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邦,道统传承
第一章 破妄存真,科学初显
南诏国的祭坛之上,硝烟尚未散尽。拜月教主被楚雄以五行法则束缚在石柱上,黑袍破碎,发丝凌乱,眼中却依旧燃烧着不甘的火焰。他看着眼前这个气息平和却深不可测的蜀山修士,嘶吼道:“你赢了一时,却赢不了天地!这世间的苦难永远存在,我的‘理想国’才是唯一的出路!”
楚雄立于祭坛中央,灵肉合一的身躯在夕阳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他没有动怒,只是平静地看着拜月:“你的理想国,建立在毁灭与颠覆之上,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终究会崩塌。真正能消除苦难的,不是推翻秩序,而是理解秩序、完善秩序。”
“理解秩序?”拜月冷笑,“这世间的天灾**、生老病死,难道不是秩序的枷锁?你告诉我,如何理解?如何完善?”
楚雄抬手,指尖凝聚起一缕元神之力,在空中画出一个简单的图形——那是一个三角形。“你看这个形状,无论从哪个角度施加压力,它都能保持稳定,这便是‘结构力学’的基础。就像南诏国的房屋,若用此原理建造,便能抵御地震。”
拜月瞳孔微缩,他从未听过“结构力学”这个词,却本能地感觉到这个图形中蕴含的稳定之意。
楚雄没有停顿,继续在空中画图:“再看这个,是‘杠杆’。以小力撬动重物,并非依靠蛮力,而是借助力的传导。南诏国的百姓搬运巨石时,若用此原理,便能省力百倍。”他又画出一个圆形,“这是‘轮轴’,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能让车辆日行千里……”
他所说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图形,都超出了拜月的认知。这个沉迷于黑魔法与颠覆秩序的教主,第一次听到如此“朴素”却又“精妙”的道理——无需灵力,无需神谕,只需掌握事物的运行规律,便能改变世界。
“这些……是什么?”拜月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眼中的火焰从“毁灭”变成了“渴望”。
“这是‘科学’。”楚雄的声音温和而有力,“是理解天地运行规律的另一种方式。它不像魔法那般依赖天赋,也不像修行那般需要漫长岁月,它能让每个普通人都掌握改变生活的力量。你想消除苦难,想建立理想国,科学,或许才是你真正需要的‘道’。”
拜月沉默了。他看着楚雄画出的那些图形,脑海中闪过南诏国百姓的苦难:地震中倒塌的房屋,洪涝中颗粒无收的农田,疾病中痛苦死去的亲人……这些,似乎都能用眼前的“科学”解决。
“若你能教我这些,”拜月缓缓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我愿臣服于你,从此放弃黑魔法,用你所说的‘科学’,为南诏国做点实事。”
楚雄颔首:“我教你科学,不是为了让你臣服,而是为了让你明白,真正的力量,是造福生灵,而非毁灭世界。”
他挥手解开拜月的束缚,指尖弹出一道元神之力,融入对方的眉心:“这是‘基础数理’的入门知识,你先领悟。明日起,我们从‘农耕’开始,改造南诏国的土地。”
拜月握着眉心残留的温热,看着楚雄转身离去的背影,第一次感觉到,自己追求的“真理”,或许一直都在另一条截然不同的路上。
第二章 科技利民,南诏新生
接下来的三年,南诏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楚雄没有急于传授高深的科学知识,而是从最基础的“衣食住行”入手,带着拜月和一群好学的百姓,一步步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第一步是“农耕革新”。
楚雄根据前世的记忆,画出了“曲辕犁”的图纸。这种犁比南诏国传统的直辕犁更省力,能深耕土地,还能根据不同的土壤调整角度。拜月起初对这种“没有灵力加持的农具”嗤之以鼻,但当他亲眼看到,用曲辕犁耕作的农田,效率比以往提高了三倍,且播种更均匀时,终于收起了轻视之心。
紧接着,楚雄又教他们制作“龙骨水车”。利用齿轮与杠杆原理,将低处的河水引到高处的农田,解决了南诏国山区灌溉难的问题。当第一架水车在河边转动,清澈的河水顺着木槽流入干裂的土地,围观的百姓们发出了震天的欢呼,不少人甚至对着水车拜了起来。
“这不是神迹,是科学。”楚雄站在水车旁,对百姓们说道,“只要掌握了其中的道理,你们每个人都能造出这样的水车。”
拜月在一旁默默记录着水车的结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机械,蕴含的“规律”比黑魔法更严谨、更可靠——只要结构不出错,水车就能永远转动,无需担心灵力耗尽或被反噬。
第二步是“建筑革新”。
楚雄引入了“混凝土”的概念。他指导百姓们将石灰石、黏土、铁矿粉按比例混合,煅烧后制成“水泥”,再与砂石、水混合,便能凝固成坚硬如石的“混凝土”。用这种材料建造的房屋,不仅抗震能力远超传统木屋,还能建造更高、更宽敞的建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