎凝成实质,透过界域壁垒,滋养着六界。连天界的灵植、魔界的奇花、妖界的古木,都比以往繁茂了数倍。六界之间,虽偶有摩擦,却再无大规模的战乱——楚雄以人间为基石,悄然重塑了六界的平衡。
这日,玄尘长老的神魂投影出现在格物院。这位已臻化神后期的老修士,看着楚雄,眼中满是感慨:“掌门,蜀山七十二峰的灵脉,与人间界的生机之气完全交融,盘古之心的本源,比百年前浑厚了十倍。”
楚雄点头,指尖流转着淡淡的金光——那是盘古之心的本源之力,经过百年的温养,已与他的神相彻底合一。他的修为,早已超越化神境,达到了“练虚合道”的门槛,只差最后一步,便可触摸到“界域法则”的核心。
“玄尘长老,”楚雄轻声道,“这百年,你觉得蜀山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玄尘长老沉吟片刻:“是‘道心’。弟子们不再执着于飞升,而是明白了‘守护即修行’。不少弟子在人间历练时,悟透了‘民生即天道’,修为进展比闭关苦修快了数倍。”
“这便是‘入世’的意义。”楚雄微微一笑,“但这还不够。人间虽强,却仍困于这方天地。若有朝一日,六界再起波澜,我们需要一处能容万物、可避风浪的‘后手’。”
玄尘长老眼中闪过一丝明悟:“掌门是想……开辟洞天?”
在仙剑世界,洞天福地是天地自然孕育的灵境,36洞天、72福地如同镶嵌在世界版图上的明珠,各有其固定位置,蕴含着浓郁的灵气,却无法移动。蜀山本身便是72福地之首,其洞天与蜀山灵脉相连,是蜀山道统的根基。
楚雄点头:“不错。但我要开辟的洞天,并非依附于这方天地,而是能在虚空之中自由穿梭的‘移动界域’。”
玄尘长老倒吸一口凉气:“在虚空开界?那可是传说中‘创世神’才能做到的事!掌门,此举太过凶险,稍有不慎,便会被虚空乱流撕碎神魂!”
“大道之行,本就生于险。”楚雄望向窗外的天空,目光深邃,“我已完全炼化蜀山洞天,参透了‘无中生有’的世界诞生奥秘。如今练虚合道在即,正是开辟新洞天的最佳时机。”
他顿了顿,补充道:“这处洞天,我将其命名为‘人道洞天’,以人间生机为基,以蜀山道统为骨,以科技法则为血。它不仅是避难所,更是人间界向外探索的‘桥头堡’。”
玄尘长老看着楚雄眼中的坚定,知道再劝无益。这位掌门的每一步,看似冒险,实则都蕴含着对“道”的深刻理解。他躬身道:“若掌门决意如此,蜀山上下,愿倾力相助。”
“不必。”楚雄摇头,“开辟洞天,需以自身道意为引,旁人插手,反而会乱了法则。我只需你照看人间与蜀山,待我功成。”
“遵命!”玄尘长老的神魂投影缓缓消散。
楚雄站起身,走到院中,伸手抚上银杏树的树干。百年的人间烟火,百年的守护之道,在他心中凝聚成一道纯粹的“人道之意”——这股意念,既有凡人的坚韧,又有修士的超脱,既有科技的严谨,又有大道的混沌。
“是时候了。”
他的身影渐渐淡化,化作一道流光,冲天而起,穿透云层,朝着世界之外的“虚空”飞去。
第二章 虚空炼道,无中生有
世界之外的虚空,是一片混沌蒙昧之地。
没有光,没有声,没有上下左右,只有狂暴的法则碎片在黑暗中穿梭,如同锋利的刀刃,能轻易撕裂化神境修士的神魂。这便是六界之外的“界海”,是无数世界诞生与湮灭的地方。
楚雄的神相悬浮在虚空中,周身环绕着盘古之心的本源金光,抵御着虚空乱流的侵袭。他的神念扩散开来,感知着这片混沌的“脉搏”——这里虽狂暴,却蕴含着最本源的“无”,而“无”,正是“有”的起点。
“蜀山洞天,生于天地灵脉交汇,是‘顺天而生’。”楚雄的神念在虚空中回荡,“而人道洞天,要‘逆天而行’,从‘无’中生出‘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