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灵归心,上善若水证大道
第一章 珠蕴水脉,法则初显
仙灵岛的水月宫深处,藏着一口千年不涸的古井。井壁爬满了青苔,井水却清澈如镜,倒映着穹顶的琉璃灯,泛着细碎的银光——这里,便是水灵珠的藏匿之地。
楚雄踏着石阶走入井台时,赵灵儿正踮着脚尖,往井里张望。少女已随李逍遥离开数月,此番是受他暗中指引,借故返回仙灵岛取一样“能护佑苍生”的宝物。见楚雄现身,她眼睛一亮:“师父!您说的宝物,就在这井里吗?”
楚雄颔首,目光落在古井深处。元神之力穿透水面,触及到一团温润的蓝光——那便是水灵珠,上古女娲补天时遗留的五灵珠之一,蕴含有天地间最本源的水之法则。三千年灵肉合一的修行,让他对元素法则的感知远超常人,此刻隔着井水,仍能清晰地“看”到珠子里流转的水脉纹路,如同天地初开时的江河图谱。
“下去取吧。”楚雄轻声道,指尖弹出一缕元神之力,在水面上画出一道符文。符文沉入水中,井水自动分开一条通道,露出井底的淤泥——水灵珠正静静地躺在淤泥中央,蓝光透过泥水,在石壁上投下摇曳的光影。
赵灵儿依言潜入水中,很快便捧着水灵珠浮了上来。珠子约莫鸽卵大小,触手冰凉,却又隐隐透着暖意,蓝光在她掌心流转,竟与她体内的女娲之力产生了共鸣,让她手腕上的护魂佩都微微发烫。
“好神奇的珠子。”赵灵儿惊叹着,将水灵珠递给楚雄,“师父,这就是您说的‘能护佑苍生’的宝物吗?”
楚雄接过水灵珠,指尖轻抚过珠面。刹那间,一股磅礴的水之法则涌入他的元神——那是比仙灵岛灵脉更本源、比东海浪涛更浩瀚的力量,里面藏着雨水滋润万物的“生”,藏着洪水吞噬一切的“灭”,藏着溪流绕石而行的“柔”,藏着冰川压垮山峦的“刚”。
“这是水灵珠,”楚雄的声音带着一丝震颤,元神道印中的幽精魂之力自动运转,将涌入的法则信息分类、解析,“蕴含着天地水脉的本源,能引动四海之水,亦可滋润寸草不生的荒漠。”
他能感觉到,自己体内的水性灵力(灵肉合一后,肉身本能与元神之力交融衍生的属性)正在与水灵珠产生共振。以往修行《太玄经》时,他对水之法则的理解仅限于“柔能克刚”,此刻在水灵珠的映照下,才发现那不过是皮毛——真正的水之法则,是“生灭一体”“刚柔并济”,是能随境遇变化而无形无状的“自在”。
“师父要将它带在身边吗?”赵灵儿问道,她能感觉到珠子与师父之间的联系,仿佛那才是它真正的归宿。
“不,”楚雄将水灵珠还给她,指尖在珠面一点,一道蜀山符文融入其中,“它暂时由你保管。你的女娲之力与水灵珠同源,能更好地发挥它的威力。但你要记住,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驾驭它的,从来不是力量,而是本心。”
赵灵儿郑重地将水灵珠收入锦囊,贴身藏好:“弟子记住了。”
楚雄看着她的动作,元神却已沉入对水之法则的感悟中。水灵珠虽在赵灵儿手中,但其蕴含的法则信息已被他的幽精魂记录,如同在元神中种下了一颗种子。他能“看”到这颗种子正在生根发芽,与他过往对“平衡”的道念交织,衍生出全新的感悟——水的平衡,不是静止的平,而是流动的和,是该涨时涨、该落时落的自然。
离开水月宫时,天空突然下起了小雨。雨滴落在楚雄的道袍上,没有四散,反而顺着衣纹汇聚成细流,在他指尖凝成一颗水珠。水珠悬在半空,时而化作利剑,锋芒毕露;时而化作圆盾,温润厚重;时而化作雾气,消散无形。
赵灵儿看得目瞪口呆:“师父,您这是……”
“是水灵珠给我的启示。”楚雄微微一笑,指尖的水珠化作一道水线,融入旁边的溪流,“水没有固定的形态,却能适应任何形态。修行之道,亦是如此。”
他知道,自己对水之法则的领悟,才刚刚开始。而这颗水灵珠,便是打开“上善若水”之门的钥匙。
第二章 水灵咒成,万象皆水
接下来的三年,楚雄的修行重心转向了水之法则的炼化与运用。
他没有将自己困在仙灵岛,而是带着对水灵珠法则的感悟,游历四海。在长江的入海口,他看江水奔涌汇入大海,领悟“海纳百川”的包容;在昆仑的冰川下,他感受冰层中蕴含的磅礴压力,领悟“静水流深”的厚重;在西域的月牙泉,他观察泉水在沙漠中永不干涸的奥秘,领悟“以柔蓄势”的坚韧。
每到一处,他便将所见所感融入元神,与水灵珠留下的法则信息相互印证。渐渐地,他的元神中浮现出一套全新的法诀雏形——这法诀不同于蜀山现有的任何水系术法,它不依赖固定的咒语或手印,而是直接调动天地间的水之法则,随心而发,随境而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